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8292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卸灰装置,与储灰罐连接,所述装置包括:卸灰阀,所述卸灰阀与所述储灰罐连接;卸灰筒,所述卸灰筒与卸灰阀连接,且所述卸灰阀位于所述卸灰筒的上部,并通过所述卸灰阀将所述储灰罐的灰导入所述卸灰筒中;输灰机,所述输灰机与所述卸灰筒连接,且所述输灰机位于所述卸灰筒的下部,并通过所述输灰机的动作将所述灰导出所述卸灰筒;其中,所述卸灰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卸灰阀和所述输灰机之间的距离,使所述灰沿所述卸灰筒的下壁沿滑动至所述输灰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卸灰装置,与储灰罐连接,所述装置包括:卸灰阀,所述卸灰阀与所述储灰罐连接;卸灰筒,所述卸灰筒与卸灰阀连接,且所述卸灰阀位于所述卸灰筒的上部,并通过所述卸灰阀将所述储灰罐的灰导入所述卸灰筒中;输灰机,所述输灰机与所述卸灰筒连接,且所述输灰机位于所述卸灰筒的下部,并通过所述输灰机的动作将所述灰导出所述卸灰筒;其中,所述卸灰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卸灰阀和所述输灰机之间的距离,使所述灰沿所述卸灰筒的下壁沿滑动至所述输灰机。【专利说明】一种卸灰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除尘
,尤其涉及一种卸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高炉炉前除尘、料仓除尘的储灰罐的卸灰装置都是直通型卸灰装置,而直通型卸灰装置在卸灰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直通型卸灰装置很容易把除尘灰散落到输灰机的尾端造成堆积,进而造成卡料,影响输灰机的正常工作;严重时会损坏输灰机,影响除尘系统的正常工作。 第二,直通型卸灰装置在卸灰过程中的二次扬尘比较大,导致输灰机尾端清灰难度大,耗费时间长,甚至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直通型卸灰装置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卸灰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输灰机尾端卡料的问题,提高了输灰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卸灰装置,与储灰罐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卸灰阀,所述卸灰阀与所述储灰罐连接; 卸灰筒,所述卸灰筒与卸灰阀连接,且所述卸灰阀位于所述卸灰筒的上部,并通过所述卸灰阀将所述储灰罐的所述灰导入所述卸灰筒中; 输灰机,所述输灰机与所述卸灰筒连接,且所述输灰机位于所述卸灰筒的下部,并通过所述输灰机的动作将灰导出所述卸灰筒; 其中,所述卸灰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卸灰阀和所述输灰机之间的距离,使所述灰沿所述卸灰筒的下壁沿滑动至所述输灰机。 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雾化器,所述雾化器设置于所述卸灰筒的下端,使所述雾化器沿所述输灰机的出口方向雾化所述灰。 上述方案中,所述卸灰筒的上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卸灰阀固定连接;所述卸灰筒的下部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输灰机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卸灰筒下端的四个方位各设置至少一个雾化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卸灰筒的下端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雾化器,且所述卸灰筒的下端的一侧靠近输灰机出口方向; 所述卸灰筒的下端的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雾化器,且所述卸灰筒的下端的另一侧远离所述输灰机出口方向。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卸灰装置,与储灰罐连接,所述装置包括:卸灰阀,所述卸灰阀与所述储灰罐连接;卸灰筒,所述卸灰筒与卸灰阀连接,且所述卸灰阀位于所述卸灰筒的上部,并通过所述卸灰阀将所述储灰罐的灰导入所述卸灰筒中;输灰机,所述输灰机与所述卸灰筒连接,且所述输灰机位于所述卸灰筒的下部,并通过所述输灰机的动作将所述灰导出所述卸灰筒;其中,所述卸灰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卸灰阀和所述输灰机之间的距离,使所述灰沿所述卸灰筒的下壁沿滑动至所述输灰机;如此,在卸灰过程中可以避免大量的粉尘散落到输灰机的尾端,防止输灰机尾端粉尘堆积造成卡料。