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燃烧室的前端部具备检测燃烧室的状态的传感器的燃料喷射装置中,为了降低在传递的传感器信号中产生的干扰,燃料喷射装置具有:阀体(33),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所述前端部面对形成于气缸盖(3)的燃烧室(7),所述基端部位于气缸盖的外侧;传感器(38),其被支承于阀体的前端部,对燃烧室的状态进行检测;螺线管(37),其被收纳于阀体的内部;第1及第2传感器配线(91、128),它们从传感器向阀体的基端侧延伸;第1及第2螺线管配线(83、84),它们从螺线管开始延伸;以及屏蔽部件(133),其被配置在第1及第2传感器配线与第1及第2螺线管配线之间,具有导电性且接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燃料喷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的燃料喷射装置,详细来说,涉及在面对燃烧室的前端部具备检测燃烧室的状态的传感器的燃料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直喷式内燃机中,燃料喷射装置以构成其外壳的阀体的前端部面对燃烧室的方式配置于气缸盖。在阀体的前端部形成有喷射孔,与设在阀体内的阀芯的驱动相对应地,从喷射孔向燃烧室内喷射燃料。在这样的燃料喷射装置中,存在这样的结构:将用于检测缸内压力的压力检测元件支承在阀体的前端部(例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涉及的燃料喷射装置中,压力检测元件形成为环状,阀体的前端部被插入该压力检测元件的内侧,并且该压力检测元件以面对燃烧室的方式被焊接于阀体。在这样的燃料喷射装置中,由于压力检测元件被支承于阀体,因此,无需为了设置压力检测元件而变更燃烧室或气缸盖的形状或结构。另外,避免了压力检测元件与气缸盖的接触,因此,通过气缸盖传递的其他气缸的振动或阀动机构的振动、气缸盖罩的振动不易对压力检测元件产生影响。另外,压力检测元件被在阀体的内部通过的燃料冷却,因此能够抑制由热所造成的损伤。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150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以上这样的、在阀体的前端部具备压力检测元件的燃料喷射装置中,传递来自压力检测元件的信号的信号传递部件(信号线)的配设(布局)成为问题。由于信号传递部件与外部电路连接,因此,需要将信号传递部件引出至在气缸盖的外侧配置的阀体的基端侧。另一方面,为了驱动阀芯,燃料喷射装置具有螺线管或压电元件等致动器、和用于向这些致动器供给驱动信号(电压)的驱动信号传递部件。因此,如果使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和驱动信号传递部件接近地配置,则会受到由在驱动信号传递部件中流动的驱动信号产生的电磁场的影响,可能在通过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传递的传感器信号中产生干扰。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背景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在面对燃烧室的前端部具备检测燃烧室的状态的传感器的燃料喷射装置中,降低在传递的传感器信号中产生的干扰。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为燃料喷射装置,其具有:阀体33,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所述前端部面对形成于内燃机主体3的燃烧室7,所述基端部位于所述内燃机主体的外侧;传感器38,其被支承于所述阀体的前端部,对所述燃烧室的状态进行检测;致动器37,其被收纳于所述阀体的内部;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91、128,其从所述传感器向所述阀体的基端侧延伸;驱动信号传递部件83、84,其从所述致动器开始延伸;以及第1屏蔽部件133,其被配置在所述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与所述驱动信号传递部件之间,具有导电性且接地。根据该结构,第1屏蔽部件作为电磁屏蔽件发挥功能,对在驱动信号传递部件中流动的驱动信号所产生的电磁场进行屏蔽,由此能够抑制在由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传递的传感器信号中产生干扰。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阀体具有导电性,且经由所述内燃机主体而接地,所述第1屏蔽部件被支承于所述阀体并与所述阀体电连接。根据该结构,第1屏蔽部件的接地结构变得简单,从而能够简化燃料喷射装置整体的结构。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燃料喷射装置还具有:第1树脂部39,其被模制于所述阀体的基端部,并且形成连接部120;第1连接端子124,其被配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与所述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连接;以及第2连接端子125、126,其被配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与所述驱动信号传递部件连接,所述第1屏蔽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埋设在所述第1树脂部内。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用于连接传感器及致动器的连接部共用化,能够简化燃料喷射装置的结构,并且能够使连接操作容易。另外,能够使第1屏蔽部件支承于构成连接部的第1树脂部,并且,能够在第1树脂部内对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进行屏蔽以便免受驱动信号传递部件影响。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第1屏蔽部件具有被配置在所述第1连接端子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之间的部分138。根据该结构,能够对第1连接端子进行屏蔽以便免受第2连接端子影响。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燃料喷射装置具有:第2树脂部40,其被模制于所述阀体和所述第1树脂部,且覆盖所述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和第2屏蔽部件150,其具有导电性,所述第2屏蔽部件被设置成覆盖所述第2树脂部,且与从所述第1树脂部突出的所述第1屏蔽部件电连接。