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表面检测专用车,是涉及一种零件表面检测专用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机匣类零件主要表面的硬度、几何尺寸及表面应力等参数进行检测,为机匣类零件工艺的改进、解决机匣类零件变形难题提供可靠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车架、摇架机构、定位销、压盖组件,减速器及把手,压盖组件由回转手柄螺母、垫圈、压盖及中心轴组成,摇架机构由摇架、中心轴、内环、下压环、钢球、支撑环、上压环、左、右托板及若干个连接臂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件表面检测专用车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零件表面检测专用车。
技术介绍
由于机匣类零件容易产生变形,所以需要对机匣类零件主要表面的硬度、几何尺寸及表面应力等进行跟踪检测、对比分析,摸索出自然时效对机匣类零件变形的影响及规律,为机匣类零件工艺的改进、解决机匣类零件变形难题提供可靠依据;机匣类零件有整环和对开结构,外壁较薄,型面复杂,在检测时需将被测面与地面平行,装夹困难;因此,零件表面检测专用车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零件表面检测专用车,该检测专用车通过对机匣类零件主要表面的硬度、几何尺寸及表面应力等参数进行检测,为机匣类零件工艺的改进、解决机匣类零件变形难题提供可靠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零件表面检测专用车,包括车架、摇架机构、定位销、压盖组件,减速器及把手,在车架的外侧部设置有减速器,把手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在车架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销,压盖组件由回转手柄螺母、垫圈、压盖及中心轴组成,垫圈设置在压盖的顶面上,在垫圈和压盖的中部均设置有通孔,垫圈和压盖的通孔套在中心轴上,回转手柄螺母设置在垫圈顶部的中心轴上,在压盖的外边缘的底部设置有压盖止口,压盖止口与中心轴同轴设置;摇架机构由摇架、中心轴、内环、下压环、钢球、支撑环、上压环、左、右托板及若干个连接臂组成,在中心轴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臂,摇架设置在车架的内部,且摇架与减速器的输出轴相连接,定位销的内端与摇架的侧壁接触,左、右托板固定在摇架的底部,下压环固定在左、右托板的顶部,上压环固定在下压环的顶部,内环设置在上、下压环的内侧,内环和上、下压环三者同轴设置,在内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凸起,外凸起的外侧壁与相对应的上压环和/或下压环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在外凸起与上压环形成的空间内、外凸起与下压环形成的空间内均设置有若干个钢球,支撑环固定在内环的顶部、位于上压板的上方,内环和连接臂固定连接。 在所述连接臂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连接臂止口,在内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环内凸起,内环内凸起与连接臂止口相配合,连接臂止口与中心轴同轴设置。 在所述支撑环的顶部设置有支撑环上止口,支撑环上止口与中心轴同轴设置。 在所述支撑环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环下止口,支撑环下止口与中心轴同轴设置,内环的顶部与支撑环下止口相配合。 在所述下压环的顶部设置有下压环止口,下压环止口与中心轴同轴设置,上压环的底部与下压环止口相配合。 所述垫圈的通孔穿过垫圈的侧壁,垫圈的偏心处通过螺栓设置在压盖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通过对发动机机匣类零件主要表面的硬度、几何尺寸及表面应力等参数进行检测,为机匣类零件工艺的改进、解决机匣类零件变形难题提供可靠依据。 本技术在检测发动机机匣类零件的表面硬度、几何尺寸及表面应力等参数时起到承载零件的作用;同时,还可作为发动机机匣类零件的运输车使用。 目前国内没有同类设备可供使用,本技术应用于各种机匣类零件的外表面检测场合,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零件表面检测专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技术的压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中,I—车架,2—摇架,3—定位销,4—回转手柄螺母,5—垫圈,6—压盖,7—减速器,8—把手,9—中心轴,10—螺栓,11—内环,12—下压环,13—钢球,14—托板,15—支撑环,16—上压环,17—压盖止口,18—连接臂止口,19—支撑环下止口,20—支撑环上止口,21—下压环止口,22—连接臂,23—外凸起,24—内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零件表面检测专用车,包括车架1、摇架机构、定位销3、压盖组件,减速器7及把手8,在车架I的外侧部设置有减速器7,减速器7与车架I通过螺栓相连接,把手8与减速器7的输入轴通过键相连接,在车架I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销3,压盖组件由回转手柄螺母4、垫圈5、压盖6及中心轴9组成,垫圈5设置在压盖6的顶面上,在垫圈5和压盖6的中部均设置有通孔,垫圈5和压盖6的通孔套在中心轴9上,回转手柄螺母4设置在垫圈5顶部的中心轴9上,在压盖6的外边缘的底部设置有压盖止口 17,压盖止口 17与中心轴9同轴设置,压盖止口 