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行车诱导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道路能见度和车辆的行驶速度;结合道路的能见度和车辆的行驶速度,启动控制策略,控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按照所述控制策略发光,引导行车。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控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的不同发光机制,通过不同的控制策略下,对进入雾区车辆的行驶车速与安全行车距离进行引导,进入雾区车辆根据引导调整行驶车速与安全行车距离,确保车辆以与雾区能见度匹配的安全车速和安全行车间距驶出雾区,从而有效避免大雾天气下恶性连环相撞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规划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当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恶劣的天气条件,比如雾、霾、雨、雪、沙尘等,会影响大气的能见度,使驾驶员的视野变得模糊,严重时会引起交通事故,影响行车安全。据统计,因浓雾等恶裂天气影响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数的1/4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然而,目前道路管理部门通常通过人为封道、禁止通行或者限制通行等方式来尽可能地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恶劣气象的发生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对所有需要的道路采取措施,同时,由于封路禁行,不仅会导致运输线路中断,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还会导致道路营运损失。 此外,通过交通广播或其它的信息提示方式向驾驶员提供天气或道路信息,虽然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是这种方式显然无法基于实时的天气和路况信息对行进中的具体车辆的进行直接的引导。 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行之有效的对车辆进行安全引导的方法,用以克服不良的能见度条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解决恶劣天气条件下道路行车的安全保障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达到主动诱导车辆安全运行的目的,降低雾天对车辆通行的影响。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31:检测道路能见度和车辆的行驶速度;32:结合道路的能见度丨光照度和车辆的行驶速度,启动控制策略,控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按照所述控制策略发光,引导行车。 进一步,所述控制策略包括:当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正常速度时,此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开启为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上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与下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的间距为第一间距。 进一步,所述控制策略还包括:当车辆的行驶速度为正常速度时,此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开启为第二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上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与下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 进一步,所述控制策略还包括:当车辆的行驶速度小于正常速度时,此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开启为第三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为上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与下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的间距为第三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大于第二间距。 进一步,从第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到第四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分别显示“减”、“速”、“行”、“驶”。 进一步,从第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到第四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分别显示“正”、“常”、“行”、“驶”。 进一步,从第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到第四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分别显示“提”、“速”、“行”、“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雾区道路能见度的监测,采用不同控制策略,有效控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的不同发光机制,不同的发光机制下,不同间距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发光,进入雾区车辆根据主动发光引导设施不同机制下,随时调整行驶车速与安全行车距离,确保车辆以与雾区能见度匹配的安全车速和安全行车间距驶出雾区,从而有效避免大雾天气下恶性连环相撞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策略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控制策略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控制策略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控制策略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总体的控制策略如图1所示,能见度检测仪监测道路能见度,用以控制置于道路两侧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根据道路能见度等级,按照不同的控制策略对进入雾区车辆进行智能引导。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要实现原理流程如下: 步骤31,检测道路能见度和车辆的行驶速度。 由于在雾天或者其他恶劣天气,道路的能见度会降低,低道路能见度对行车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因而,需要对道路能见度进行检测,以便及时调整相应的行车引导方案。 对道路能见度的检测,可以由设置与道路上的检测仪完成,检测仪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道路情况,设置多个检测仪,分别检测不同道路段的道路能见度,从而对整体的道路能见度有整体的控制与监测。 步骤32,当确定所述道路能见度低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启动控制策略,控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按照所述控制策略发光,引导行车。 本实施例中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可以是设置在道路两侧或者一侧的主动发光器件,例如主动发光的[£0或者其他的可以主动发光的设施。 这些主动发光引导设施需等距离设置多个,具体数量根据道路情况设定。多个主动发光引导设施设置于道路的两侧,通过不同的灯光变化,可以形成有效的警示,提示行驶车辆控制行车速度和车距。实际上,针对不同的道路能见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不同的控制策略。下面具体说明。 在本专利技术中,不同的能见度道路上对应的“正常速度”是不一样的,同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的工作模式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当道路的能见度等级为时,此时对应的正常速度VI?V〗;当道路的能见度等级为?2时,此时对应的正常速度为V〗?VI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能见度等级和与之相对应的正常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以道路的能见度为?1,正常速度设置为VI?乂2作说明。 实施例一 当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72时,此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开启为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模式包括上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与下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在实施例中,第一间距为相邻两个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的距离。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 在丁1 时刻,点亮 11、12、13、[4 ; 在12 时刻,点亮 12、13、14、[5 ; 在13 时刻,点亮 13、14、15、[6 ; 在14时刻,点亮[4454647 ;实际上,驾驶员在不同时段看到的效果相当于依次由11,12,13,14以至于匕的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驾驶员会感觉道路两边灯光的移动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会感觉到车速很快,此时驾驶员会主动降速直至到正常速度。 实施例二 当车辆的行驶速度=71?72时,此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开启为第二模式;所述第二模式包括上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与下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间距为2倍第一间距,正常速度=%?乂匕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 在XI 时刻,点亮 12,14,16,18 ; 在12 时刻,点亮 13,15,17,19 ; 在!'3时亥丨],点亮 14、16、18、110 ; 在14时刻,点亮15、17、19、111 ;实际上,驾驶员在不同时段看到的效果相当于依次由12、14、16、18以至于匕的移动。 实施例三 当车辆的行驶速度小于VI时,此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开启为第三模式;所述第三模式包括上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与下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的间距为第三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大于第二间距。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路行车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检测道路能见度和车辆的行驶速度;S2:结合道路的能见度和车辆的行驶速度,启动控制策略,控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按照所述控制策略发光,引导行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行车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道路能见度和车辆的行驶速度; S2:结合道路的能见度和车辆的行驶速度,启动控制策略,控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按照所述控制策略发光,引导行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行车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策略包括: 当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正常速度时,此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开启为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上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与下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的间距为第一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行车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策略还包括: 当车辆的行驶速度为正常速度时,此时主动发光引导设施开启为第二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上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与下一个点亮的主动发光引导设施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石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