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设备及其预装夹具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9238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装设备的预装夹具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分别设置在吊装设备框架上;第一基准件、第二基准件,分别设置在预装夹具外,其中,第一基准件的初始定位基准高度大于第二基准件的初始定位基准高度,第一导向件和第一基准件配合对吊具与预装夹具进行初导向而实现一次定位,第二导向件和第二基准件配合对吊具与预装夹具进行细导向而实现二次定位。与此相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吊装设备,其适用于前后分块盖式工件的吊运,可满足设备分块拼焊工艺的要求,提高了产品装配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装设备及其预装夹具定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吊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前后分块盖式工件的吊装设备及其分系统。
技术介绍
吊装行业中的工件类型、规格、形状等千差万别,需要专门设计与工件相适用的吊装设备。对于一种前后分块盖式工件而言,其由两部分工件组焊而成,前工件与后工件均近似为倒置“L型”,其中前工件的规格小于后工件的规格,且后工件的后侧面比前工件的前侧面具有更大的尺寸。由于工件具有较大的尺寸及重量,无法用人工进行搬运,若使用普通的吊装设备进行吊装,在工件的定位、夹紧及支撑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也极可能导致工件变形。有鉴于现有吊装设备吊装上述工件较为困难,也不利于保证产品质量,有必要针对该工件的特点来设计一种新型的吊装设备系统,以便实现该种工件的吊装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装设备及其分系统,至少可以在定位精度、吊装效率、产品质量或制造成本等的某一个方面满足前后分块盖式工件的吊装要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装设备的预装夹具定位机构,适用于前后分块盖式工件,所述前后分块盖式工件可由倒置L形的前工件与倒置L形的后工件组焊成一体,所述吊装设备的定位支撑机构中设置若干用以定位夹紧工件的气缸和若干用以吸附工件的真空吸盘,各气缸分别连接电磁阀以接通/断开气路,各真空吸盘分别连接真空发生器以接通/断开气路,各电磁阀和各真空发生器分别连接至主控器,所述主控器被配置为根据工件性质及吊装设备状态向相应的电磁阀或真空发生器输出控制信号,来操控对应的气缸或真空吸盘按预定策略进行动作,所述主控器还连接云服务中心和若干用户端,以便在所述主控器、云服务中心及用户端之间交换数据,所述预装夹具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吊装设备框架上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设置在预装夹具外的第一基准件以及设置在预装夹具上的第二基准件,所述第一基准件的初始定位基准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基准件的初始定位基准高度,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一基准件配合对吊具与预装夹具进行初导向而实现一次定位,所述第二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基准件配合对吊具与预装夹具进行细导向而实现二次定位。 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吊装设备,在吊装设备框架上设置上述的预装夹具定位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根据前后分块盖式工件的特点,设置若干的回转定位销组件对工件实现定位及夹紧,设置若干支撑杆组件在锁紧时支撑工件,有关回转定位销组件和支撑杆组件分别由气缸驱动,有关支撑组件由真空吸盘吸附。通过合理设置定位、夹紧及支撑组件,并按照预设控制策略来控制有关气缸或真空吸盘的动作,可以方便地实现工件的吊装,提高了产品装配效率;同时也不会损坏工件表面及形状,保证了产品的装配质量。