17用于定位被测零件;摇架机构由摇架2、中心轴9、内环11、下压环12、钢球13、支撑环15、上压环16、左、右托板14及六个连接臂22组成,在中心轴9的底部固定有六个连接臂22,连接臂22以中心轴9为圆心均匀分布,摇架2设置在车架I的内部,且摇架2与减速器7的输出轴通过螺栓相连接,摇动把手8使摇架2以减速器7的输出轴为中心、与把手作同向转动,定位销3的内端与摇架2的侧壁接触,定位销3在摇架2转到所需角度后起到定位的作用,左、右托板14固定在摇架2的底部,下压环12设置在左、右托板14的顶部,上压环16设置在下压环12的顶部,上、下压环和左托板14三者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固定连接,上、下压环和右托板14三者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固定连接,内环11设置在上、下压环的内侧,内环11和上、下压环三者同轴设置,在内环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凸起23,外凸起23的外侧壁与相对应的上、下压环的内侧壁之间均留有间隙,使内环11可以自由转动;在内环11的外凸起23与上压环16形成的空间内、内环11的外凸起23与下压环12形成的空间内均设置有若干个钢球13,下压环12、上压环16、钢球13及内环11形成轴承结构,内环11为轴承内圈,上压环16、下压环11为轴承外圈;支撑环15固定在内环11的顶部、位于上压板16的上方,内环11和连接臂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在所述连接臂2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连接臂止口 18,在内环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环内凸起24,内环内凸起24与连接臂止口 18相配合,连接臂止口 18与中心轴9同轴设置。 在所述支撑环15的顶部设置有支撑环上止口 20,支撑环上止口 20与中心轴9同轴设置,支撑环上止口 20用于待测零件的定位。 在所述支撑环15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环下止口 19,支撑环下止口 19与中心轴9同轴设置,内环11的顶部与支撑环下止口 19相配合,使支撑环15与内环11同轴设置。 在所述下压环12的顶部设置有下压环止口 21,下压环止口 21与中心轴9同轴设置,上压环16的底部与下压环止口 21相配合,使上、下压环同轴设置。 所述垫圈5的通孔穿过垫圈5的侧壁,垫圈5的偏心处通过螺栓10设置在压盖6上,垫圈5能够绕螺栓10转动,在回转手柄螺母4将其手柄转到竖直状态时,转动垫圈5,在不将回转手柄螺母4从中心轴9上旋下的情况下把压盖6从中心轴9的顶端取出。 在所述车架I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在车架I的侧部设置有推手。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使用过程。 如图1所示,被测零件为机匣类零件,将被测零件垂直放在支撑环15上,并用压盖6盖上(可根据被测零件尺寸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支撑环15与压盖6),被测零件的底部与支撑环15的支撑环上止口 20相配合,被测零件的底部与压盖止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零件表面检测专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摇架机构、定位销、压盖组件,减速器及把手,在车架的外侧部设置有减速器,把手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在车架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销,压盖组件由回转手柄螺母、垫圈、压盖及中心轴组成,垫圈设置在压盖的顶面上,在垫圈和压盖的中部均设置有通孔,垫圈和压盖的通孔套在中心轴上,回转手柄螺母设置在垫圈顶部的中心轴上,在压盖的外边缘的底部设置有压盖止口,压盖止口与中心轴同轴设置;摇架机构由摇架、中心轴、内环、下压环、钢球、支撑环、上压环、左、右托板及若干个连接臂组成,在中心轴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臂,摇架设置在车架的内部,且摇架与减速器的输出轴相连接,定位销的内端与摇架的侧壁接触,左、右托板固定在摇架的底部,下压环固定在左、右托板的顶部,上压环固定在下压环的顶部,内环设置在上、下压环的内侧,内环和上、下压环三者同轴设置,在内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凸起,外凸起的外侧壁与相对应的上压环和/或下压环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在外凸起与上压环形成的空间内、外凸起与下压环形成的空间内均设置有若干个钢球,支撑环固定在内环的顶部、位于上压板的上方,内环和连接臂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表面检测专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摇架机构、定位销、压盖组件,减速器及把手,在车架的外侧部设置有减速器,把手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在车架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销,压盖组件由回转手柄螺母、垫圈、压盖及中心轴组成,垫圈设置在压盖的顶面上,在垫圈和压盖的中部均设置有通孔,垫圈和压盖的通孔套在中心轴上,回转手柄螺母设置在垫圈顶部的中心轴上,在压盖的外边缘的底部设置有压盖止口,压盖止口与中心轴同轴设置;摇架机构由摇架、中心轴、内环、下压环、钢球、支撑环、上压环、左、右托板及若干个连接臂组成,在中心轴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臂,摇架设置在车架的内部,且摇架与减速器的输出轴相连接,定位销的内端与摇架的侧壁接触,左、右托板固定在摇架的底部,下压环固定在左、右托板的顶部,上压环固定在下压环的顶部,内环设置在上、下压环的内侧,内环和上、下压环三者同轴设置,在内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凸起,外凸起的外侧壁与相对应的上压环和/或下压环的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在外凸起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秀华,彭立斌,洪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