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线桩起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0506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线桩起拔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地线桩起拔器,包括底座、千斤顶、滑轮、钢丝绳、承压支座和卡扣,底座的中部上侧固定安装有千斤顶,千斤顶包括能向上伸出的活塞,活塞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滑轮,滑轮上安装有钢丝绳,对应千斤顶左侧位置的底座上侧固定安装有能限位钢丝绳左端的承压支座,钢丝绳右端固定安装有卡扣。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采用千斤顶和滑轮配合,并将钢丝绳的左端与承压支座固定在一起,可快速向卡扣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将地线桩起出,该过程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效率,且能适应各种环境需求,可多次重复使用;尤其选择液压千斤顶可使起拔操作更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线粧起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线桩起拔装置
,是一种地线桩起拔器
技术介绍
在油田生产或建筑施工中往往需要用地线桩固定一些移动电器设备设施等,当设备设施在施工完毕后,需要搬迁或更换时,通常需要将地线桩拔出,从而节约成本或锈蚀更换。而目前并没有拔地线桩的专用工具,在起拔地线桩的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人工操作,此时只能靠人力并借助简单工具,费时费力,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2、使用杠杆原理拔地线桩,也非常的困难,存在支点与撬点等诸多因素很难解决;3、使用吊车拔起来,既是小题大做,操作成本高,还违反了吊装操作规程(埋地的被吊物品严禁起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线桩起拔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起拔地线桩存在的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使用杠杆原理,支点与撬点难解决;吊车拔起操作成本高且会违反吊装操作规程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地线桩起拔器,包括底座、千斤顶、滑轮、钢丝绳、承压支座和卡扣,底座的中部上侧固定安装有千斤顶,千斤顶包括能向上伸出的活塞,活塞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滑轮,滑轮上安装有钢丝绳,对应千斤顶左侧位置的底座上侧固定安装有能限位钢丝绳左端的承压支座,钢丝绳右端固定安装有卡扣。 下面是对上述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承压支座可包括呈左下倾斜的承压杆和卡箍,卡箍固定安装在千斤顶外侧,且卡箍的左侧与承压杆的上端固定在一起,承压杆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承压杆上由上至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调节孔。 上述承压杆的截面可呈开口向左的匚字形,在承压杆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由上至下分布有至少两组位置相互对应的调节孔。 上述底座的左端上侧可固定安装有推拉扶手,推拉扶手下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有套筒,两个套筒之间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车轮。 上述千斤顶可为液压千斤顶。 上述底座的右侧中部可有开口向右的起拔槽。 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采用千斤顶和滑轮配合,并将钢丝绳的左端与承压支座固定在一起,可快速向卡扣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将地线桩起出,该过程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效率,且能适应各种环境需求,可多次重复使用;尤其选择液压千斤顶可使起拔操作更省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底座,2为千斤顶,3为滑轮,4为钢丝绳,5为卡扣,6为活塞,7为承压杆,8为卡箍,9为调节孔,10为推拉扶手,11为套筒,12为转轴,13为车轮,14为起拔槽,15为地线桩。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地线桩起拔器包括底座1、千斤顶2、滑轮3、钢丝绳4、承压支座和卡扣5,底座I的中部上侧固定安装有千斤顶2,千斤顶2包括能向上伸出的活塞6,活塞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滑轮3,滑轮3上安装有钢丝绳4,对应千斤顶2左侧位置的底座I上侧固定安装有能限位钢丝绳4左端的承压支座,钢丝绳4右端固定安装有卡扣5。在使用过程中,将本专利技术置于地线桩15周围,然后将卡扣5固定安装在地线桩15上,将钢丝绳4的左端固定安装在承压支座上,调整钢丝绳4至绷紧状态,然后启动千斤顶2从而使活塞6向上伸出,此时地线桩15将在钢丝绳4和卡扣5的作用下被起出,从而完成地线桩15的起拔操作。该过程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效率,且能适应各种环境需求,可多次重复使用。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地线桩起拔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2所示,承压支座包括呈左下倾斜的承压杆7和卡箍8,卡箍8固定安装在千斤顶2外侧,且卡箍8的左侧与承压杆7的上端固定在一起,承压杆7的底部固定于底座I上,承压杆7上由上至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调节孔9。多增设调节孔9可便于将钢丝绳4调节至绷紧状态,且当地线桩15较长时,可通过调节钢丝绳4左端的位置实现多次起拔操作。 如附图1、2所示,承压杆7的截面呈开口向左的匚字形,在承压杆7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由上至下分布有至少两组位置相互对应的调节孔9。这样可便于将钢丝绳4的左端与承压杆7固定安装在一起;根据需求,钢丝绳4的左端可为绳套,其可通过将销轴分别穿过对应的调节孔9和绳套实现与承压杆7的限位;调节孔9的数量可为四组,这样可满足更多尺寸需求。 如附图1、2所示,底座I的左端上侧固定安装有推拉扶手10,推拉扶手10下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有套筒11,两个套筒11之间安装有转轴12,转轴12的前端和后端均安装有车轮13。增设推拉扶手10可使其移动更加方便,在使用时,通过下压推拉扶手10即可以转轴12为轴线撬起底座I的左端,此时可以车轮13和底座I的右端为本专利技术的支点进行移动。 如附图1、2所示,千斤顶2为液压千斤顶。采用液压千斤顶可使其操作更省力,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操作效率。 如附图1、2所示,底座I的右侧中部有开口向右的起拔槽14。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本专利技术移至起拔槽14卡在地线桩15的外侧,这样可使地线桩15在起拔的过程中受力更加均匀,使其起拔过程更加平稳。根据需求,承压杆7、千斤顶2和起拔槽14的中线可均在底座I的中心线上,这样可进一步确保地线桩15在起拔的过程的稳定性。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线桩起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千斤顶、滑轮、钢丝绳、承压支座和卡扣,底座的中部上侧固定安装有千斤顶,千斤顶包括能向上伸出的活塞,活塞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滑轮,滑轮上安装有钢丝绳,对应千斤顶左侧位置的底座上侧固定安装有能限位钢丝绳左端的承压支座,钢丝绳右端固定安装有卡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线桩起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千斤顶、滑轮、钢丝绳、承压支座和卡扣,底座的中部上侧固定安装有千斤顶,千斤顶包括能向上伸出的活塞,活塞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滑轮,滑轮上安装有钢丝绳,对应千斤顶左侧位置的底座上侧固定安装有能限位钢丝绳左端的承压支座,钢丝绳右端固定安装有卡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线桩起拔器,其特征在于承压支座包括呈左下倾斜的承压杆和卡箍,卡箍固定安装在千斤顶外侧,且卡箍的左侧与承压杆的上端固定在一起,承压杆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承压杆上由上至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调节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线桩起拔器,其特征在于承压杆的截面呈开口向左的匚字形,在承压杆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由上至下分布有至少两组位置相互对应的调节孔。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焱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