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817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1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含载板、多个光源、至少一低反射部及光学调控膜。载板具有承载面供承载光源;低反射部形成于承载面上,并分别对应于外侧光源与载板侧边之间。低反射部的反射率小于承载面的反射率。光学调控膜设置于光源上方,且每一低反射部在光学调控膜上分别具有投影范围。在平行侧边延伸的方向上,投影范围较相邻的位置具有较低的单位出光穿透比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具有较佳的背光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显示装置且具光均匀化设计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渐趋成熟。随着消费者的喜好及要求增加,液晶显示装置也逐渐走向超薄化。为求达到超薄化的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均需进行厚度的缩减,例如显示面板、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因需要混光空间,所需要的厚度通常较大,因此也成了主要进行厚度缩减的目标。图1A所示为一种较超薄的直下型背光模组。如图1A所示,是于底板10上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3。接着在发光二极管光源13的上方设置反射膜片30。反射膜片30上开设有多个穿孔31。发光二极管光源13产生的光线经由在反射膜片30及底板100间的来回反射,而由不同的穿孔31射出,来达到光源分散的目的。此外,在反射膜片30上方另设有扩散板50。扩散板50是由设置于底板10上的支撑件11穿过穿孔31来支撑,离开反射膜片30的光线经由通过扩散板50,即可产生均匀化的背光。图1B则为反射膜片30的上视图;如图1B所示,反射膜片30包含多个区块33,每一区块33中的穿孔31排列是重复的。在反射膜片30中央的部分,各区块33邻接的位置由于均可通过相邻的区块33共同补充光量,因此仍可维持光分布的均匀性。然而在接近反射膜片30边缘的部分,由于没有相互补充光量的相邻区块33,因此会有较明显的亮带35及暗带37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具有较佳的背光均匀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可减少漏光的状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包含载板、多个光源、至少一低反射部及光学调控膜。载板具有承载面供承载光源;其中承载面具有第一反射率。光源中包含多个外侧光源设置于最接近承载面侧边的位置,并沿侧边分布排列。低反射部形成于承载面上,并分别对应于外侧光源与侧边之间。低反射部具有第二反射率,且第二反射率小于前述的第一反射率。光学调控膜设置于光源上方,亦即设置对应于光源发出光线的一面。光学调控膜可分配光源产生的光线自光学调控膜的不同位置穿射而出。每一低反射部在光学调控膜上分别具有投影范围;在平行侧边延伸的方向上,投影范围较相邻的位置具有较低的单位出光穿透比率。附图说明图1A为超薄化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图1B为光学调控膜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实施例元件爆炸图;图3为载板的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背光模组的实施例剖视图;图5为光学调控膜的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低反射部设置的实施例剖视图;图7A为外侧区块的实施例示意图;图7B为带状区域中各位置的单位出光穿透比率分布示意图;图8A为低反射部的实施例剖视图;图8B为低反射部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图9A为低反射部吸收光线的光路示意图;图9B为背光模组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图10A及图10B为载板具有斜面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1为光学调控膜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2为具有预设区域的光学调控膜实施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0载板111承载面112侧边113载板本体115反射片117孔洞119光源孔130光源131外侧光源150低反射部151薄片元件153锁附装置161第一反射区162第二反射区181底板183侧壁300光学调控膜301反射面305投影范围306、307前后范围308带状区域309边缘310出光结构311区块312外侧区块313预设区域600扩散板810底面区811端缘830斜面区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供显示装置使用的背光模组。在较佳实施例中,显示装置是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配合以产生影像,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亦可配合其他需要背光模组的显示面板。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包含载板110、多个光源130、至少一低反射部150及光学调控膜300。载板110具有承载面111供承载光源130;其中承载面111具有第一反射率,且第一反射率较佳介于50%到100%之间。其中较佳设计为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含硫酸钡粒子的反射片构成的承载面。载板110较佳为金属材质,例如铝板;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载板110亦可为塑料材质所制成。承载面111较佳可由载板110本体的表面所形成,但当载板110本身的材质反射率不足时,则可于载板110本体上加设其他反射材质来形成具有第一反射率的承载面111。光源130设置于承载面111上,且较佳采行列矩阵方式分布。在较佳实施例中,光源130为发光二极管;然不限于此。