一种用于过滤空气中PM2.5的装置包括:进气管,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三水箱,雾化器,进水管,潜水泵,增氧泵,高压电发生器,正高压电极板,副高压电极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外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垂直结构的PM2.5过滤装置实现了在不大量使用过滤介质的情况下对空气中的PM2.5进行吸附。由于使用水雾,曝气,喷淋的方式结合电场吸附,使得对于空气中PM2.5过滤率极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过滤空气中PM2.5的装置包括:进气管,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三水箱,雾化器,进水管,潜水泵,增氧泵,高压电发生器,正高压电极板,副高压电极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外壳。本技术所提出垂直结构的PM2.5过滤装置实现了在不大量使用过滤介质的情况下对空气中的PM2.5进行吸附。由于使用水雾,曝气,喷淋的方式结合电场吸附,使得对于空气中PM2.5过滤率极高。【专利说明】一种垂直结构的PM2.5过滤装置
一种过滤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过滤空气中PM2.5的装置。
技术介绍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μ 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属粉尘和飘尘的一部分,当粒径小于2.5 μ m时,大部分可通过呼吸道至肺部沉积,进而通过人体的内循环系统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现有可见的去除PM2.5的方法一般为使用过滤介质或者通过水珠吸附或者使用电场吸附。过滤介质视为一种耗材,在过滤过程中需不断更换。通过简单得利用水汽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的方法则无法达到较高PM2.5去除率。如果有一直流高压电场,空气通过该电场会产生负氧离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综合了电场吸附、水珠吸附的PM2.5过滤装置。 本技术所提出的垂直结构的PM2.5过滤装置包括:进气管,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三水箱,雾化器,进水管,潜水泵,增氧泵,高压电发生器,正高压电极板,副高压电极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外壳。 本技术所提出的PM2.5过滤装置根据不同原理,将与上述四种方式有关的过滤装置叠加分置。 位于本技术所提出的PM2.5过滤装置位于外壳内最底层的是第一水箱,潜水泵,增氧泵; 潜水泵与增氧泵安置于第一水箱之中,进气管、进水管分别与第一水箱连接。第一水箱最上方为带有孔洞的支撑板。 于第一水箱支撑板上方布置第二水箱,进水管与第二水箱连接,雾化器置于第二水箱中,第二水箱上方设置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孔洞较第一支撑板小,且分布致密。 置于第二水箱支撑板上方的是第三水箱,与第三水箱连接的喷淋装置,正高压电极与负高压电极板。 第三水箱置于第二水箱支撑板上的最上层空间,进水管与第三水箱连接,喷淋装置与其连接并在其下方均匀布置。 正高压电极与负高压电极板分别置于第二水箱支撑板上方空间的左右两侧的外壳处,与置于外壳上端的高压电发生器连接,用以形成电场。 本技术所提垂直结构的PM2.5过滤装置在工作时,第一至第三水箱分别通过进水管注满过滤用水,需过滤的空气经进气管进入过滤装置中,从最底层的第一水箱开始从下至上依次通过各个过滤层。 本技术所提出垂直结构的PM2.5过滤装置实现了在不大量使用过滤介质的情况下对空气中的PM2.5进行吸附。由于使用水雾,曝气,喷淋的方式结合电场吸附,使得对于空气中PM2.5过滤率极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第一水箱2.第二水箱3.第三水箱11.增氧泵12.潜水泵13.第一支撑板21.雾化器22.第二支撑板33.高压电发生器34.喷淋装置35.正高压电极板36.负高压电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垂直结构的PM2.5过滤装置包括:进气管,第一水箱1,第二水箱2,第三水箱3,雾化器21,水管,潜水泵12,增氧泵11,高压电发生器33,正高压电极板35,负高压电极板36,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22,喷淋装置34,外壳。进水管置于过滤装置的背面,分别与第一至第三水箱连接。 位于本技术所提出的PM2.5过滤装置位于外壳最底层的为第一水箱1,潜水泵12,增氧泵11 ;潜水泵12与增氧泵11安置于第一水箱1之中。第一水箱1最上方为带有孔洞的第一支撑板13。增氧泵11用于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并使第一水箱1的水中产生大量气泡。当含有PM2.5的空气进入第一水箱1后,即通过第一水箱1的曝气过程消除PM2.5颗粒。经过第一水箱1过滤的空气通过第一支撑板13进入第二水箱。 第二水箱2置于第一支撑板13上方,雾化器21置于第二水箱2中。第二水箱2仅在雾化器21下方储水。雾化器21产生水雾对PM2.5进行吸附。经过处理的空气通过第二支撑板22进入其上方。 第三水箱3置于第二支撑板22上方,与第三水箱3连接的喷淋装置34,正高压电极板35与负闻压电极板36。 第三水箱3置于第二支撑板22上的最上层空间,喷淋装置34与其连接并在其下方均匀布置。喷淋装置34将过滤用水以类似降雨的过程进行喷洒。进一步使空气中的PM2.5溶解于喷洒的水中。 正高压电极与负高压电极板36分别置于第二水箱支撑板22上方空间的左右两侧的外壳处,与置于外壳上端的高压电发生器33连接,用以形成电场。电场形成后即可通过静电对空气中剩余的PM2.5进行吸附。 本技术所提出的PM2.5过滤装置在工作时,第一至第三水箱分别通过进水管注水,需过滤的空气经进气管进入过滤装置中,从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过滤装置的最底层开始从下至上依次通过各个过滤层。【权利要求】1.一种垂直结构的视2.5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三水箱,雾化器,进水管,潜水泵,增氧泵,高压电发生器,正高压电极板,副高压电极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外壳,所述第一水箱,所述潜水泵,所述增氧泵位于本技术所提出的912.5过滤装置位于外壳内最底层;潜水泵与增氧泵安置于第一水箱之中,进气管、进水管分别与第一水箱连接;第一水箱上方为带有孔洞的第一支撑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结构的912.5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于第一支撑板上方布置所述第二水箱,所述进水管与第二水箱连接,所述雾化器置于第二水箱中,第二水箱上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结构的?12丨5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箱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方,第三水箱置于第二水箱支撑板上的最上层空间,所述进水管与第三水箱连接,所述喷淋装置与其连接并在其下方均匀布置。 所述正高压电极与所述负高压电极板分别置于第二水箱支撑板上方空间的左右两侧的外壳处,与置于外壳上端的所述高压电发生器连接,用以形成电场。【文档编号】B01D50/00GK204147703SQ201420334814【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3日 【专利技术者】邢颖旎, 焦阳, 胡世杰, 袁俊, 孙荣, 蒋明浩, 李鑫淼 申请人:黄曾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结构的PM2.5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三水箱,雾化器,进水管,潜水泵,增氧泵,高压电发生器,正高压电极板,副高压电极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外壳,所述第一水箱,所述潜水泵,所述增氧泵位于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PM2.5过滤装置位于外壳内最底层;潜水泵与增氧泵安置于第一水箱之中,进气管、进水管分别与第一水箱连接;第一水箱上方为带有孔洞的第一支撑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颖旎,焦阳,胡世杰,袁俊,孙荣,蒋明浩,李鑫淼,
申请(专利权)人:黄曾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