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0380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器结构,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沿第一方向安装有间隔排列的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呈前后错位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器结构,通过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的前后错位排列,使空气在通过散热器时,通过的空间增加了一倍,减少了空气与散热片之间的撞击,大幅降低了粉尘粘附在散热片上的可能,达到良好的防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结构
本技术关于一种散热器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散热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体积越来越小,性能和功率越来越大,风冷散热器由于其散热性能远高于空冷散热器,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但是目前散热器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散热器的积尘问题,散热器积尘主要是因为空气通过散热器时,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由于散热器散热片的阻挡,空气中的粉尘颗粒撞击在散热片上,部分颗粒会粘附在散热器散热片的出风口处形成灰尘,散热片之间的间隙越小,其灰尘累积的情况愈严重,日积月累下,会导致进风口处通道减小,阻碍风的流动,致使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下降,危害到电子部品的使用寿命,严重的还会因温度过高造成产品停止工作。 解决此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增大散热片之间的间隙,减少风与散热片之间的碰撞。但是散热片之间间隙的增大又会使得散热片数量和散热面积减少,导致散热性能下降。所以如何有效的减少灰尘在散热器的累积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不降低散热效果的前提下,减少灰尘在散热器内的累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结构,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沿第一方向安装有间隔排列的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呈前后错位排列。 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通过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的前后错位排列,使空气在通过散热器时,通过的空间增加了一倍,减少了空气与散热片之间的撞击,大幅降低了粉尘粘附在散热片上的可能,达到良好的防尘效果。 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结构为矩形结构。 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结构为平行四边形结构。由于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是平行四边形结构,散热面积并未减少,其散热效果并不会因此而降低,而且由于该平行四边形结构减少碰撞并降低了风损,一定程度上使得散热器的寿命有所提升。 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端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端部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倾斜设置;或者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端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端部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倾斜设置。 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结构为梯形结构。由于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是梯形结构,散热面积同样并未减少,其散热效果也并不会因此而降低,而且由于该梯形结构减少碰撞并降低了风损,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散热器的寿命有所提升。 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结构为上底边小于下底边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结构为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梯形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结构为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结构为上底边小于下底边的梯形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图5中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侧视图。 图10是图8中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结构,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沿第一方向安装有间隔排列的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呈前后错位排列。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通过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的前后错位排列,使空气在通过散热器时,通过的空间增加了一倍,减少了空气与散热片之间的撞击,大幅降低了粉尘粘附在散热片上的可能,达到良好的防尘效果。 以下对技术散热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配合参看图1与图2,其中,图1是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的散热器结构,包括一底座10a,所述底座1a上沿第一方向(图中所不为X方向)安装有间隔排列的第一散热片20a与第二散热片30a,所述第一散热片20a与所述第二散热片30a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图中所示为Y方向)呈前后错位排列。所述第一散热片20a与所述第二散热片30a的结构为矩形结构。 图3是图1中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结构的俯视图。配合参看图3与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散热片20a与第二散热片30a的前后错位排列,使空气在通过散热器时,通过的空间a相比于图4中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的相邻的散热片90之间的空间b增加了一倍,进而减少了空气与散热片之间的撞击,大幅降低了粉尘粘附在散热片上的可能,达到良好的防尘效果。 实施例2: 图5是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的侧视图。配合参看图5与图6,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的结构不同。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片20a和第二散热片30a的结构为矩形结构,相对地,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片20b和第二散热片30b的结构为平行四边形结构。优选地,如图5与图6所示,所述第一散热片20b的端部沿所述第二方向Y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片30b的端部沿与所述第二方向Y相反的第三方向(图中所示为Z方向)倾斜设置。或者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端部沿所述第二方向Y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端部沿与所述第二方向Y相反的第三方向Z倾斜设置。 图7是图5中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俯视图,配合参看图4与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空气在通过散热器时,通过的空间a相比于图4中现有技术的散热器的相邻的散热片90之间的空间b同样也增加了一倍,因此同样能够减少空气与散热片之间的撞击,大幅降低粉尘粘附在散热片上的可能,达到良好的防尘效果。并且由于第一散热片20b与第二散热片30b是平行四边形结构,散热面积并未减少,其散热效果并不会因此而降低,而且由于该平行四边形结构减少碰撞并降低了风损,一定程度上使得散热器的寿命有所提升。 实施例3: 图8是本技术散热器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图8的侧视图。配合参看图8与图9,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的结构不同。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片20a和第二散热片30a的结构为矩形结构,相对地,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片20c和第二散热片30c的结构为梯形结构。优选地,如图8与图9所示,所述第一散热片20c的结构为上底边小于下底边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片30c的结构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沿第一方向安装有间隔排列的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呈前后错位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沿第一方向安装有间隔排列的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呈前后错位排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结构为矩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结构为平行四边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片的端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片的端部沿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珊泽精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