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床自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床自动上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针对棒状金属料加工的车床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万向轴等生产中,其原材料为圆柱状实体金属棒,在经过车床的加工后成为相应的半成品,在金属棒放入车床的两个顶尖之前,车床通过控制自身的两个顶尖通过自身的轨道伸出至车床加工区域以外,以便于工作人员放置加工材料,在现有方式中,多数企业还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将金属棒放置于两顶尖之间,采用该方式首先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其次人工方式还将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再者采用人工放置的方式,其顶尖并不能十分有效的顶到金属棒两端的中心,此种问题的现象将直接导致其产品质量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提高棒状金属件上料效率、节省人力、能够为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的车床自动上料装置。 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车床自动上料装置,包括设置于车床轨道上方的推料机构和放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包括其端面呈U形的滑槽、设置于该滑槽进料端的推料气缸,所述放料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提升气缸、以及与提升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固定连接的放料气缸,在所述放料气缸的伸缩杆的下方还设置有料抓,所述料抓包括两个呈X形铰接的抓板,两抓板的下端向两抓板之间弯曲形成用于抓合所述金属料棒的空腔;所述两抓板的上端分别经由一个拉杆与所述放料气缸的伸缩杆的下端铰接,所述两抓板铰接点经由固定件与所述放料气缸固定设置;所述两抓板的宽度小于所述金属料棒的长度,并大于所述金属料棒的1/2长度;所述两抓板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设置于车床(7)的轨道(12)上方的推料机构和放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包括其端面呈U形的滑槽(2)、设置于该滑槽(2)进料端的推料气缸(20),所述放料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提升气缸(4)、以及与提升气缸的伸缩杆(13)的端部固定连接的放料气缸(5),在所述放料气缸的伸缩杆(15)的下方还设置有料抓,所述料抓包括两个呈X形铰接的抓板(6、16),两抓板(6、16)的下端向两抓板(6、16)之间弯曲形成用于抓合金属料棒(10)的空腔;所述两抓板(6、16)的上端分别经由一个拉杆(18、17)与所述放料气缸的伸缩杆(15)的下端铰接,所述两抓板铰接点经由固定件(14)与所述放料气缸(5)固定设置;所述两抓板(6、16)的宽度小于金属料棒(10)的长度,并大于金属料棒(10)的1/2长度;所述两抓板下端形成空腔的进料口与所述滑槽(2)的出料端对应,所述推料气缸(20)的伸缩杆可伸出至所述滑槽(2)内,并将金属料棒(10)由滑槽(2)的进料端推至出料端处,并进而推至所述两抓板下端形成的空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设置于车床(7)的轨道(12)上方的推料机构和放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包括其端面呈U形的滑槽(2)、设置于该滑槽(2)进料端的推料气缸(20),所述放料机构包括固定设置的提升气缸(4)、以及与提升气缸的伸缩杆(13)的端部固定连接的放料气缸(5 ), 在所述放料气缸的伸缩杆(15)的下方还设置有料抓,所述料抓包括两个呈X形铰接的抓板(6、16),两抓板(6、16)的下端向两抓板(6、16)之间弯曲形成用于抓合金属料棒(10)的空腔;所述两抓板(6、16)的上端分别经由一个拉杆(18、17)与所述放料气缸的伸缩杆(15)的下端铰接,所述两抓板铰接点经由固定件(14)与所述放料气缸(5)固定设置; 所述两抓板(6、16)的宽度小于金属料棒(10)的长度,并大于金属料棒(10)的1/2长度;所述两抓板下端形成空腔的进料口与所述滑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安源万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