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观德专利>正文

隧道式炭化炉及炭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6899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式炭化炉及炭化方法,它包括由多个燃烧室水平串接而成的燃烧隧道,每两个并列设置的燃烧隧道上设置有一条通气管道,且各个燃烧隧道上的燃烧室上方均设有导通至通气管道的连接管,通气管道上从燃烧隧道的入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连通有废气管道、燃气管道和热气管道;所述燃烧隧道内设有供多个窑车滑行的燃烧轨道;所述燃烧隧道入口处设有一个第一炉门;燃烧隧道上还设有第一阻隔门,第一阻隔门和第一炉门相隔一个燃烧室的距离;所述燃烧隧道出口处设有一个第二炉门;燃烧隧道上还设有第二阻隔门,第二阻隔门和第二炉门相隔一个燃烧室的距离;所述燃烧隧道入口和出口前方分别设有连接燃烧轨道的输入轨道和输出轨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炭设备及制炭方法,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制炭窑大多只有单个烧制室,烧制的时候每个烧制室只能放置一个单元的碳棒毛还,由人工将碳棒毛还放进烧制室,烧制完成后,待碳棒在烧制室内冷却后,再由人工从每一个烧制室内取出成品碳棒,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不高。而且,这种粗放原始的制炭设备及制炭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炭化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会白白流失,炭化过程中产生的高热量也无法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它可以高效高质地完成制炭任务,而且更加节能环保。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隧道式炭化炉,其特点是:包括由多个燃烧室水平串接而成的燃烧隧道,每两个并列设置的燃烧隧道上设置有一条通气管道,且各个燃烧隧道上的燃烧室上方均设有导通至通气管道的连接管,通气管道上从燃烧隧道的入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连通有废气管道、燃气管道和热气管道;所述燃烧隧道内设有供多个窑车滑行的燃烧轨道;所述燃烧隧道入口处设有一个第一炉门;燃烧隧道上还设有第一阻隔门,第一阻隔门和第一炉门相隔一个燃烧室的距离;所述燃烧隧道出口处设有一个第二炉门;燃烧隧道上还设有第二阻隔门,第二阻隔门和第二炉门相隔一个燃烧室的距离;所述燃烧隧道入口和出口前方分别设有连接燃烧轨道的输入轨道和输出轨道。还可以以2条燃烧隧道为一组的形式,构筑多组并列的阵列,每组的通气管道共用废气管道、燃气管道和热气管道,以形成大规模的制炭机组。 上述的隧道式炭化炉中,所述第一阻隔门和第二阻隔门之间还设有多个阻隔燃烧室的燃烧室隔门,燃烧室隔门将燃烧隧道分隔成以多个燃烧室为一组的燃烧区间。 前述的隧道式炭化炉中,所述输入轨道和输出轨道之间还设有返回窑车用的连接轨道,输入轨道、输出轨道和连接轨道均设置在下凹的坑道内,且输入轨道、输出轨道和连接轨道上均设有装载窑车的装载车。 前述的隧道式炭化炉中,所述输入轨道的前端设有自动制棒系统,自动制棒系统包括自动上料机,自动上料机与烘干机的相连,烘干机的出料口与自动制棒机相连,自动制棒机的出料口位于输入轨道的正上方。 前述的隧道式炭化炉中,所述每个燃烧室的底部设有多个进氧孔,进氧孔与连接管分立于燃烧室的左右两侧,其中进氧孔用于输入用于燃烧的氧气,连接管用于输出燃烧产生的气体。 前述的隧道式炭化炉中,所述窑车底部设有排布于两侧的第一压轮,且第一压轮内侧设有同轴安装的第一传送齿轮;所述装载车底部设有排布于两侧的第二压轮,且第二压轮内侧设有同轴安装的第二传送齿轮,第二传送齿轮配合安装在底部的传送链条上;所述装载车上部还设有两组分立于装载车两端的车上导轨,车上导轨与装载车的运行轨道垂直,且每组车上导轨的内侧还设有车上传送链系统,车上传送链系统的传送链运行方向与车上导轨的方向相同;所述装载车的车上导轨与燃烧轨道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所述燃烧隧道底部设有驱动窑车的传送链,传送链的驱动电机位于燃烧隧道外。 