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卸灰装置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卸灰筒;12_卸灰阀;13_输灰机;14_雾化器;15_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卸灰装置,与储灰罐连接,所述装置包括:卸灰阀,所述卸灰阀与所述储灰罐连接;卸灰筒,所述卸灰筒与卸灰阀连接,且所述卸灰阀位于所述卸灰筒的上部,并通过所述卸灰阀将所述储灰罐的灰导入所述卸灰筒中;输灰机,所述输灰机与所述卸灰筒连接,且所述输灰机位于所述卸灰筒的下部,并通过所述输灰机的动作将所述灰导出所述卸灰筒;其中,所述卸灰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卸灰阀和所述输灰机之间的距离,使所述灰沿所述卸灰筒的下壁沿滑动至所述输灰机。 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卸灰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卸灰阀11,所述卸灰阀11与所述储灰罐连接; 卸灰筒12,所述卸灰筒12与卸灰阀11连接,且所述卸灰阀11位于所述卸灰筒12的上部,并通过所述卸灰阀11将所述储灰罐的所述灰导入所述卸灰筒12中; 输灰机13,所述输灰机13与所述卸灰筒12连接,且所述输灰机13位于所述卸灰筒12的下部,并通过所述输灰机13的动作将所述灰导出所述卸灰筒12 ; 其中,所述卸灰筒12的长度大于所述卸灰阀11和所述输灰机13之间的距离,使所述灰沿所述卸灰筒12的下壁沿滑动至所述输灰机13。 这里,所述装置还包括:雾化器14,所述雾化器14设置于所述卸灰筒12的下端。其中,所述雾化器14至少包括四个,所述卸灰筒12下端的四个方位各设置至少一个雾化器14 ;在卸灰过程中打开雾化器14,以使所述雾化器14能沿所述输灰机13的出口方向雾化所述灰,避免了卸灰过程中发生二次扬尘,污染环境。 具体地,所述卸灰筒12的下端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雾化器14,且所述卸灰筒12的下端的一侧靠近输灰机13出口方向; 所述卸灰筒12的下端的另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雾化器14,且所述卸灰筒12的下端的另一侧远离所述输灰机13出口方向。 这里,所述卸灰筒12的上部通过螺栓15与所述卸灰阀11固定连接;所述卸灰筒12的下部通过螺栓15与所述输灰机13固定连接。所述雾化器14通过螺栓15固定在所述卸灰筒12的下端的四个方位上。 这里,所述卸灰筒12为梭形筒,所述卸灰筒12的长度大于所述卸灰阀11和所述输灰机13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卸灰筒12的下部与所述输灰机13呈夹角相连接,所述夹角不可设置过大,也不可设置过小;因为,当所述夹角设置过大时,所述灰沿所述卸灰筒12的下壁流速过快,会缩短所述卸灰装置的使用寿命;当所述夹角设置过小时,会导致一部分灰卡在所述输灰机13中,造成卡料,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本实施例中设定所述夹角为45°左右。 具体地,在卸灰过程中,所述卸灰装置与储灰罐相连接,卸灰阀11打开,所述灰通过卸灰阀11从所述储灰罐中流出,进入卸灰筒12中,所述输灰机13将所述灰导出所述卸灰筒12。这里,因为所述卸灰筒12的下部与所述输灰机13呈45°夹角相连接,所以所述灰在进入输灰机13之前在输灰机14机头的水平方向存在一个初速度,可以在输灰机13叶片的搅拌下输向输灰机13机头方向进行加湿,加湿后卸入到输灰车内,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卸灰过程中有大量的灰及粉尘散落到输灰机13的尾端,防止输灰机13尾端粉尘堆积造成卡料。 并且,因为卸灰筒12的下端的四个方向各安装一个雾化器14,在卸灰过程中自动打开雾化器14,使所述雾化器14沿所述输灰机13的出口方向雾化所述灰,避免在卸灰过程中发生二次扬尘污染环境。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卸灰装置制作简单,安装方便,有效地解决了输灰机的尾端堆积造成叶片卡料的问题,保证了对输灰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另夕卜,该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在卸灰过程中发生的二次扬尘问题,避免环境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卸灰装置,与储灰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卸灰阀,所述卸灰阀与所述储灰罐连接;卸灰筒,所述卸灰筒与卸灰阀连接,且所述卸灰阀位于所述卸灰筒的上部,并通过所述卸灰阀将所述储灰罐的灰导入所述卸灰筒中;输灰机,所述输灰机与所述卸灰筒连接,且所述输灰机位于所述卸灰筒的下部,并通过所述输灰机的动作将所述灰导出所述卸灰筒;其中,所述卸灰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卸灰阀和所述输灰机之间的距离,使所述灰沿所述卸灰筒的下壁沿滑动至所述输灰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理政于文华刘铁军张君峰程金超高兴辉周元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