本技术还运用云计算技术在用户终端、云服务中心及主控器之间交互数据,有利于提高用户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并实行有效地远程控制。 特别地,在对吊具与预装吊具进行定位时采用了初导向+细导向的两次定位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吊具与预装夹具之间的定位效率与定位精度,具体而言:初导向机构部分对定位精度要求较低,可以保证吊具与预装夹具之间顺利地完成一次导向定位,同时也降低了后续二次导向定位的难度;在此基础上,细导向机构部分对吊具与预装夹具之间进行更为精确的二次导向定位,定位成功率及定位精度大大提高,由此可以确保吊具能够顺利进入预装夹具中抓取工件,最终实现工件的上线吊运要求。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技术实施例吊装设备的主视图; 图1b为图1a的左视图; 图1c为图1a的俯视图; 图2a为图1a?图1c所示吊装设备中的吊装设备框架主视图; 图2b为图2a的左视图; 图2c为图2a的俯视图; 图3a为图1a?图1c所示吊装设备中的吊装设备连接座主视图; 图3b为图3a的左视图; 图3c为图3a的俯视图; 图4a为图1a?图1c所示吊装设备中的前锁紧气缸底座主视图; 图4b为图4a的左视图; 图4c为图4a的俯视图; 图5a为图1a?图1c所示吊装设备中的导向柱主视图; [0021 ]图5b为图5a的俯视图; 图6a为图1a?图1c所示吊装设备中的上部定位杆主视图; 图6b为图6a的左视图; 图6c为图6a的俯视图; 图7a为图1a?图1c所示吊装设备中的下部定位杆主视图; 图7b为图7a的俯视图; 图8a为图1a?图1c所示吊装设备中的第一前回转定位销组件主视图; 图8b为图8a的左视图; 图9a为图1a?图1c所示吊装设备中的第二前回转定位销组件主视图; 图9b为图9a的左视图; 图1Oa为图1a?图1c所示吊装设备中的后回转定位销组件主视图; 图1Ob为图1Oa的左视图; 图1la为图1a?图1c所示吊装设备中的前支撑杆组件主视图; 图1lb为图1la的左视图; 图12a为图1a?图1c所示吊装设备中的后支撑杆组件主视图; 图12b为图12a的左视图; 图13a为图1a?图1c所示吊装设备中的后部支撑组件主视图; 图13b为图13a的左视图; 图13c为图13a的俯视图; 图14a为本技术吊装设备的运行控制系统实施例一的组成框图; 图14b为本技术吊装设备的运行控制系统实施例二的组成框图; 图15为图14a所示运行控制系统中的一种气路原理图; 图16a为图14a所示运行控制系统中第一规格前后分块盖式工件的取件过程图; 图16b为图14a所示运行控制系统中第一规格前后分块盖式工件的放件过程图; 图16c为图14a所示运行控制系统中第二规格前后分块盖式工件的取件过程图; 图16d为图14a所示运行控制系统中第二规格前后分块盖式工件的放件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前后分块盖式工件包括前工件和后工件,前工件大致为倒L形板,后工件也大致为倒L形板。作业时,前工件和后工件同时起吊,到位后再将前工件和后工件组焊在一起,由此构成前后分块盖式工件。为方便起见,将前后分块盖式工件顶面的第一部分称为前工件顶面,工件顶面的第二部分称为后工件顶面,工件侧面也称为后工件侧面。 请同时参见图1a?图13c,表示本技术实施例吊装设备(以下简称吊具)的结构,其中图1a?图1c示出吊装设备结构;图2&?图13c示出吊装设备的主要部件结构。该吊装设备可以用来同时吊运第一规格前后分块盖式工件(简称第一规格工件),也可同时用来吊运第二规格前后分块盖式工件(简称第二规格工件),其中:第一规格工件纵向对称轴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第二规格工件纵向对称轴方向上的宽度较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规格工件的前工件通过第一前回转定位销组件11定位夹紧,通过前支撑杆组件7来实现支撑;第二规格工件的前工件通过第二前回转定位销组件9定位夹紧,通过前支撑杆组件7来实现支撑;后工件通过后回转定位销组件12定位夹紧,通过后支撑杆组件6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装设备的预装夹具定位机构,适用于前后分块盖式工件,所述前后分块盖式工件可由倒置L形的前工件与倒置L形的后工件组焊成一体,所述吊装设备在吊装设备框架上设置若干定位支撑机构,所述吊装设备框架的四角吊挂在四点式提升机上,所述定位支撑机构设置若干用以定位夹紧工件的气缸和若干用以吸附工件的真空吸盘,