使用上述的隧道式炭化炉的炭化方法:将木屑棒胚料置于窑车上,窑车从输入轨道上滑至燃烧隧道入口,并转入燃烧轨道进入燃烧隧道的第一个燃烧室,窑车进入第一个燃烧室前,第一阻隔门关闭,第一炉门开启;窑车进入第一个燃烧室后,第一阻隔门开启,第一炉门关闭,然后将窑车通过各个燃烧室,各个燃烧室的温度从燃烧隧道的入口到出口逐渐升高;窑车进入最后一个燃烧室后,第二阻隔门关闭,第二炉门开启,窑车转入输出轨道将完成炭化的物料输出。出口和入口均才用双重门的结构,不仅可以避免炉火外引,而且可以做到高效保温。 前述的炭化方法中,所述燃烧隧道从入口处的燃烧室到出口处的燃烧室,控制温度从100°C到800°C逐级线性增加;根据木屑棒胚料的材质和尺寸,控制窑车的移动速度,以使不同的胚料均可得到有效炭化;通过燃烧室隔门将燃烧隧道分隔成以多个燃烧室为一组的三个燃烧区间;第一个燃烧区间控制温度在100°c至300°C,用于进行低温炭化,将产生废气;第二个燃烧区间控制温度在300°C至500°C,用于产生可燃气体;而第三个燃烧区间控制温度在600°C至800°C,该区间产生的热气由热气管道收集后进行余热利用。这种方法使得每个燃烧室的温度做到固定即可,无需进行智能调节。本专利技术将原始的温度控制转化为了窑车的速度控制,不仅控制更为简单,而且使得多个燃烧室的可以协同工作,其效率远大于每个燃烧室分别工作的集合。本专利技术这样的设置,可使胚料在低温状态的废气被废气管道收集处理,而较高温状态会产生可燃气体,这些可燃气体可以被燃气管道收集起来进行再利用,而高温状态下产生热气将被热气管道进行收集,热气管道可以连接热能设备进行热利用。 前述的隧道式炭化炉中,屑棒胚料由输入轨道的前端设有自动制棒系统自动生成并装载在窑车上。 前述的隧道式炭化炉中,所述窑车在进出燃烧隧道外均放置在装载车上,当装载车移动至与燃烧轨道对应的位置时,装载车上的车上传送链系统驱动窑车底部的第一传送齿轮,使窑车进入燃烧轨道或进入装载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多个燃烧室进行串接形成燃烧隧道,使胚料在燃烧隧道中移动,使胚料变相地实现逐渐升温炭化的过程。本专利技术的这种方法只需将每个燃烧室设置成不同的温度后,调节胚料的移动速度即可,整个过程中无需再繁琐地调节每个燃烧室的温度。而且本专利技术还能将炭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燃气和热气可进行分离,并进行分别处理或利用。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炭化的效率,而且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装载车和窑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装载车的侧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燃烧隧道内的传送链驱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燃烧隧道,2-通气管道,3-连接管,4-废气管道,5-燃气管道,6-热气管道,7-第一炉门,8-第一阻隔门,9-第二阻隔门,10-第二炉门,11-输入轨道,12-燃烧轨道,13-输出轨道,14-连接轨道,21-窑车,22-第一压轮,31-自动上料机,32-烘干机,33-自动制棒机,41-装载车,42-第二压轮,43-第二传送齿轮,44-车上导轨,45-车上传送链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隧道式炭化炉,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多个燃烧室水平串接而成的燃烧隧道1,每两个并列设置的燃烧隧道I上设置有一条通气管道2,且各个燃烧隧道I上的燃烧室上方均设有导通至通气管道2的连接管3,通气管道2上从燃烧隧道I的入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连通有废气管道4、燃气管道5和热气管道6 ;所述燃烧隧道I内设有供多个窑车21滑行的燃烧轨道12 ;所述燃烧隧道I入口处设有一个第一炉门7 ;燃烧隧道I上还设有第一阻隔门8,第一阻隔门8和第一炉门7相隔一个燃烧室的距离;所述燃烧隧道I出口处设有一个第二炉门10 ;燃烧隧道I上还设有第二阻隔门9,第二阻隔门9和第二炉门10相隔一个燃烧室的距离;所述燃烧隧道I入口和出口前方分别设有连接燃烧轨道12的输入轨道11和输出轨道13。