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置在车辆驾驶室顶端的顶置式车用发动机中冷系统,属于车辆制造的技术领域,主要用在卡车的拖车上。其中冷系统设置在车辆驾驶室顶端,包括中冷器、风扇和护风罩,方便布置及精确控制的电子或液力驱动的风扇放置于中冷器进风处或出风处,风扇与护风罩组成单独的风扇组件,风扇组件之间的风道相互隔离,通过管路将中冷器与发动机相连接。由此,能将中冷器、散热器两者从传统的“串联”方式进行分离,实现了对车辆散热器、中冷器的按需散热在功能,有效应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力来帮助中冷器进行散热,具有显著的节能功效,值得推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发动机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驾驶室顶端的顶置式车用发动机中冷系统,属于车辆制造的
技术介绍
目前以柴油机为发动机的车辆,为了提高经济性及满足环保排放要求,基本上都采用了进气系统进行增压后再进行中间“空——空”冷却的技术,中冷器与散热器,类似于“串联”联接在一起,常用方式为发动机通过机械传动的方式(中间或串联增加电力、液力等风扇离合器),来驱动风扇,使外部气流依次通过中冷器、散热器进行散热。中冷器的内部进气温度约150℃左右,要求外部气流能将其降至环境温度+10℃左右。由于中冷器自身结构的风阻特性,外部气流第一次通过中冷器芯部以后,流速及流量均降低很多,供给散热器冷却的空气温度却上升许多,加之散热器自身结构的风阻特性,使得再次流经散热器的空气流速及流量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另外,由于散热器风阻的反馈影响,使得中冷器的进气量及流速也低于单体试验时的数值,使中冷器的换热效果也不好,“串联”系统下的中冷器、散热器换热效果很差。因此,至今没有一种办法来有效解决二元换热之间的匹配。由于发动机在全程工作中,散热器与中冷器的工作要求不一样,“串联”系统下,为了满足工作要求,必须使任一系统需要工作时,就必须使风扇工作,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不符合节约能源的社会原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顶置式车用发动机中冷系统。顶置式车用发动机中冷系统,涉及车辆驾驶室,包括中冷器、风扇和护风罩,风扇放置于中冷器进风处或出风处,其中:中冷器设置在车辆驾驶室顶端。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所述的车辆驾驶室顶端设有导流罩,导流罩上设有导流通孔,中冷系统设置在导流罩内,风扇组件对应导流通孔设置。进一步来说,原有散热器位置可以不变。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上述的顶置式车用发动机中冷系统,其中,所述的车辆驾驶室顶端设有腔体,腔体上设有导流通孔,中冷系统设置在腔体内,风扇组件对应导流通孔设置。进一步的,上述的顶置式车用发动机中冷系统,其中,所述的中冷器、护风罩、风扇组合成中冷系统,风扇之间构成的风道相互隔离。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上述文字描述并结合附图可以明显看出:采用本顶置式车用发动机中冷系统后,能将中冷器、散热器两者从传统的“串联”方式进行分离。并且,中冷系统设置在车辆驾驶室顶端,既能够有效应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力来帮助中冷器进行散热,又可以有效利用车辆驾驶室的整体空间。同时,将风扇与护风罩组成单独的风扇组件,并配备相互隔离的风道,有利于满足中冷器的独立运行的气流流通要求。最重要的是:中冷器与散热器可分别独立地按需散热,节约了燃油。因此,本技术专利在车辆的制造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1是结合导流罩的实施示意图;图2是结合腔体的实施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序号 指代 序号 指代 1 车辆驾驶室 2 中冷器 3 风扇 4 护风罩 5 导流罩 6 腔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顶置式车用发动机中冷系统,涉及车辆驾驶室1,包括中冷器2、风扇3和护风罩4,风扇3放置于中冷器2进风处或出风处,其特别之处在于:中冷器设置在车辆驾驶室1顶端,既能够有效应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力来帮助中冷器2进行散热,又可以有效利用车辆驾驶室1的整体空间。同时,风扇3与护风罩4组成单独的风扇3组件,风扇3组件之间的风道相互隔离。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结合目前市场上所常见的一些载运集装箱的拖车,其车辆驾驶室1顶端设有导流罩5,导流罩5上设有导流通孔,中冷系统设置在导流罩5内,风扇3组件对应导流通孔设置。同样,结合图2来看,针对一些驾驶室顶部空间较大的车辆,在其驾驶室顶端加设有腔体6,腔体6上设有导流通孔,中冷系统设置在腔体6内,风扇3组件对应导流通孔设置。同时,为了实现风扇3较佳的散热通风效果,可采用电力或液力驱动,-->由程序控制器控制其运作,使风扇3能够有效配合中冷器2的实际工作需求。通过上述文字描述并结合附图可以明显看出:采用本顶置式车用发动机中冷系统后,中冷系统设置在车辆驾驶室1顶端,能将中冷器2、散热器两者从传统的“串联”方式进行分离。并且,既能够有效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力来帮助中冷器2进行散热,又可以有效利用车辆驾驶室1的整体空间。同时,将方便布置及精确控制的电子或液力驱动的风扇3与护风罩4组成单独的风扇3组件,并配备相互隔离的风道,有利于满足中冷器2的独立运行的气流控制要求。因此,本技术车辆的制造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当然,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顶置式车用发动机中冷系统,涉及车辆驾驶室,包括中冷器、风扇和护风罩,风扇放置于中冷器进风处或出风处,其特征在于:中冷器设置在车辆驾驶室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顶置式车用发动机中冷系统,涉及车辆驾驶室,包括中冷器、风扇和护风罩,风扇放置于中冷器进风处或出风处,其特征在于:中冷器设置在车辆驾驶室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车用发动机中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辆驾驶室顶端设有导流罩,导流罩上设有导流通孔,中冷系统设置在导流罩内,风扇组件对应导流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艳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美尔冷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