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装置和空气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59906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12:08
一种加湿装置和空气处理系统。一种加湿装置,包括贯穿所述加湿装置内部的风道,吸水滤芯,套装在围成所述风道的外壁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水槽和吸水滤芯结构,使水通过吸水滤芯输送到风道内,从而进行加湿操作,结构简单、安全性能好、无“白粉”污染、装置易清洗;采用自然蒸发的原理,更加绿色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湿装置和空气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和空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空气湿度作为一种描述空气物理状态的参数,与人体的健康水平息息相关。一般来讲,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70%之间的时候,人体直观感觉较为舒适。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采暖期和春季风沙时期,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很低,人体感觉不舒服,因此对室内进行加湿就显得非常必要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加湿技术可分为三大类:电加热技术、超声波技术和湿膜型加湿技术。但由于电加热技术耗电量大、安全性差;超声波技术对人体不够健康;而湿膜加湿技术中的湿膜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因此这三种加湿技术都不是最理想的加湿方式,因此寻找一种健康理想的加湿装置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加湿装置,包括贯穿所述加湿装置内部的风道;吸水滤芯,扣装在围成所述风道的外壁顶部;所述吸水滤芯覆盖于作为出风口的所述风道的顶部。优选的还包括:包围所述风道的外壁构成的水槽,所述吸水滤芯向下延伸至所述水槽内。优选的还包括扣置于所述风道的外壁顶部的内环形扣装支撑体,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包括镂空的侧壁,一端与所述水槽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为遮挡所述风道、支撑所述吸水滤芯的吸水滤芯承载部。优选的所述风道外壁的高度等于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的高度。优选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吸水滤芯的外环形扣装支撑体和用于卡紧所述吸水滤芯的卡环,所述吸水滤芯设置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内部,且共同扣置于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上,所述卡环以能够自由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内,所述吸水滤芯介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与所述卡环之间。优选的所述吸水滤芯承载部为栅格状结构或网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吸水滤芯高于所述水槽的内壁。优选的所述吸水滤芯为多层网状结构。优选的还包括:半包围所述风道、与所述水槽贴合对接的加湿壳体;所述水槽包围所述风道的桶状外壁且与所述加湿壳体形成加湿内壳;所述水槽与所述加湿内壳体完整的、环绕所述风道的外壁。优选的在所述加湿内壳的底部设置有滑轨,与所述加湿壳体贴合对接的所述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滑轨相配合、滑动连接的滑道。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湿装置的顶面的加湿顶盖和设置于所述加湿装置底面的加湿底盘,所述风道贯穿所述加湿顶盖和所述所述底盘。优选的所述加湿底盘的底部设置有下电源接口和下通信接口,加湿顶盖设置有上电源接口和上通信接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包括:一底座和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一个或多个空气处理装置,所述一个或多个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加湿装置、除湿装置和净化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加湿装置为上述的加湿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水槽和吸水滤芯结构,使水通过吸水滤芯输送到风道内,从而进行加湿操作,结构简单、安全性能好、无“白粉”污染、装置易清洗;采用自然蒸发的原理,更加绿色健康。说明书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的爆炸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的加装内外环形扣装支撑体的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湿装置的吸水滤芯和水槽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的加湿装置,包括贯穿所述加湿装置内部的风道1;吸水滤芯3,扣装在围成所述风道1的外壁顶部;所述吸水滤芯3覆盖于作为出风口的所述风道的顶部。使得经过风道的风能够从吸水滤芯3中带走水分或者水蒸气进行加湿工作。还包括:包围所述风道1的外壁构成的水槽2,所述吸水滤芯3向下延伸至所述水槽2内。还包括扣置于所述风道1的外壁顶部的内环形扣装支撑体9,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9包括镂空的侧壁,一端与所述水槽2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为遮挡所述风道1、支撑所述吸水滤芯3的吸水滤芯承载部。