以2条燃烧隧道为一组的形式,构筑两组并列的阵列,两组的通气管道共用废气管道、燃气管道和热气管道,以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隧道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燃烧室水平串接而成的燃烧隧道(1),每两个并列设置的燃烧隧道(1)上设置有一条通气管道(2),且各个燃烧隧道(1)上的燃烧室上方均设有导通至通气管道(2)的连接管(3),通气管道(2)上从燃烧隧道(1)的入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连通有废气管道(4)、燃气管道(5)和热气管道(6);所述燃烧隧道(1)内设有供多个窑车(21)滑行的燃烧轨道(12);所述燃烧隧道(1)入口处设有一个第一炉门(7);燃烧隧道(1)上还设有第一阻隔门(8),第一阻隔门(8)和第一炉门(7)相隔一个燃烧室的距离;所述燃烧隧道(1)出口处设有一个第二炉门(10);燃烧隧道(1)上还设有第二阻隔门(9),第二阻隔门(9)和第二炉门(10)相隔一个燃烧室的距离;所述燃烧隧道(1)入口和出口前方分别设有连接燃烧轨道(12)的输入轨道(11)和输出轨道(13)。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燃烧室水平串接而成的燃烧隧道(1),每两个并列设置的燃烧隧道(1)上设置有一条通气管道(2),且各个燃烧隧道(1)上的燃烧室上方均设有导通至通气管道(2)的连接管(3),通气管道(2)上从燃烧隧道(1)的入口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连通有废气管道(4)、燃气管道(5)和热气管道¢);所述燃烧隧道(1)内设有供多个窑车(21)滑行的燃烧轨道(12);所述燃烧隧道(1)入口处设有一个第一炉门(7);燃烧隧道⑴上还设有第一阻隔门(8),第一阻隔门⑶和第一炉门⑵相隔一个燃烧室的距离;所述燃烧隧道(1)出口处设有一个第二炉门(10);燃烧隧道(1)上还设有第二阻隔门(9),第二阻隔门(9)和第二炉门(10)相隔一个燃烧室的距离;所述燃烧隧道(1)入口和出口前方分别设有连接燃烧轨道(12)的输入轨道(11)和输出轨道(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门(8)和第二阻隔门⑶之间还设有多个阻隔燃烧室的燃烧室隔门,燃烧室隔门将燃烧隧道⑴分隔成以多个燃烧室为一组的燃烧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轨道(11)和输出轨道(13)之间还设有返回窑车(21)用的连接轨道(14),输入轨道(111输出轨道(13)和连接轨道(14)均设置在下凹的坑道内,且输入轨道(111输出轨道(13)和连接轨道(14)上均设有装载窑车(21)的装载车(4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轨道(11)的前端设有自动制棒系统,自动制棒系统包括自动上料机(31),自动上料机(31)与烘干机(32)的相连,烘干机(32)的出料口与自动制棒机(33)相连,自动制棒机(33)的出料口位于输入轨道(11)的正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燃烧室的底部设有多个进氧孔,进氧孔与连接管(3)分立于燃烧室的左右两侧,其中进氧孔用于输入用于燃烧的氧气,连接管(3)用于输出燃烧产生的气体。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式炭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窑车(21)底部设有排布于两侧的第一压轮(22),且第一压轮(22)内侧设有同轴安装的第一传送齿轮;所述装载车(41)底部设有排布于两侧的第二压轮(42),且第二压轮(42)内侧设有同轴安装的第二传送齿轮(43),第二传送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观德
申请(专利权)人:李观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