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鸿波专利>正文

立交桥主干道十字路口无指示灯交通枢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132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无需交通指示灯控制即可完成多道路间变换车道的综合交通枢纽,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免除红绿灯、立交桥与主干道之间快速变换车道、提高行车速度、彻底解决塞车和拥堵局面的城市主干道十字路口无障碍通行的综合交通枢纽;具体方案为:立交桥主干道十字路口无指示灯交通枢纽,包括相互交叉的主干道和立交桥,立交桥分为互成反向的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主干道分为互成反向的第三车道和第四车道,第一车道与第三车道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和上桥车道,第一车道与第四车道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和上桥车道,第二车道与第三车道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和上桥车道,第二车道与第四车道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和上桥车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无需交通指示灯控制即可完成多道路间变换车道的综合交通枢纽,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免除红绿灯、立交桥与主干道之间快速变换车道、提高行车速度、彻底解决塞车和拥堵局面的城市主干道十字路口无障碍通行的综合交通枢纽;具体方案为:立交桥主干道十字路口无指示灯交通枢纽,包括相互交叉的主干道和立交桥,立交桥分为互成反向的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主干道分为互成反向的第三车道和第四车道,第一车道与第三车道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和上桥车道,第一车道与第四车道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和上桥车道,第二车道与第三车道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和上桥车道,第二车道与第四车道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和上桥车道。【专利说明】立交桥主干道十字路口无指示灯交通枢纽
本技术属于市政交通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无需交通指示灯控制即可完成多道路间变换车道的综合交通枢纽。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车辆的普及使用,以车代步提高了现代人的办事速度和效率,而都市普遍设有几座或十几座立交桥,这对整个城市的交通来说,无疑于杯水车薪,其前面各路口的红灯阻断了蜿蜒行使的车龙,大都市严重的塞车局面已经到了非实施全面整治十字路口不可的地步,尤其是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车流、人流比较密集、集中的现代化大都市,最为严重的是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时间段。而造成塞车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由于各个路口的交通灯轮返,终断行车所致,交通信号灯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似乎还要“堵上添堵”,给都市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地不便。 为了缓解交通的压力,目前都市整治交通的做法是在各大主干路口架设几座多层的立交桥,它能免除十字路口的红灯实现四个方向同时行车畅通,对车流疏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有立交桥的建筑设计模式投资大、多层、工期长、高大雄伟、占地面积大,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景观视野,带来高空噪音等不利因素,仅适宜于建造在市区各大主干线道路的十字路口或城郊开阔地带的交通主干线道,作为疏导各区域车流的交通枢纽,而不适宜改建时建造在内街道路等的十字路口。 总之,如果都市的各主干线道的交通灯不能免除,那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的拥挤、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免除红绿灯、立交桥与主干道之间快速变换车道、提高行车速度、彻底解决塞车和拥堵局面的城市主干道十字路口无障碍通行的综合交通枢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立交桥主干道十字路口无指示灯交通枢纽,包括相互交叉的主干道和立交桥,主干道与立交桥构成十字路口,立交桥架设在主干道的上方,所述主干道与立交桥均为双向车道,立交桥分为互成反向的第一车道和第二车道,主干道分为互成反向的第三车道和第四车道,第一车道与第三车道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和上桥车道,第一车道与第四车道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和上桥车道,第二车道与第三车道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和上桥车道,第二车道与第四车道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和上桥车道。 