其中,所述风道外壁的高度等于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的高度。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吸水滤芯3的外环形扣装支撑体10和用于卡紧所述吸水滤芯的卡环4,所述吸水滤芯3设置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10内部,且共同扣置于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9上,所述卡环4以能够自由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10内,所述吸水滤芯3介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10与所述卡环4之间通过设置内外环形扣装支撑体9和10,对吸水滤芯3进行固定,并且不对经过风道的风产生阻挡。所述吸水滤芯承载部为栅格状结构或网状结构。所述吸水滤芯3高于所述水槽的内壁。所述吸水滤芯3为多层网状结构。还包括:半包围所述风道1、与所述水槽2贴合对接的加湿壳体6;所述水槽2包围所述风道1的桶状外壁且与所述加湿壳体6形成加湿内壳7;所述水槽2与所述加湿内壳7体完整的、环绕所述风道1的外壁。在所述加湿内壳7的底部设置有滑轨,与所述加湿壳体6贴合对接的所述水槽2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滑轨相配合、滑动连接的滑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湿装置的顶面的加湿顶盖5和设置于所述加湿装置底面的加湿底盘8,所述风道1贯穿所述加湿顶盖5和所述所述底盘8。所述加湿底盘8的底部设置有下电源接口81和下通信接口83,加湿顶盖5设置有上电源接口51和上通信接口5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水槽2的内壁包围风道1,吸水滤芯3通过凹槽套装于水槽2的内壁外侧。吸水滤芯3的作用是为了提高蒸发效率和净化水槽2中的水,因此吸水滤芯3也沿风道1环状设计,配合水槽2中的环状结构,以使风通过水槽2时,也通过吸水滤芯3,从而提高加湿速率。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吸水滤芯3与风的接触面积,在设计吸水滤芯3结构时,吸水滤芯3高于水槽2的内壁。水槽2的内壁是低于外壁,而吸水滤芯3的高度与外壁的高度相同,因此吸水滤芯3在整个加湿过程中与风的接触面积除了上表面的面积外,还包括高于内壁的吸水滤芯3的侧壁的面积。可选的,吸水滤芯3也可以设计成锥形,那么相应的水槽2的内壁的结构也可以相应进行设置。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水槽2与加湿装置的壳体为分体结构,在加湿壳体6上设有放置水槽2的凹槽。加湿装置的壳体包括加湿顶盖5、加湿壳体6、加湿内壳7和加湿底盘8。其中,加湿内壳7与加湿壳体6固定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螺接、粘接、卡接等方式,加湿内壳7上设有凹槽,凹槽的结构与水槽2相配合,以使水槽2可以从加湿装置的壳体上自由拆卸,方便用户的使用。然后水槽2的上部通过上连接条与加湿内壳7连接,加湿内壳7和加湿壳体6的下部与加湿底盘8固定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螺接、粘接、卡接等方式。此外,加湿内壳7的底部与加湿底盘8有一定间距,并且在加湿壳体6与加湿内壳7之间的间隙中设有用于控制加湿装置的加湿电脑板(加湿PC),在加湿内壳7的被加湿壳体6包围的一侧可以通过螺栓与加湿底盘8固定,而加湿内壳7的另一侧的底部边缘通过下连接条与加湿底盘8连接。可选的,在加湿内壳7的凹槽上可以设有滑轨,并在水槽2底部相应的位置设有滑道,以使水槽2的拆卸更加快捷省力。可选的,加湿顶盖5上设有出风口,从出风口可以观察到水槽2中的吸水滤芯3上表面,即可以理解将吸水滤芯3的上表面裸露在空气中,避免出风口的口径设计过小,阻碍水蒸气的蒸发和溢出速度。可选的,加湿顶盖5并非直接设置于加湿内壳7和上连接条所形成的上表面上,加湿顶盖5与该上表面有一定距离,在这个间距中,设置了一系列的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加湿装置和空气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所述加湿装置内部的风道;吸水滤芯,扣装在围成所述风道的外壁顶部;所述吸水滤芯覆盖于作为出风口的所述风道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所述加湿装置内部的风道;吸水滤芯,扣装在围成所述风道的外壁顶部;所述吸水滤芯覆盖于作为出风口的所述风道的顶部;包围所述风道的外壁构成的水槽,所述吸水滤芯向下延伸至所述水槽内;扣置于所述风道的外壁顶部的内环形扣装支撑体,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包括镂空的侧壁,一端与所述水槽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为遮挡所述风道、支撑所述吸水滤芯的吸水滤芯承载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的侧壁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吸水滤芯的外环形扣装支撑体和用于卡紧所述吸水滤芯的卡环,所述吸水滤芯设置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内部,且共同扣置于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上,所述卡环以能够自由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内,所述吸水滤芯介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与所述卡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滤芯承载部为栅格状结构或网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滤芯高于所述水槽的内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友宁朱振学王建国樊明敬庄佳兰柳爱兵董元伟闫文明吴丽琴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