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高温烘烤除去铸件针孔中油渍的方法,属热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是采用将铸造铝、铜、铁合金等零件表面微小气孔中残留的油渍,经260℃~300℃的高温烘烤,并保温4h~6h的处理后,使针孔中的油渍被碳化后在针孔中形成碳化物,不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使其在后续进行表处理后不会再有油渍渗出。申请人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经过多次反复的工艺试验,对清除后的铸件进行检测,其结果完全能达到设计技术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铸造铝、铜、铁合金等零件机械加工后表处理的工艺不能对针孔中的油渍进行彻底清除,零件电镀表面或油漆表面有油渍渗出,导致零件表面防护能力下降及产品表面外观美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高温烘烤除去铸件针孔中油溃的方法,属热处理
。
技术介绍
铸造铝、铜、铁等铸造合金零件经机械加工后,为了增强防护能力使表面不产生腐蚀或增加表面的光洁度,通常都要进行电镀,如:镀锌、银、铜、镍等金属、电化学氧化或化学氧化等,以及油漆等表处理,现有的机械加工和表处理的工艺过程为:一、压铸或翻砂成型毛坯零件一机械加工工序(车、铣、刨、磨、钳等)一电镀(有机溶剂除油一化学除油一酸洗出光一镀锌、银、铜、镍等金属、电化学氧化或化学氧化)。 二、压铸或翻砂成型毛坯零件一机械加工工序(车、铣、刨、磨、钳等)一电镀(有机溶剂除油一化学除油一酸洗出光一电化学氧化或化学氧化)一零件外表面喷涂油漆。 这种电镀、油漆表处理工艺处理后的铸造合金零件,摆放几个小时后,零件油漆表面会有油溃逐渐渗出,这种现象会影响到零件后续的使用及产品表面外观的美感,而且有油溃渗出的零件表面防护能力会下降,尤其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或海洋性气候条件下,零件表面会有大量的霉斑或白色物质出现,影响产品质量。 这种现象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在铸造时合金溶液在冷却的凝结进程中,内部有些气泡来不及上浮排出,就在凝结时构成细微的气孔,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针孔。由于铸造合金零件在机械加工工序如车、铣、刨、磨、钳等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起润滑和冷却作用的切削液中含有油脂,油脂通过针孔会渗入零件内表面,由于针孔的孔径很小,一般孔的直径小于1.5_,现有的表处理工艺很难将渗入针孔内的油溃清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申请人:曾采用增加喷砂工艺的方法除去铸造零件针孔中的油溃,其解决的工艺过程为:一、压铸或翻砂成型毛坯零件一机械加工工序(车、铣、刨、磨、钳等)一电镀(有机溶剂除油一化学除油一喷砂一酸洗出光一镀锌、银、铜、镍等金属、电化学氧化或化学氧化)。 二、压铸或翻砂成型毛坯零件一机械加工工序(车、铣、刨、磨、钳等)一电镀(有机溶剂除油一化学除油一喷砂一酸洗出光一电化学氧化或化学氧化)一零件外表面喷涂油漆。 但通过该改进工艺的实施,对铸造零件电镀表面或油漆表面渗油程度虽有所减弱,但对零件电镀表面或油漆表面有油溃渗出的难题并没有彻底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高温消除针孔中的油溃,通过温度和时间的控制能对铸造零件表面针孔内的油溃进行彻底的清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针孔中的油溃进行彻底清除,影响到零件后续的使用及产品表面外观美感,有油溃渗出的零件表面防护能力下降,尤其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和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有大量的霉斑或白色腐蚀物质出现,影响产品质量的利用高温烘烤除去铸件针孔中油溃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利用高温烘烤除去铸件针孔中油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如下步骤构成:第一步:有机溶剂除油:将机械加工后的铸造铝、铜、铁零件采用汽油进行表面去油清洗,将零件在装有汽油的容器中浸泡Imin?3min,浸泡过程中不断摆动零件,清洗掉零件表面的油溃及铸件针孔中易清洗掉的部分油溃。 第二步:高温烘烤:a、将表面已清洁无油污的零件整齐地装入箱式炉中,零件与炉底间距>50mm,零件与发热体间距> 100mm,零件与炉门间距彡300mm ;b、零件在炉体中的摆放高度不超过炉体内空三分之二的高度;C、零件放置完后,关闭炉门,将炉内温度升至260°C?300°C。 d、保温4h?6h后,出炉空冷至常温;e、质量检验:零件放置24小时后表面无油溃渗出。 第三步:零件电镀,对零件表面进行镀锌、镀银、镀铜、镀镍、电化学氧化或化学氧化。 第四步:对零件外表面喷涂油漆,该步根据零件防护的要求,有些零件需进行这一步,有些零件不需要进行这一步。 第五步:质量检验:零件放置24小时,检查表面无油溃渗出即表明铸件产品中针孔内的油溃清除干净。