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0078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包括挡绳、过渡轮、井道顶支座、支撑件、对重绳头支座、过渡轮压板、过渡轮支座;所述井道顶支座通过所述支撑件A、支撑件B、支撑件C和支撑件D一起,将所述井道顶支座固定在对重导轨顶端;所述支撑件A对称夹住所述井道顶支座,所述支撑件C分别与对重导轨螺接,所述支撑件B一端与所述支撑件C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井道墙体上,所述支撑件D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上;所述井道顶支座一端装配设有过渡轮,另一端设有对重绳头支座;所述轮轴上装有过渡轮压板,所述挡绳为围绕在所述过渡轮四边;本新型将支撑梁装配在对重导轨上,不需要对墙体回补混凝土,结构简单合理,建筑成本低,安全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电梯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
技术介绍
曳引式家用电梯因其节能、安全、提升能力强等特点,成为目前家用电梯市场的主导产品。曳引式电梯主要由曳引机、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由于电梯的对重和轿厢需要同时安装在井道中,大大降低了井道面积利用率;曳引机一般安装在顶层或者底部坑底,当安装在井道顶部时,对井道的墙及顶部的建筑性能要求较高,增加了成本;同时,家用电梯各部件一般在空间狭小的井道内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安装调试较繁琐、困难。 现有技术中,安装井道顶部件时,均采用顶部支撑梁,其支撑梁的两端都需要埋入井道墙体,设置混泥土圈梁并且圈梁的高度要准确,在实际实施中,做土建的人员会偷工减料或圈梁高度有偏差造成井道顶部件不能安装,此外,在井道墙体开孔埋支撑梁后,需要对墙体回补混凝土,这一流程需要在电梯安装后实施,很多客户做不到,作业繁琐,安装成本闻。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依据家用电梯的特点,将支撑梁及其相关的部件优化结构后,装配在对重导轨上,从而在减少顶部空间的同时,提高了支撑梁的高度准确性,避免了土建施工人员可能的错误施工,无需要对墙体回补混凝土,减少了安装与施工过程,节约了安装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包括挡绳、过渡轮、井道顶支座、支撑件A、对重绳头支座、支撑件B、支撑件C、支撑件D、过渡轮压板、过渡轮支座、对重导轨、轿厢导轨、轿厢、井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道顶支座通过所述支撑件A、支撑件B、支撑件C和支撑件D —起,将所述井道顶支座牢牢地固定在所述对重导轨的顶端;所述对重导轨架设在对重架两侧,所述轿厢导轨架设在所述轿厢两侧,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均通过固定架固定于所述井道墙体上;所述井道顶支座安装在井道顶部的对重导轨上方,所述支撑件A对称放置夹住所述井道顶支座,并且与所述轿厢导轨螺接,所述支撑件C设置有二件,并且对称放置,分别与对重导轨螺接,并且顶住所述井道顶支座从下面螺接;所述支撑件B —端与所述支撑件C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井道墙体上,所述支撑件D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上,并且顶住所述井道顶支座;所述井道顶支座一端装配设置有过渡轮,另一端焊接固定设置有对重绳头支座;所述过渡轮设置为双轮结构,装配横担在所述井道顶支座上,所述过渡轮的轮轴与所述井道顶支座的安装面上铣出台阶面,用于防止轮轴转动,所述轮轴上装配设置有过渡轮压板,所述过渡轮压板卡住所述过渡轮的轮轴,并且与所述井道顶支座螺接,进一步的,对所述过渡轮的轮轴施加有效的约束力,可以有效的防止所述过渡轮的轮轴移动和转动;所述过渡轮支座一端与所述井道顶支座的下安装面螺接,另一端开设有槽形结构,所述槽形结构顶住所述过渡轮的轮轴;所述挡绳为角钢连接成的矩形框构成,安装在所述井道顶支座上表面,并且围绕在所述过渡轮四边;所述过渡轮的纵向截面对应面与轮轴螺接,另两面调节至适当位置阻止曳引钢丝绳跳动。 所述井道顶支座设置于所述对重导轨上方,所述井道顶支座两端通过所述支撑件C、支撑件B加强固定,所述井道顶支座的中间通过所述支撑件A 二件、所述支撑件D —件支撑加固。 本新型中,所述过渡轮通过所述过渡轮压板固定,现有技术中使用U型卡环,安装比较费力,需要较大的紧固力才能将过渡轮轮轴卡死;所述过渡轮压板上使用两件钢管将所述轮轴固定,并且用4件螺栓将其与所述井道顶支座固定,安装简便且安全可靠。 所述井道顶支座一端安装所述过渡轮,另一端焊接所述对重绳头支座,所受力方向均为向下,这样使得所述井道顶支座两端受力更均衡,不存在翻转作用力。 所述井道顶支座安装在对重导轨顶端,因此对井道墙体无特殊要求,节约建筑成本。