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锁与过流保护的倒伏机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014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互锁与过流保护的倒伏机构控制电路,其在传统的控制电路上考虑了防止短路的问题,增加一路继电器控制驱动电源;而且还增设了自恢复开关,用于防止在电机短路故障产生大电流时,烧毁电路;增设压敏电阻,用于在继电器吸合与断开产生浪涌时,防止电机两端产生过高电压而损坏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很好的保护电路,还具有成本低、设计简单、实用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互锁与过流保护的倒伏机构控制电路,其在传统的控制电路上考虑了防止短路的问题,增加一路继电器控制驱动电源;而且还增设了自恢复开关,用于防止在电机短路故障产生大电流时,烧毁电路;增设压敏电阻,用于在继电器吸合与断开产生浪涌时,防止电机两端产生过高电压而损坏电机。本技术不仅能很好的保护电路,还具有成本低、设计简单、实用性高等优点。【专利说明】互锁与过流保护的倒伏机构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尤其是涉及一种互锁与过流保护的倒伏机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倒伏机构控制电路采用两个继电器控制电机的正向与反向电压,从而实现电机的正向与反向转动。而继电器的吸合与断开是由单片机控制,要控制其中一个继电器吸合的之前,单片机会先断开另一个继电器,从而防止电机短路。然而,单片机正常工作时可以稳定工作,一旦单片机或者电机故障,极有可能引起短路从而烧毁电路。例如,某传统的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采用两个继电器控制电机电压方向。继电器内部吸合时,8脚与7脚连接,4脚与5脚连接,6脚与3脚悬空。继电器内部断开时,7脚与6脚连接,4脚与3脚连接,8脚与5脚悬空。单片机控制Ul吸合前断开U2,此时电机两端悬空,没有驱动电压。然后吸合U1,此时电机A端接地,B端接入驱动电压,从而开始正向转动。反向转动与正向转动过程基本一致,这种设计,一旦单片机或者继电器故障,将会导致驱动电源短路威胁电源以及整个控制系统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锁与过流保护的倒伏机构控制电路,解决传统倒伏机构控制电路一旦其单片机或者电机故障,极有可能引起短路从而烧毁电路的问题。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互锁与过流保护的倒伏机构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机正反转,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包括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保护继电器,所述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和保护继电器各自都包括A组开关常闭引脚、A组开关切换引脚、A组开关常开引脚、B组开关常闭引脚、B组开关切换引脚和B组开关常开引脚,所述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B组开关常开引脚和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B组开关常开引脚一起连接电机的一个端子,所述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A组开关常开引脚和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A组开关常开引脚一起连接电机的另一个端子,所述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B组开关切换引脚和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A组开关切换引脚均接地,所述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A组开关切换引脚连接所述保护继电器的B组开关常闭引脚,所述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B组开关切换引脚连接所述保护继电器的A组开关常开引脚,所述保护继电器的A组开关切换引脚和B组开关切换引脚连接电源。 优选的,所述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保护继电器采用相同的继电器。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在电流过大时及时切断驱动电源的自恢复开关,该自恢复开关连接在所述保护继电器与电源之间。 优选的,所述相同的继电器为带两组独立切换开关的继电器。 所述电机的两个端子之间并联一个压敏电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三个继电器连接形成控制电路,能防止单片机或者电机故障时导致驱动电源短路,从而能有效保护电路的安全稳定工作; 2、在电机两端子之间并联一个压敏电阻,即便继电器在吸合与断开时产生浪涌,其也不会造成电机两端电压过高而损坏电机; 3、增加了一个自恢复开关,能防止在电机短路故障产生大电流时,烧毁电路; 4、还具有成本低、设计简单、实用性高等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倒伏机构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倒伏机构控制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技术提供一种互锁与过流保护的倒伏机构控制电路,主要用于控制电机正反转,其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该控制电路主要由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l、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3、保护继电器U2组成。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1、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3、保护继电器U2可以采用相同结构的继电器或者不同结构的继电器,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和保护继电器各自都需要包括A组开关常闭引脚、A组开关切换引脚、A组开关常开引脚、B组开关常闭引脚、B组开关切换引脚和B组开关常开引脚。连接时,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B组开关常开引脚和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B组开关常开引脚一起连接电机的一个端子;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A组开关常开引脚和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A组开关常开引脚一起连接电机的另一个端子;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B组开关切换引脚和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A组开关切换引脚均接地;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A组开关切换引脚连接保护继电器的B组开关常闭引脚;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B组开关切换引脚连接保护继电器的A组开关常开引脚;保护继电器的A组开关切换引脚和B组开关切换引脚连接电源。 本实施例的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保护继电器采用相同的继电器,且采用HF115F-A型号继电器,该型号继电器具有两组单刀双掷开关,具有继电器线圈正电压输入端(I脚)、继电器线圈负电压输入端(2脚)、A组开关常闭引脚(3脚)、A组开关切换引脚(4脚)、A组开关常开引脚(5脚)、B组开关常闭引脚(6脚)、B组开关切换引脚(7脚)、B组开关常开引脚(8脚)。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候,A组6、7脚连接,B组3、4脚连结;当继电器1、2脚压差为+24V,继电器吸合,此时A组6、7脚断开,同时7、8脚连接,B组3、4脚断开,同时4、5脚连接。连接时,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l的B组开关常开引脚(8脚)和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3的B组开关常开引脚(8脚)一起连接电机的A端子;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l的A组开关常开引脚(5脚)和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3的A组开关常开引脚(5脚)一起连接电机的B端子;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l的B组开关切换引脚(7脚)和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3的A组开关切换引脚(4脚)均接地;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l的A组开关切换引脚(4脚)连接保护继电器U2的B组开关常闭引脚(6脚);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3的B组开关切换引脚(7脚)连接保护继电器U2的A组开关常开引脚(5脚);保护继电器U3的A组开关切换引脚(4脚)和B组开关切换引脚(7脚)连接电源。其中,U1、U2、U3继电器的继电器线圈正电压输入端(I脚)、继电器线圈负电压输入端(2脚)之间分别连接一个二极管Dl、D2、D3,二极管正极端连接继电器线圈负电压输入端(2脚)。 当需要控制电机正向转动时,只需要闭合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l (U2、U3断开),此时电机A端子接地,电机B端子得电,电机正转动。当需要控制电机反向转动时,只需要闭合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U3和保护继电器U2(U1断开),此时电机A端子得电,电机B端子接地,电机反转动。即便故障导致正向导通控制与反向导通控制同时给电,此时3个继电器吸合,电机A端子接驱动电源,B端子接地,反向转动,而不会导致驱动电源短路。 此外,由于继电器的吸合与断开会产生浪涌,因而可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互锁与过流保护的倒伏机构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机正反转,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包括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保护继电器,所述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和保护继电器各自都包括A组开关常闭引脚、A组开关切换引脚、A组开关常开引脚、B组开关常闭引脚、B组开关切换引脚和B组开关常开引脚,所述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B组开关常开引脚和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B组开关常开引脚一起连接电机的一个端子,所述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A组开关常开引脚和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A组开关常开引脚一起连接电机的另一个端子,所述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B组开关切换引脚和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A组开关切换引脚均接地,所述正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A组开关切换引脚连接所述保护继电器的B组开关常闭引脚,所述反向导通控制继电器的B组开关切换引脚连接所述保护继电器的A组开关常开引脚,所述保护继电器的A组开关切换引脚和B组开关切换引脚连接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浩高加健青诗鸿杨松陈旭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