其中,所述第一车道与第三车道连接之间有右转下桥车道,第三车道与第一车道之间连接有右转上桥车道,位于第一车道上,右转下桥车道入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出口之间设置有阻隔墙,位于第三车道上,右转下桥车道出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入口之间设置有阻隔 m ο 其中,所述第一车道与第四车道之间连接有右转下桥车道,第三车道与第一车道之间连接有右转上桥车道,位于第一车道上,右转下桥车道入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出口之间设置有阻隔墙,位于第四车道上,右转下桥车道出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入口之间设置有阻隔 m ο 其中,所述第二车道与第三车道之间连接有右转下桥车道,第三车道与第二车道之间连接有右转上桥车道,位于第二车道上,右转下桥车道入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出口之间设置有阻隔墙,位于第三车道上,右转下桥车道出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入口之间设置有阻隔 m ο 其中,所述第二车道与第四车道之间连接有右转下桥车道,第四车道与第二车道之间连接有右转上桥车道,位于第二车道上,右转下桥车道入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出口之间设置有阻隔墙,位于第四车道上,右转下桥车道出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入口之间设置有阻隔 m ο 其中,所述主干道与立交桥均为四车道,或为六车道,或为八车道,或为十车道。 其中,所有的右转下桥车道和右转上桥车道均为单向车道。 其中,所述第一车道与第二车道之间通过隔离带隔开。 其中,所述第三车道与第四车道之间通过隔离带隔开。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多个下桥车道与上桥车道将主干道与立交桥相连,方便车辆的上下通行和道路变换,另外,所有的下桥车道与上桥车道均为右转进入,相对于左转进入的,安全性高,无需交通信号灯配合,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信号灯和非机动车、行人任意穿行造成的道路拥堵现象,提高道路交通通行效率,同时还优化交通结构,节约占地面积,体现了人文关爱、和谐交通新理念。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主干道,2为立交桥,3为上桥车道,4为下桥车道,5为阻隔墙,6为隔离带,11为第一车道,12为第二车道,21为第三车道,22为第四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立交桥2主干道I十字路口无指示灯交通枢纽,包括相互交叉的主干道I和立交桥2,主干道I与立交桥2构成十字路口,立交桥2架设在主干道I的上方,所述主干道I与立交桥2均为双向车道,立交桥2分为互成反向的第一车道11和第二车道12,主干道I分为互成反向的第三车道21和第四车道22,第一车道11与第三车道21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4和上桥车道3,第一车道11与第四车道22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4和上桥车道3,第二车道12与第三车道21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4和上桥车道3,第二车道12与第四车道22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4和上桥车道3,主干道I与立交桥2之间无需设置红绿灯,车辆可快速变换车道,不会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车道11与第三车道21连接之间有右转下桥车道,第三车道21与第一车道11之间连接有右转上桥车道,位于第一车道11上,右转下桥车道入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出口之间设置有阻隔墙5,位于第三车道21上,右转下桥车道出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入口之间设置有阻隔墙5。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车道11与第四车道22之间连接有右转下桥车道,第三车道21与第一车道11之间连接有右转上桥车道,位于第一车道11上,右转下桥车道入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出口之间设置有阻隔墙5,位于第四车道22上,右转下桥车道出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入口之间设置有阻隔墙5。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车道12与第三车道21之间连接有右转下桥车道,第三车道21与第二车道12之间连接有右转上桥车道,位于第二车道12上,右转下桥车道入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出口之间设置有阻隔墙5,位于第三车道21上,右转下桥车道出口与右转上桥车道入口之间设置有阻隔墙5。 所有的上桥车道3与下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立交桥主干道十字路口无指示灯交通枢纽,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交叉的主干道(1)和立交桥(2),所述主干道(1)与立交桥(2)构成十字路口,立交桥(2)架设在主干道(1)的上方,所述主干道(1)与立交桥(2)均为双向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交桥(2)分为互成反向的第一车道(11)和第二车道(12),主干道(1)分为互成反向的第三车道(21)和第四车道(22),所述第一车道(11)与第三车道(21)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4)和上桥车道(3),第一车道(11)与第四车道(22)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4)和上桥车道(3),所述第二车道(12)与第三车道(21)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4)和上桥车道(3),第二车道(12)与第四车道(22)之间均连接有下桥车道(4)和上桥车道(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鸿波
申请(专利权)人:田鸿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