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依据家用电梯的特点,将支撑梁及其相关的部件优化结构后,装配在对重导轨上,从而在减少顶部空间的同时,提高了支撑梁的高度准确性,避免了土建施工人员可能的错误施工,无需要对墙体回补混凝土,减少了安装与施工过程,结构简单合理,减少建筑成本,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主视图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俯视图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左视图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局部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局部结构左视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局部结构俯视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挡绳2.过渡轮 3.井道顶支座 4.支撑件A 5.对重绳头支座6.支撑件B 7.支撑件C8.支撑件D 9.过渡轮压板10.过渡轮支座11.对重导轨 12.轿厢导轨 13.轿厢14.井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包括挡绳1、过渡轮2、井道顶支座3、支撑件A4、对重绳头支座5、支撑件B6、支撑件C7、支撑件D8、过渡轮压板9、过渡轮支座10、对重导轨11、轿厢导轨12、轿厢13、井道14。 所述井道顶支座3通过所述支撑件A4、支撑件B6、支撑件C7和支撑件D8 —起,将所述井道顶支座3牢牢地固定在所述对重导轨11的顶端;所述对重导轨11架设在对重架两侧,所述轿厢导轨12架设在所述轿厢13两侧,所述对重导轨11和轿厢导轨12均通过固定架固定于所述井道14墙体上;所述井道顶支座3安装在井道14顶部的对重导轨11上方,所述支撑件A对称放置夹住所述井道顶支座3,并且与所述轿厢导轨12螺接,所述支撑件C7设置有二件,并且对称放置,分别与对重导轨11螺接,并且顶住所述井道顶支座3从下面螺接;所述支撑件B6—端与所述支撑件C7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井道14墙体上;所述支撑件D8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12上,并且顶住所述井道顶支座3 ;所述井道顶支座3 —端装配设置有过渡轮2,另一端焊接固定设置有对重绳头支座5 ;所述过渡轮2设置为双轮结构,装配横担在所述井道顶支座3上,所述过渡轮2的轮轴与所述井道顶支座3的安装面上铣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绳、过渡轮、井道顶支座、支撑件A、对重绳头支座、支撑件B、支撑件C、支撑件D、过渡轮压板、过渡轮支座、对重导轨、轿厢导轨、轿厢、井道;所述井道顶支座通过所述支撑件A、支撑件B、支撑件C和支撑件D一起,将所述井道顶支座牢牢地固定在所述对重导轨的顶端;所述对重导轨架设在对重架两侧,所述轿厢导轨架设在所述轿厢两侧,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均通过固定架固定于所述井道墙体上;所述井道顶支座安装在井道顶部的对重导轨上方,所述支撑件A对称放置夹住所述井道顶支座,并且与所述轿厢导轨螺接,所述支撑件C设置有二件,并且对称放置,分别与对重导轨螺接,并且顶住所述井道顶支座从下面螺接;所述支撑件B一端与所述支撑件C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井道墙体上,所述支撑件D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上,并且顶住所述井道顶支座;所述井道顶支座一端装配设置有过渡轮,另一端焊接固定设置有对重绳头支座;所述过渡轮设置为双轮结构,装配横担在所述井道顶支座上,所述过渡轮的轮轴与所述井道顶支座的安装面上铣出台阶面,用于防止轮轴转动,所述轮轴上装配设置有过渡轮压板,所述过渡轮压板卡住所述过渡轮的轮轴,并且与所述井道顶支座螺接;所述过渡轮支座一端与所述井道顶支座的下安装面螺接,另一端开设有槽形结构,所述槽形结构顶住所述过渡轮的轮轴;所述挡绳为角钢连接成的矩形框构成,安装在所述井道顶支座上表面,并且围绕在所述过渡轮四边;所述过渡轮的纵向截面对应面与轮轴螺接,另两面调节至适当位置阻止曳引钢丝绳跳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梯井道顶支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绳、过渡轮、井道顶支座、支撑件A、对重绳头支座、支撑件B、支撑件C、支撑件D、过渡轮压板、过渡轮支座、对重导轨、轿厢导轨、轿厢、井道;所述井道顶支座通过所述支撑件A、支撑件B、支撑件C和支撑件D —起,将所述井道顶支座牢牢地固定在所述对重导轨的顶端;所述对重导轨架设在对重架两侧,所述轿厢导轨架设在所述轿厢两侧,所述对重导轨和轿厢导轨均通过固定架固定于所述井道墙体上;所述井道顶支座安装在井道顶部的对重导轨上方,所述支撑件A对称放置夹住所述井道顶支座,并且与所述轿厢导轨螺接,所述支撑件C设置有二件,并且对称放置,分别与对重导轨螺接,并且顶住所述井道顶支座从下面螺接;所述支撑件B —端与所述支撑件C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井道墙体上,所述支撑件D安装于所述轿厢导轨上,并且顶住所述井道顶支座;所述井道顶支座一端装配设置有过渡轮,另一端焊接固定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玉朝陈晓红陈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通润电梯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