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提高单位面积电流密度的VDMOS器件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VDM0S器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单位面积电流密度的 VDM0S器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VDM0S大都采用多晶硅自对准工艺进行制造,源极进行注入后淀积TE0S,开 孔后引出源电极。源极的铝电极覆盖在源极接触孔上,由于层间隔离介质有lum厚,为了源 电极的良好接触需要2um的源极N型掺杂区作为源电极的接触,因而无法提高单位面积电 流密度,导致芯片的面积无法缩小,无法进一步减小封装体积,影响到产品的应用及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封装体积小,能够 提高单位面积电流密度的VDM0S器件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N+型衬底,位于N+型衬 底上的N型外延层,以及位于N型外延层上的元胞;N型外延层的表面上包括栅电极以及位 于栅电极外侧的源电极;所述的源电极包括源极N型掺杂区域与源极P型掺杂区域,源极N 型掺杂区域为阵列排布的梯形结构,梯形结构单元之间的引线作为电极的引出端。 所述的栅电极表面覆盖有用于隔离栅电极与源电极的钝化层。 所述的源极N型掺杂区域的宽度范围为1. 5iim?2. 3ii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常规结构中源极N型掺杂区域的光刻板结构从条 形改为梯形,使得不再需要因为电极隔离而保留比较宽的源电极N型掺杂区域,从而减小 了源电极与栅电极的横向隔离距离;通过源极N型掺杂区域梯形结构之间的引线作为源 电极的引出端,减小了元胞的尺寸,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元胞数量,从而提高了单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单位面积电流密度的VDMOS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型衬底(110),位于N+型衬底(110)上的N型外延层(120),以及位于N型外延层(120)上的元胞;N型外延层(120)的表面上包括栅电极(130)以及位于栅电极(130)外侧的源电极(150);所述的源电极(150)包括源极N型掺杂区域(170)与源极P型掺杂区域(180),源极N型掺杂区域(170)为阵列排布的梯形结构,梯形结构单元之间的引线作为电极的引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提高单位面积电流密度的VDMOS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型衬底(110), 位于N+型衬底(110)上的N型外延层(120),以及位于N型外延层(120)上的元胞;N型外 延层(120)的表面上包括栅电极(130)以及位于栅电极(130)外侧的源电极(150);所述 的源电极(150)包括源极N型掺杂区域(170)与源极P型掺杂区域(180),源极N型掺杂区 域(170)为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卫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