根据该结构,第2屏蔽部件对从燃料喷射装置的外部产生的电磁场进行屏蔽,从而能够使得在由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传递的传感器信号中不易产生干扰。例如,第2屏蔽部件对在设置于相邻的其他燃烧室的其他燃料喷射装置的驱动信号传递部件中流动的驱动信号所产生的电磁场进行屏蔽。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第2连接端子具有2个,并且被设置成隔着与所述阀体的轴线垂直的1条径向线,所述第1连接端子被配置在相对于所述第2连接端子中的一方与另一方相反的一侧。根据该结构,设有传感器和驱动信号传递部件的规格、与不设置传感器和驱动信号传递部件的规格之间的变更容易。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技术中可以是,所述第1连接端子和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相邻地配置的所述第2连接端子之间的距离大于2个所述第2连接端子之间的距离。根据该结构,第1连接端子被配置成远离2个第2连接端子,从而第1连接端子不容易受到第2连接端子所产生的电磁场的影响。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以上的结构,在面对燃烧室的前端部具备检测燃烧室的状态的传感器的燃料喷射装置中,能够降低在传递的传感器信号中产生的干扰。附图说明图1是安装有第1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的内燃机的剖视图。图2是燃料喷射装置的立体图(除去屏蔽罩后的状态)。图3是燃料喷射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从图3的箭头IV方向观察的燃料喷射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将燃料喷射装置安装于内燃机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燃料喷射装置的前端部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燃料喷射装置的立体图(除去屏蔽罩、第2树脂部和支承部件后的状态)图8是示出第1及第2传感器配线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第1传感器配线的配设结构的剖视图,其中,(A)示出了配置在大径部的外表面的结构,(B)示出了在小径部配置于第1收纳槽内的结构。图10是燃料喷射装置的立体图(省略了屏蔽罩,并透视地示出第1及第2树脂部)。图11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燃料喷射装置的立体图(与图4对应)。图12是示出燃料喷射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1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局部剖视侧视示意图。图1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外观立体图。图15中,(a)是示出喷嘴的前端附近的剖视示意图,(b)是沿(a)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16是示出2次模制体成型之前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17是示出2次模制体成型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18是示出2次模制体成型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侧视示意图。图19中,(a)是说明信号线与突出部的位置对准工序的图,(b)是说明信号线与突出部的连接工序的图。图20中,(a)是说明信号线与突出部的粘结工序的图,(b)是说明2次模压工序的图。图21是示意性地示出水在连接器模制体与2次模制体的界面处的行进的图。图2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的局部剖视侧视示意图。图23是示出2次模制体成型之前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于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机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具备:阀体,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所述前端部面对形成于内燃机主体的燃烧室,所述基端部位于所述内燃机主体的外侧;传感器,其被支承于所述阀体的前端部,对所述燃烧室的状态进行检测;致动器,其被收纳于所述阀体的内部;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其从所述传感器向所述阀体的基端侧延伸;驱动信号传递部件,其从所述致动器开始延伸;以及第1屏蔽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与所述驱动信号传递部件之间,具有导电性且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6.08 JP 2012-1309221.一种燃料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具备:阀体,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所述前端部面对形成于内燃机主体的燃烧室,所述基端部位于所述内燃机主体的外侧;传感器,其被支承于所述阀体的前端部,对所述燃烧室的状态进行检测;致动器,其被收纳于所述阀体的内部;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其从所述传感器向所述阀体的基端侧延伸;驱动信号传递部件,其从所述致动器开始延伸;以及第1屏蔽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与所述驱动信号传递部件之间,具有导电性且接地,所述阀体具有导电性,且经由所述内燃机主体而接地,所述第1屏蔽部件具有导电性且在一端具有接地部,该接地部卷绕于所述阀体的轴部的外周,与所述轴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喷射装置还具有:第1树脂部,其被模制于所述阀体的基端部,并且形成连接部;第1连接端子,其被配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与所述传感器信号传递部件连接;以及第2连接端子,其被配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与所述驱动信号传递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赤崎修介,相马正浩,高奥淳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