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断路器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结构,包括转轮,转轮上具有用于多极拼接用的凹槽,断路器触头系统的动触头通过可动轴和固定轴以及触头弹簧安装在转轮上;旋转式双断点的触头系统结构,还包括一组通过固定轴安装在转轮的支撑件,该组支撑件上具有月牙形轨道槽,可动轴安装在支撑件的月牙形轨道槽内,并可沿着月牙形轨道槽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的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结构,在电气线路中出现短路电流时可使断路器的动触头在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下迅速斥开,并卡住支撑件的月牙形轨道槽的末端,有效的防止动触头跌落,提高了断路器的限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断路器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结构,包括转轮,转轮上具有用于多极拼接用的凹槽,断路器触头系统的动触头通过可动轴和固定轴以及触头弹簧安装在转轮上;旋转式双断点的触头系统结构,还包括一组通过固定轴安装在转轮的支撑件,该组支撑件上具有月牙形轨道槽,可动轴安装在支撑件的月牙形轨道槽内,并可沿着月牙形轨道槽运动。本技术揭示的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结构,在电气线路中出现短路电流时可使断路器的动触头在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下迅速斥开,并卡住支撑件的月牙形轨道槽的末端,有效的防止动触头跌落,提高了断路器的限流效果。【专利说明】断路器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
,涉及一种断路器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结构。
技术介绍
在当今低压塑壳断路器的发展中,双断点的结构形式成为众多企业的产品优先发展方向。其原因在于双断点塑壳断路器与传统的单断点塑壳断路器相比有很多优势,双断点塑壳断路器可以开断短路电流更高,特别是690V下的开断性能更高。双断点塑壳断路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就是触头系统。而触头系统的结构优劣对断路器的开断性能和限流能力有很大影响。现有的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结构,采用的零件较多,结构复杂。可靠性差,触头斥开卡住不可靠。本技术在于解决上述结构复杂,触头斥开卡住不可靠性,本技术结构简单零件较少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断路器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结构,该触头结构能实现塑壳断路器在大短路电流下,触头系统迅速斥开并卡住,防止触头跌落。同时解决现在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结构复杂,斥开并卡住不可靠性。 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轮,所述转轮中转动设置有动触头,动触头两端分别形成端臂;在转轮上安装有两根固定轴,每根所述固定轴上均连接有两块支撑件,两块支撑件分别设置于转轮内侧两端的第三凹槽中,两根固定轴上的支撑件相互对称设置,并在支撑件上开设有轨道槽,同一根固定轴上的两块支撑件上的轨道槽之间通过可动轴相连,动触头上、对应于两个端臂根部的两个腰形孔分别套设于相对应的可动轴上,所述可动轴、固定轴之间连接有触头弹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轮上对应于两个第三凹槽中间部位设有第四凹槽,转轮中间部位设有贯通缺口,动触头从所述缺口中穿入转轮内,且动触头上端卡设于上部第四凹槽中,动触头下端卡设于下部第四凹槽中,转轮回转中心两端设置有第二圆孔,连接轴通过转轮两端的第二圆孔,将转轮安装在断路器操作机构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轮两端面对应于第二圆孔两侧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并在所述第二凹槽槽底平板上开设第一圆孔。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轮一端面板上同轴开设一组通孔,固定轴连接于所述通孔上;所述转轮另一端面板上开设两孔,可动轴穿过所述两孔,连接于两块支撑件上的轨道槽内。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触头两侧的端臂朝向相反。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槽末端形成有直平面,所述直平面与支撑件底边形成A°角,且A为锐角。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一边为圆弧边,一边为底平面,且所述圆弧边与直线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技术产品通过触头弹簧和固定轴,以及可动轴的配合将动触头安装在转轮上,在短路电流的电动斥力作用下动触头与转轮产生了相对旋转运动。动触头在转过一角度后在触头弹簧作用下卡在支撑件的月牙形轨道槽末端。实现了触头斥开卡住。本技术零件少结构简单利用价格制造,安装就方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中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结构整体布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中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结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技术中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结构转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中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结构动触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中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结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中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动触头处于合闸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中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动触头处于斥开卡住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中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动触头处于脱扣复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9所示,包括转轮10、第一凹槽101、第二凹槽102、第三凹槽103、通孔104、第四凹槽105、第一圆孔106、第二圆孔107、孔108、固定轴20、支撑件30、轨道槽301、孔302、直平面303、底平面304、可动轴40、触头弹簧50、动触头60、端臂601、腰形孔602、工艺圆孔603、静触头70、底座80等。 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断路器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结构,包括转轮10,所述转轮10中转动设置有动触头60,动触头60两端分别形成端臂601 ;在转轮10上安装有两根固定轴20,每根所述固定轴20上均连接有两块支撑件30,两块支撑件30分别设置于转轮10内侧两端的第三凹槽103中,两根固定轴20上的支撑件30相互对称设置,并在支撑件30上开设有轨道槽301,同一根固定轴20上的两块支撑件30上的轨道槽301之间通过可动轴40相连,动触头60上、对应于两个端臂601根部的两个腰形孔602分别套设于相对应的可动轴40上,所述可动轴40、固定轴20之间连接有触头弹簧50。 所述转轮10上对应于两个第三凹槽103中间部位设有第四凹槽105,转轮10中间部位设有贯通缺口,动触头60从所述缺口中穿入转轮10内,且动触头60上端卡设于上部第四凹槽中,动触头下端卡设于下部第四凹槽中,转轮10回转中心两端设置有第二圆孔107,连接轴通过转轮10两端的第二圆孔107,将转轮10安装在断路器操作机构上。 所述转轮10两端面对应于第二圆孔107两侧设有第一凹槽101、第二凹槽102,并在所述第二凹槽102槽底平板上开设第一圆孔106。 所述转轮10 —端面板上同轴开设一组通孔104,固定轴20连接于所述通孔104上;所述转轮10另一端面板上开设两孔108,可动轴40穿过所述两孔108,连接于两块支撑件30上的轨道槽301内。 所述动触头60两侧的端臂601朝向相反。 所述轨道槽301末端形成有直平面303,所述直平面303与支撑件30底边形成A°角,且A为锐角。 所述支撑件30 —边为圆弧边,一边为底平面304,且所述圆弧边与直线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 如图7所示,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动触头处于初始状态,动触头60与静触头70相接触,此时动触头60在触头弹簧50、固定轴20、可动轴40共同作用下被压在转轮10的第四凹槽105中,触头弹簧50对动触头60形成一对平衡旋转力矩。使得动触头60与静触头70紧密接触。 如图8所示,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系统动触头处于斥开卡住状态,动触头60在外力如电动斥力F作用带着可动轴40 —起在支撑件30的月牙形轨道槽301内作顺时针转动,当动触头60和可动轴40 —起转动到支撑件30的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旋转式双断点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轮(10),所述转轮(10)中转动设置有动触头(60),动触头(60)两端分别形成端臂(601);在转轮(10)上安装有两根固定轴(20),每根所述固定轴(20)上均连接有两块支撑件(30),两块支撑件(30)分别设置于转轮(10)内侧两端的第三凹槽(103)中,两根固定轴(20)上的支撑件(30)相互对称设置,并在支撑件(30)上开设有轨道槽(301),同一根固定轴(20)上的两块支撑件(30)上的轨道槽(301)之间通过可动轴(40)相连,动触头(60)上、对应于两个端臂(601)根部的两个腰形孔(602)分别套设于相对应的可动轴(40)上,所述可动轴(40)、固定轴(20)之间连接有触头弹簧(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健,王登权,查赛彬,
申请(专利权)人:博耳无锡电力成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