各气缸分别连接电磁阀以接通/断开气路,各真空吸盘分别连接真空发生器以接通/断开气路,各电磁阀和各真空发生器分别连接至主控器,所述主控器被配置为根据工件性质及吊装设备状态向相应的电磁阀或真空发生器输出控制信号,来操控对应的气缸或真空吸盘按预定策略进行动作,所述主控器还连接云服务中心和若干用户端,以便在所述主控器、云服务中心及用户端之间交换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装夹具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吊装设备框架上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设置在预装夹具外的第一基准件以及设置在预装夹具上的第二基准件,所述第一基准件的初始定位基准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基准件的初始定位基准高度,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一基准件配合对吊具与预装夹具进行初导向而实现一次定位,所述第二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基准件配合对吊具与预装夹具进行细导向而实现二次定位; 所述主控器为一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云服务中心配置若干云服务器,所述用户端为智能终端;所述主控器、所述用户端以及所述云服务中心之间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来传输数据; 各气缸以电控两位三通电磁阀或三位五通电磁阀接至气源;所述气源的连接管路的若干位置相应设置螺旋管、三联管或截止阀; 该吊装设备设置有:用于对第一规格前工件进行定位与夹紧的左、右两组第一回转定位销组件,用于对第二规格前工件进行定位与夹紧的左、右两组第二前回转定位销组件,用于对后工件进行定位与夹紧的左、右两组后回转定位销组件,用于对前工件底面进行支撑的左、右两组前支撑杆组件,用于对后工件底面进行支撑的左、右两组后支撑杆组件,用于对后工件后侧面进行支撑的左、右两组后部支撑组件,其中: 左、右侧的第一回转定位销组件分别由一个第一前回转夹紧气缸驱动;左、右侧的第二回转定位销组件分别由一个第二前回转夹紧气缸驱动;左、右侧的后回转定位销组件分别由一个后回转夹紧气缸驱动;左、右侧的前支撑杆组件分别由一个前锁紧气缸驱动,并由两个前真空吸盘吸附抓取工件;左、右侧的后支撑杆组件分别由一个后锁紧气缸驱动,并由一个后真空吸盘吸附抓取工件;左、右侧的后部支撑组件分别由一个后部真空吸盘吸附抓取工件; 每个第二前回转夹紧气缸分别连接一个定位销调节气缸,且每个定位销调节气缸分别为滑轨气缸;每个前真空吸盘分别连接一个前真空吸盘调节气缸,每个 后部真空吸盘分别连接一个后部真空吸盘调节气缸,且每个前真空吸盘调节气缸、每个后部真空吸盘调节气缸分别为单活塞杆椭圆形活塞气缸; 该气路包括七个二位五通电磁阀、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两个三位五通电磁、两个真空发生器及四个排气阀,其中: 左侧的第一前回转夹紧气缸、右侧的第一前回转夹紧气缸同时接至第一个二位五通电磁阀,左侧的后回转夹紧气缸、右侧的后回转夹紧气缸同时接至第二个二位五通电磁阀,左侧的第二前回转夹紧气缸、右侧的第二前回转夹紧气缸同时接至第三个二位五通电磁阀; 左侧的定位销调节气缸、右侧的定位销调节气缸同时接至第四个二位五通电磁阀; 左侧的第一个前真空吸盘调节气缸、左侧的第二个前真空吸盘调节气缸同时连接第五个二位五通电磁阀,右侧的第一个后真空吸盘调节气缸、右侧的第二个后真空吸盘调节气缸同时连接第六个二位五通电磁阀,左侧的后部真空吸盘调节气缸、右侧的后部真空吸盘调节气缸同时连接第七个二位五通电磁阀; 左侧的前锁紧气缸、右侧的前锁紧气缸同时接至第一个三位五通电磁阀,左侧的后锁紧气缸、右侧的后锁紧气缸同时接至第二个三位五通电磁阀;左侧的前锁紧气缸接有第一个排气阀,右侧的前锁紧气缸接有第二个排气阀,左侧的后锁紧气缸接有第三个排气阀,右侧的后锁紧气缸接有第四个排气阀;第一个排气阀、第二个排气阀同时连接第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第三个排气阀、第四个排气阀同时连接第二个二位三通电磁阀; 左侧的第一个前真空吸盘、左侧的第二个前真空吸盘、右侧的第一个前真空吸盘、右侧的第二个前真空吸盘同时接至第一个真空发生器,左侧的后真空吸盘、右侧的后真空吸盘以及左侧的后部真空吸盘、右侧的后部真空吸盘同时接至第二个真空发生器; 