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利用高温烘烤除去铸件针孔中油溃的方法,采用高温烘烤消除针孔中的油溃,通过对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使炉体内的2600C?3000C高温渗透到铸件表面的针孔中,经过4h?6h对针孔内的油溃进行烘烤,针孔内的油溃转化成了碳化物,使针孔内的油溃得到彻底的清除。 申请人:对本专利技术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对清除后的铸件进行检测,其结果完全能达到设计技术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机械加工后表处理的工艺不能对针孔中的油溃进行彻底清除,零件电镀表面或油漆表面有油溃渗出的,影响到零件后续的使用及产品表面外观美感,而且有油溃渗出的零件表面防护能力下降,尤其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和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有大量的霉斑或白色腐蚀物质出现,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难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用高温烘烤除去铸件针孔中油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如下步骤构成:第一步:有机溶剂除油:将机械加工后的铸造铝、铜、铁零件采用汽油进行表面去油清洗,将零件在装有汽油的容器中浸泡Imin?3min,浸泡过程中不断摆动零件,清洗掉零件表面的油溃及铸件针孔中易清洗掉的部分油溃。 第二步:高温烘烤:a、将表面已清洁无油污的零件整齐地装入箱式炉中,零件与炉底间距>50mm,零件与发热体间距> 100mm,零件与炉门间距彡300mm ;b、零件在炉体中的摆放高度不超过炉体内空三分之二的高度; C、零件放置完后,关闭炉门,将炉内温度升至260°C?300°C。 d、保温4h?6h后,出炉空冷至常温;e、质量检验:零件放置24小时后表面无油溃渗出。 第三步:零件电镀,对零件表面进行镀锌、镀银、镀铜、镀镍、电化学氧化或化学氧化。 第四步:对零件外表面喷涂油漆,该步根据零件防护的要求,有些零件需进行这一步,有些零件不需要进行这一步。 第五步:质量检验:零件放置24小时,检查表面无油溃渗出即表明铸件产品中针孔内的油溃清除干净。 该利用高温烘烤除去铸件针孔中油溃的方法是将铸造铝、铜、铁合金等零件表面微小气孔中残留的油溃,经260°C?300°C的高温烘烤,并保温4h?6h的处理后,针孔中油溃被碳化形成碳化物,使其不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因而在后续进行表处理后不会再有油溃渗出,彻底解决了有针孔的零件电镀表面或油漆表面有油溃渗出的技术难题。 下面举两个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以清除50件围框铸造铝件的针孔中的油溃为例:第一步:有机溶剂除油:将进行机械加工后的50件围框零件采用汽油进行表面去油清洗,将围框在装有汽油的容器中浸泡3min,浸泡过程中不断摆动零件,清洗掉零件表面的油溃及铸件针孔中易清洗掉的部分油溃。 第二步:高温烘烤:a、将表面已清洁无油污的50件围框整齐地装入箱式炉中,零件与炉底间距为70mm,零件与发热体间距为140mm,零件与炉门间距为320mm ;b、将50件围框在炉体中的摆放高度不超过炉体内空三分之二的高度;C、50件围框放置完后,关闭炉门,将炉内温度升至270°C?290°C。 d、保温5个小时后,将50件围框拿出炉外空冷至常温; e、质量检验:50件围框放置24小时后表面无油溃渗出。 第三步:对50件围框进行镀锌处理。 第四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高温烘烤除去铸件针孔中油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如下步骤构成:第一步:有机溶剂除油:将机械加工后的铸造铝、铜、铁零件采用汽油进行表面去油清洗,将零件在装有汽油的容器中浸泡1min~3min,浸泡过程中不断摆动零件,清洗掉零件表面的油渍及铸件针孔中易清洗掉的部分油渍;第二步:高温烘烤:a、将表面已清洁无油污的零件整齐地装入箱式炉中,零件与炉底间距>50mm,零件与发热体间距>100mm,零件与炉门间距≥300mm;b、零件在炉体中的摆放高度不超过炉体内空三分之二的高度;c、零件放置完后,关闭炉门,将炉内温度升至260℃~300℃;d、保温4h~6h后,出炉空冷至常温;e、质量检验:零件放置24小时后表面无油渍渗出;第三步:零件电镀,对零件表面进行镀锌、镀银、镀铜、镀镍、电化学氧化或化学氧化;第四步:对零件外表面喷涂油漆,该步根据零件防护的要求,有些零件需进行这一步,有些零件不需要进行这一步;第五步:质量检验:零件放置24小时,检查表面无油渍渗出即表明铸件产品中针孔内的油渍清除干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高温烘烤除去铸件针孔中油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如下步骤构成:第一步:有机溶剂除油:将机械加工后的铸造铝、铜、铁零件采用汽油进行表面去油清洗,将零件在装有汽油的容器中浸泡加化?3111111,浸泡过程中不断摆动零件,清洗掉零件表面的油溃及铸件针孔中易清洗掉的部分油溃; 第二步:高温烘烤: £1、将表面已清洁无油污的零件整齐地装入箱式炉中,零件与炉底间距? 50111111,零件与发热体间距? 100111111,零件与炉门间距彡300臟; .6、零件在炉体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广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