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包括上体模型或/和下体模型,若为上体模型,则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上体模型件内的第一电阻丝及设置在上体模型件下端的若干个第一转动轮;若为下体模型,则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下体模型件内的第二电阻丝及设置在下体模型件下端的若干个第二转动轮;若为上体模型及下体模型,则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上体模型件及下体模型件内的第三电阻丝及设置在下体模型件下端的若干个第三转动轮。对衣物进行烘干时不会使衣物出现皱褶,不影响衣物的美感;并在模型下端设置转动轮,使可加热人体模型的移动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体模型,尤其涉及的是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烘干衣物会使衣物出现皱褶,影响衣物的美感,所以现有技术设计了利用人体模型进行加热,避免在烘干衣物时使衣物出现皱褶。现有技术是在人体模型内设置电阻丝实现对衣物的烘干,这样就会使人体模型较热,不易用手接触,导致烘干过程中人体模型移动十分不方便。此外,由于需烘干的衣物比较湿,如果人体模型采用材料的绝缘效果不好,容易漏电,所以用户也是不能用手移动人体模型。 现有技术采用人体模型对衣物进行烘干,但在烘干过程中不能很方便的移动人体模型,使用不方便。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旨在解决可加热人体模型移动不方便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包括上体模型或/和下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若为上体模型,则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上体模型件内的第一电阻丝及设置在上体模型件下端的若干个第一转动轮; 若为下体模型,则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下体模型件内的第二电阻丝及设置在下体模型件下端的若干个第二转动轮; 若为上体模型及下体模型,则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上体模型件及下体模型件内的第三电阻丝及设置在下体模型件下端的若干个第三转动轮。 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其中,上体模型件为玻璃钢上体模型件,下体模型件为玻璃钢下体模型件。 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其中,上体模型件或/和下体模型件外表面设置有一由棉或/和纤维制成的面料层。 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其中,所述面料层厚度介于0.1cm到Icm之间。 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其中,所述第一电阻丝、第二电阻丝或第三电阻丝的功率介于500瓦特到1000瓦特之间。 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其中,所述第一电阻丝、第二电阻丝或第三电阻丝均匀设置在相应的上体模型件或/和下体模型件内。 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其中,包括4个第一转动轮。 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其中,包括4个第二转动轮。 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其中,包括4个第三转动轮。 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其中,还包括:设置在上体模型件上、用于移动时手持的绝缘头部模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对衣物进行烘干时不会使衣物出现皱褶,不影响衣物的美感;并在模型下端设置转动轮,使可加热人体模型的移动非常方便。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较佳方案,设置了用于移动时手持的绝缘头部模型,用户只需对绝缘头部模型施力即可带动转动轮转动,方便对可加热人体模型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上体模型)剖面图。 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下体模型)剖面图。 图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上体模型及下体模型)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提供了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说明前,需要强调的是,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模型下端是指模型的下部位置,不是指模型正立时的下部,换句话说,模型可以倒置,但下部位置不变。上体或下体模型件是指与人体结构相似的模型器件,与上体或下体模型不同,上体或下体模型包括产品的所有器件。 请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上体模型)剖面图。如图1所述,本技术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为上体模型,具体包括设置在上体模型件102内的第一电阻丝101及设置在上体模型件102下端的若干个第一转动轮104。较佳的,还包括一供电接口 103,所述供电接口 103设置在一底座上,所述第一转动轮104通过底座与上体模型件102。上体模型件为玻璃钢上体模型件,由玻璃钢制作而成,采用玻璃钢可确保在电阻丝通电时不漏电,另一方面在加热过程中不软化。为了上体模型件的美观,在上体模型件外表面设置一由棉或/和纤维制成的面料层;设置面料层还可使上体模型件更柔软,避免用户直接接触玻璃钢,而且还可以使上体模型件穿戴的衣服绷紧。所述面料层厚度介于0.1cm到Icm之间。所述第一电阻丝功率介于500瓦特到1000瓦特之间。设置的第一转动轮为4个,4个转动轮设置在同一平面,确保人体模型的平衡。 请参见图2,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下体模型)剖面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为下体模型,具体包括设置在下体模型件202内的第二电阻丝201及设置在下体模型件202下端的若干个第二转动轮204。较佳的,还包括一供电接口 203,所述供电接口 203设置在一底座上,所述第一转动轮204通过底座与下体模型件202。下体模型件202为玻璃钢上体模型件,由玻璃钢制作而成,采用玻璃钢可确保在电阻丝通电时不漏电,另一方面在加热过程中不软化。为了下体模型件的美观,在下体模型件外表面设置一由棉或/和纤维制成的面料层;设置面料层还可使下体模型件更柔软,避免用户直接接触玻璃钢,而且还可以使下体模型件穿戴的衣服绷紧。所述面料层厚度介于0.1cm到Icm之间。所述第二电阻丝功率介于500瓦特到1000瓦特之间。设置的第二转动轮为4个,4个转动轮设置在同一平面,确保人体模型的平衡。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将下体模型件202倒置设置,这样可以保证下体模型件穿戴衣物方便,方便用户使用。 请参见图3,图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上体模型及下体模型)剖面图。如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包括两个部分,由上体模型及下体模型组成,具体包括设置在上体模型件301及下体模型件303内的第三电阻丝302及设置在下体模型件303下端的若干个第三转动轮304。较佳的,还包括一供电接口 305,所述供电接口 305设置在上体模型件301下部。上体模型件301及下体模型件303由玻璃钢制作而成,采用玻璃钢可确保在电阻丝通电时不漏电,另一方面在加热过程中不软化。为了上体模型件及下体模型件的美观,在上体模型件及下体模型件外表面设置一由棉或/和纤维制成的面料层;设置面料层还可使上体模型件及下体模型件更柔软,避免用户直接接触玻璃钢,而且还可以使上体模型件及下体模型件穿戴的衣服绷紧。所述面料层厚度介于0.1cm到Icm之间。所述第三电阻丝功率介于500瓦特到1000瓦特之间。设置的第三转动轮为4个,4个转动轮设置在同一平面,确保人体模型的平衡。 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上体模型件上、用于移动时手持的绝缘头部模型。绝缘头部模型不设置电阻丝,由玻璃钢制作而成,在移动人体模型时可以手持所述绝缘头部模型,对模型施加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包括上体模型或/和下体模型,其特征在于,若为上体模型,则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上体模型件内的第一电阻丝及设置在上体模型件下端的若干个第一转动轮;若为下体模型,则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下体模型件内的第二电阻丝及设置在下体模型件下端的若干个第二转动轮;若为上体模型及下体模型,则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上体模型件及下体模型件内的第三电阻丝及设置在下体模型件下端的若干个第三转动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包括上体模型或/和下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若为上体模型,则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上体模型件内的第一电阻丝及设置在上体模型件下端的若干个第一转动轮; 若为下体模型,则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下体模型件内的第二电阻丝及设置在下体模型件下端的若干个第二转动轮; 若为上体模型及下体模型,则进一步包括:设置在上体模型件及下体模型件内的第三电阻丝及设置在下体模型件下端的若干个第三转动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上体模型件为玻璃钢上体模型件,下体模型件为玻璃钢下体模型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上体模型件或/和下体模型件外表面设置有一由棉或/和纤维制成的面料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可加热人体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莉,金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