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一个或多个红外发光器件;红外全反射盖板,其响应于触控物体的触摸动作而可形变;红外感应层,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方向感应线和至少一条第二方向感应线,所述第一方向感应线和第二方向感应线相互绝缘,并且由对于所述红外发光器件发出的红外光敏感的光导材料制成;以及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各第一方向感应线和各第二方向感应线上的电流或电压,并根据所述电流或电压的变化确定触控物体的触控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一个或多个红外发光器件;红外全反射盖板,其响应于触控物体的触摸动作而可形变;红外感应层,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方向感应线和至少一条第二方向感应线,所述第一方向感应线和第二方向感应线相互绝缘,并且由对于所述红外发光器件发出的红外光敏感的光导材料制成;以及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各第一方向感应线和各第二方向感应线上的电流或电压,并根据所述电流或电压的变化确定触控物体的触控区域。【专利说明】一种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是允许用户直接用手或物体,通过选择显示在图像显示器等的屏幕上的图标来输入用户指令的输入设备。用户用手或物体直接与触控面板接触时,触控面板检测到触摸点并根据所选图标对应的命令来驱动图像显示器,以实现特定的显示。 根据其实现原理的不同,现有的触控面板主要分为电容式和电磁式两种。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通过接收的触摸信号(即,电信号)来识别触摸操作,电磁式触控面板通过接收的触摸信号(即,电磁指针的电磁信号)来识别触摸操作。以电容式触控面板中的自电容触控面板为例,其利用自电容的原理实现检测手指触摸位置,具体为:在触控面板中设置多个同层设置且相互独立的自电容电极,当人体未触碰屏幕时,各自电容电极所承受的电容为一固定值,而当人体触碰屏幕时,触碰位置对应的自电容电极所承受的电容为固定值叠加人体电容,因此,触控侦测芯片在触控时间段通过检测各自电容电极的电容值变化可以判断出触控位置。在具体实施时,自电容电极的数量会非常多。以每个自电容电极所占的面积为为例,5寸的液晶显不屏就需要264个自电容电极,若将每个自电容电极设计的更小一些,则会有更多的自电容电极。 因此,现有技术的触控面板结构复杂、制作工艺繁琐,导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一个或多个红外发光器件;红外全反射盖板,其响应于触控物体的触摸动作而可形变;红外感应层,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方向感应线和至少一条第二方向感应线,所述第一方向感应线和第二方向感应线相互绝缘,并且由对于所述红外发光器件发出的红外光敏感的光导材料制成;以及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各第一方向感应线和各第二方向感应线上的电流或电压,并根据所述电流或电压的变化确定触控物体的触控区域。 可选地,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OLED发光器件。当触控面板用作触摸显示屏时,OLED发光器件可以提供显示内容呈现。 可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红外发光器件布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红外全反射盖板之间,并且所述红外感应层按照所述红外发光器件的光出射方向布置于所述红外全反射盖板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红外发光器件布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红外感应层之间,并且所述红外全反射盖板按照所述红外发光器件的光出射方向布置于所述红外感应层的外侧。 本专利技术利用对于红外光敏感的第一方向感应线和第二方向感应线对触控物体进行触摸感应定位,无需引入其他触摸感应装置(例如,自电容电极),因而降低了触控面板的复杂程度,有利于实现触控面板的轻型化并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下文描述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并被阐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在触控状态下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的红外全反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的红外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确定触控面板上的触控区域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侧视图;以及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确定触控面板上的触控区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原理:进行触摸操作时,触控物体在面板上的按压使得红外全反射盖板发生局部形变;该红外全反射盖板的形变区域中对于红外光的反射/透射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对红外光敏感的红外感应层中的输出信号相应地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这样的变化即可确定形变区域(即触控物体的触控区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的侧视图。如图所示,触控面板100可以包括基板10U0LED发光器件(例如图中所示的基于R,G,B像素独立发光显示原理的OLED器件,以下简称OLED发光器件)、红外发光器件1、红外全反射盖板102、红外感应层103和检测单元(未示出)。 OLED发光器件R,G,B可以制作在基板上101上。它们发出的可见光穿透红外全反射盖板102和红外感应层103,透射出触控面板100 (如图中宽箭头所示),从而提供显示功能。为简单起见,OLED发光器件在图中示出为RGB像素独立发光的类型,然而,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OLED彩色化技术,例如光色转换(Color Convers1n)和彩色滤光膜(ColorFilter)。应当指出,如果触控面板100不用作触摸显示屏,而是作为普通的触摸板,例如笔记本电脑上设置于键盘区域的、独立于显示器的触摸板,则OLED发光器件不是必需的(后面讨论)。 红外发光器件I可以布置于基板101与红外全反射盖板102之间,并且红外感应层103按照OLED发光器件R, G, B或红外发光器件I的光出射方向可以布置于红外全反射盖板102的外侧。红外发光器件I发出的红外光被红外全反射盖板102全反射回触控面板100的内部(如图中线箭头所示),因此红外感应层103无法感应到红外线信号。此处红外发光器件I的数目示出为一个,但是也可以采用多个,以用于产生更强和更均匀的红外光输出。在一个示例中,红外发光器件I可以采用BPhen (4,7- 二苯基-1,10-邻二氮杂菲)掺杂和CuPc (酞菁酮)的材料制成,其发出的红外光波长可以为70(T950nm,峰值为890nm。还应当理解,如果触控面板100用作触控显示屏,则其还可以包括提供显示功能所需的、在此未列出的其他部件,但是这并非本专利技术的重点,因此不予赘述。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在触控状态下的侧视图。当进行触控操作时,在触控物体150的按压下,红外全反射盖板102 (以及红外感应层103)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使得对于红外发光器件I发出的红外光的反射条件发生改变。此时,红外全反射盖板102中发生形变的区域无法将红外光全部反射回触控面板100内部,因而有部分红外光透射穿过红外全反射盖板102而被红外感应层103感应到(如图所示),进而导致红外感应层103中的感应线上的输出信号发生变化。检测单元对于这样的变化进行检测,并由此确定形变区域,作为触控物体的触控区域(后面讨论)。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的红外全反射盖板10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红外全反射盖板102可以包括透明基板1021、梯度折射率铟锡氧化物(ITO)层1022和光疏透明基板或涂层1023。其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透明基板1021对于红外发光器件I发出的红外光的折射率可以为1.5^1.7,而梯度折射率ITO层1022对于该红外光的折射率可以为1.7?1.8。梯度折射率ITO层1022可以包括η层ITO层L1、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一个或多个红外发光器件;红外全反射盖板,其响应于触控物体的触摸动作而可形变;红外感应层,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方向感应线和至少一条第二方向感应线,所述第一方向感应线和第二方向感应线相互绝缘,并且由对于所述红外发光器件发出的红外光敏感的光导材料制成;以及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各第一方向感应线和各第二方向感应线上的电流或电压,并根据所述电流或电压的变化确定触控物体的触控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昂,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