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光源130中包含多个外侧光源131设置于最接近承载面111侧边112的位置,并沿侧边112分布排列。在较佳实施例中,承载面111为矩形而具有四个侧边112;相对地,外侧光源131亦形成框型的分布将其他非外侧的光源130包围在中间。此外,外侧光源131较佳沿侧边112呈直线型分布。如图2及图3所示,低反射部150形成于承载面111上,并分别对应于外侧光源131与侧边112之间。在较佳实施例中,低反射部150设置于通过外侧光源131的侧边112法线路径上,但不限于此。低反射部150的形成方式包含但不限于外加低反射材质或于承载面111上形成孔洞以减少承载面111上相对位置所以反射的光线。低反射部150具有第二反射率,且第二反射率小于前述的第一反射率。在较佳实施例中,当使用深色或具低反射性的胶质材料,例如橡胶或聚乙烯(PE)材质的薄膜,或者低反射油墨等低反射材料作为低反射部150时,第二反射率不大于60%。若采用具散射效果的材料作为低反射部150时,则第二反射率较佳可大于60%,但低反射部150的光泽度(GlossRate)需不大于30%。如图2及图4所示,光学调控膜300设置于光源130上方,亦即设置对应于光源130发出光线的一面。光学调控膜300可分配光源130产生的光线自光学调控膜300的不同位置穿射而出;以较佳实施例而言,光学调控膜300朝向光源130的一面具有反射面301,且光学调控膜300包含反射面与多个出光结构310;出光结构310结构可为贯穿孔或非贯穿孔。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出光结构310较佳是组合成多个区块311分别对应于不同光源130的上方。光源130产生的光线可经反射面301及承载面111来回反射,并自出光结构310处穿出光学调控膜300,如此即可通过调整出光结构310在光学调控膜300上不同位置的密度及大小以改变不同位置上的单位穿透率,来分配光源130产生的光线。此外,在光学调控膜300上方可设置扩散板600,以进一步将自光学调控膜300射出的光线作进一步的均匀化。如图4及图5所示,每一低反射部150在光学调控膜300上分别具有投影范围305。在平行侧边112延伸的方向X上,投影范围305较相邻的位置(例如前后的范围306及307)具有较低的单位出光穿透比率。以单一的区块311而言,若以投影范围305所在位置沿方向X标出一带状区域308,则投影范围305较佳具有此带状区域308中最低的单位出光穿透比率。若带状区域308中各位置的单位出光穿透比率沿方向X而呈具有波峰及波谷的曲线分布,则投影范围305较佳落于产生曲线波谷的位置。在较佳实施例中,单位出光穿透比率是指在一单位面积之内,出光结构310所占的面积比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含:一载板,具有一承载面;其中该承载面具有一第一反射率;多个光源,分别设置于该承载面上;其中,该些光源中包含多个外侧光源,该多个外侧光源沿该承载面的至少一侧边排列分布;多个低反射部,形成于该承载面,并分别对应位于该些外侧光源与该侧边之间;其中,该低反射部具有一第二反射率,该第二反射率小于该第一反射率;以及一光学调控膜,设置于该些光源上方并具有多个出光结构;其中,该光学调控膜分配该光源产生的光线于不同位置的该出光结构穿射而出;其中,每一该低反射部于该光学调控膜上分别具有一投影范围;在平行于该侧边延伸的方向上,该投影范围较相邻的位置具有较低的单位出光穿透比率。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9.11 TW 1031312721.一种背光模组,包含:一载板,具有一承载面;其中该承载面具有一第一反射率;多个光源,分别设置于该承载面上;其中,该些光源中包含多个外侧光源,该多个外侧光源沿该承载面的至少一侧边排列分布;多个低反射部,形成于该承载面,并分别对应位于该些外侧光源与该侧边之间;其中,该低反射部具有一第二反射率,该第二反射率小于该第一反射率;以及一光学调控膜,设置于该些光源上方并具有多个出光结构;其中,该光学调控膜分配该光源产生的光线于不同位置的该出光结构穿射而出;其中,每一该低反射部于该光学调控膜上分别具有一投影范围;在平行于该侧边延伸的方向上,该投影范围较相邻的位置具有较低的单位出光穿透比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该外侧光源在垂直该侧边的方向上与最接近的该光源间具有一间距,该低反射部与对应的该外侧光源的距离大于该间距的1/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该外侧光源在垂直该侧边的方向上与最接近的该光源间具有一间距,该低反射部在垂直该侧边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该间距的1/3。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在平行于该侧边延伸方向上,该投影范围内的单位出光穿透比率不大于该投影范围在平行于该侧边方向上延伸范围中所具有最大单位出光穿透比率的2/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该第二反射率不大于6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该第二反射率大于60%,且该低反射部的光泽度不大于3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该承载面包含:一底面区,具有一端缘;其中,该外侧光源设置于该底面区上且邻近于该端缘;以及一斜面区,自该端缘向外并偏向该光学调控膜斜向延伸;其中,该斜面区沿该侧边分布;其中,该低反射区形成于该斜面区上。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该承载面包含:一底面区,具有一端缘;其中,该外侧光源设置于该底面区上且邻近于该端缘;以及一斜面区,自该端缘向外并偏向该光学调控膜斜向延伸;其中,该斜面区沿该侧边分布;其中,该低反射区包含一第一低反射区及一第二低反射区;该第一低反射区形成于该底面区上,该第二低反射区形成于该斜面区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该载板包含:一载板本体;以及一反射片,设置于该载板本体上;其中该反射片背向该载板本体的一面具有大于该载板本体的反射率;其中,该反射片上形成有多个孔洞,该孔洞暴露部分该载板本体,该孔洞及暴露的部分该载板本体共同形成该低反射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启唐林苏逸王明政钟炜竣杨承勋黄建历陈重廷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