第一个二位五通电磁阀、第二个二位五通电磁阀、第三个二位五通电磁阀、第四个二位五通电磁阀、第五个二位五通电磁阀、第六个二位五通电磁阀、第七个二位五通电磁阀,第一个三位五通电磁阀、第二个三位五通电磁阀,第一个二位三通电磁阀、第二个二位三通电磁阀相应连接到气源上,以便在主控器控制下接通/断开气路以控制相应气缸动作;第一个真空发生器、第二个真空发生器相应连接到气源上,以便在主控器控制下接通/断开气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装设备的预装夹具定位机构,适用于前后分块盖式工件,所述前后分块盖式工件可由倒置L形的前工件与倒置L形的后工件组焊成一体,所述吊装设备在吊装设备框架上设置若干定位支撑机构,所述吊装设备框架的四角吊挂在四点式提升机上,所述定位支撑机构设置若干用以定位夹紧工件的气缸和若干用以吸附工件的真空吸盘,各气缸分别连接电磁阀以接通/断开气路,各真空吸盘分别连接真空发生器以接通/断开气路,各电磁阀和各真空发生器分别连接至主控器,所述主控器被配置为根据工件性质及吊装设备状态向相应的电磁阀或真空发生器输出控制信号,来操控对应的气缸或真空吸盘按预定策略进行动作,所述主控器还连接云服务中心和若干用户端,以便在所述主控器、云服务中心及用户端之间交换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装夹具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吊装设备框架上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设置在预装夹具外的第一基准件以及设置在预装夹具上的第二基准件,所述第一基准件的初始定位基准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基准件的初始定位基准高度,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一基准件配合对吊具与预装夹具进行初导向而实现一次定位,所述第二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基准件配合对吊具与预装夹具进行细导向而实现二次定位; 所述主控器为一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云服务中心配置若干云服务器,所述用户端为智能终端;所述主控器、所述用户端以及所述云服务中心之间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来传输数据; 各气缸以电控两位三通电磁阀或三位五通电磁阀接至气源;所述气源的连接管路的若干位置相应设置螺旋管、三联管或截止阀; 该吊装设备设置有:用于对第一规格前工件进行定位与夹紧的左、右两组第一回转定位销组件,用于对第二规格前工件进行定位与夹紧的左、右两组第二前回转定位销组件,用于对后工件进行定位与夹紧的左、右两组后回转定位销组件,用于对前工件底面进行支撑的左、右两组前支撑杆组件,用于对后工件底面进行支撑的左、右两组后支撑杆组件,用于对后工件后侧面进行支撑的左、右两组后部支撑组件,其中: 左、右侧的第一回转定位销组件分别由一个第一前回转夹紧气缸驱动;左、右侧的第二回转定位销组件分别由一个第二前回转夹紧气缸驱动;左、右侧的后回转定位销组件分别由一个后回转夹紧气缸驱动;左、右侧的前支撑杆组件分别由一个前锁紧气缸驱动,并由两个前真空吸盘吸附抓取工件;左、右侧的后支撑杆组件分别由一个后锁紧气缸驱动,并由一个后真空吸盘吸附抓取工件;左、右侧的后部支撑组件分别由一个后部真空吸盘吸附抓取工件; 每个第二前回转夹紧气缸分别连接一个定位销调节气缸,且每个定位销调节气缸分别为滑轨气缸;每个前真空吸盘分别连接一个前真空吸盘调节气缸,每个后部真空吸盘分别连接一个后部真空吸盘调节气缸,且每个前真空吸盘调节气缸、每个后部真空吸盘调节气缸分别为单活塞杆椭圆形活塞气缸; 该气路包括七个二位五通电磁阀、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两个三位五通电磁、两个真空发生器及四个排气阀,其中: 左侧的第一前回转夹紧气缸、右侧的第一前回转夹紧气缸同时接至第一个二位五通电磁阀,左侧的后回转夹紧气缸、右侧的后回转夹紧气缸同时接至第二个二位五通电磁阀,左侧的第二前回转夹紧气缸、右侧的第二前回转夹紧气缸同时接至第三个二位五通电磁阀;左侧的定位销调节气缸、右侧的定位销调节气缸同时接至第四个二位五通电磁阀; 左侧的第一个前真空吸盘调节气缸、左侧的第二个前真空吸盘调节气缸同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越都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