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5851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6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其中双悬臂按键结构包括按键,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其中: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结构相同;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平行设置;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按键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悬臂连杆连接;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按键与第一悬臂连接一侧对称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悬臂连杆连接。按键两侧对称的设置两个结构相同的悬臂,悬臂与平行设置的悬臂连杆连接,使按键在两侧受力均匀,保证按键始终与过孔孔壁保持相对均等的间隙,有效避免按键出现倾斜而与过孔孔壁的相互摩擦甚至卡死,满足按键操作的质量可靠性,提高按键结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本技术涉及冷风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冷风扇的广泛使用,用户通过使用按键对冷风扇进行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多。传统的冷风扇的按键为单悬臂按键,在对单悬臂按键进行操作时存在单向牵引的作用,有悬臂的一侧行程较短,另一侧悬空状态的行程较长,按键按下后由于受力不均只能向壳体上过孔的一侧倾斜,按键与过孔单边间隙变小,与过孔孔壁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影响按键使用舒适度及使用寿命;当按键倾斜到一定角度时,按键与过孔孔壁的摩擦力增加而出现卡死,直接导致按键不能回弹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单悬臂按键和过孔孔壁会出现摩擦和卡死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受力均匀,质量可靠性高的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为达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悬臂按键结构,包括按键,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其中: 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悬臂连杆和所述第二悬臂连杆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连杆连接; 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与所述第一悬臂连接一侧对称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杆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所述按键包括按键主体和按键底盘; 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按键底盘的侧壁上; 所述按键主体设置在所述按键底盘的侧面上,且所述按键底盘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按键主体的横截面积。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所述第一悬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折弯部,第一倾斜部和第一自由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按键底盘的一侧侧壁连接,且相对所述按键底盘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第一折弯部呈弧形折弯; 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连接,且相对所述第一折弯部向下倾斜; 所述第一自由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倾斜部连接,另一端相对所述按键底盘的侧面向外延伸; 所述第二悬臂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折弯部,第二倾斜部和第二自由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按键底盘的另一侧侧壁连接,且相对所述按键底盘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第二折弯部呈弧形折弯; 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连接,且相对所述第二折弯部向下倾斜; 所述第二自由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倾斜部连接,另一端相对所述按键底盘的侧面向外延伸。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所述第一悬臂连杆和所述第二悬臂连杆上均设有铆接孔。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所述按键至少为两个; 每个所述按键均对称的设置有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 至少两个所述按键通过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并列设置在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之间。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述按键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硅胶体。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冷风扇控制面板,包括壳体和电路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过孔,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轻触开关,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双悬臂按键结构;所述双悬臂按键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路板之间; 所述双悬臂按键结构的所述第一悬臂连杆和所述第二悬臂连杆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使所述按键的按键主体能够通过所述过孔;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双悬臂按键结构的所述按键对应设置,使得所述电路板上的轻触开关与所述按键的按键底盘相抵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所述过孔的数量和所述轻触开关的数量均与所述按键的数量相同。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铆接柱; 所述铆接柱与悬臂连杆上的铆接孔相匹配。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技术的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其中双悬臂按键结构包括按键,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结构相同,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平行设置,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按键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悬臂连杆连接,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按键与第一悬臂连接一侧对称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悬臂连杆连接。按键两侧对称的设置两个结构相同的悬臂,两个悬臂连接在平行设置的悬臂连杆上,在按压按键时,两个悬臂变形共同为按键提供支撑力,使按键不会向过孔一侧倾斜,移开按键时,两个悬臂恢复原状共同为按键提供垂直向上弹力,按键有足够的回弹力而垂直向上回弹。该按键结构使按键在操作时两侧均匀受力,使按键始终与过孔孔壁保持相对均等的间隙,不会出现按键与过孔孔壁的摩擦和卡死,保证按键在过孔中的运动是垂直升降的,按键能够在过孔中自由回弹,满足按键操作的质量可靠性,提高按键结构质量,减小按键损坏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双悬臂按键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双悬臂按键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双悬臂按键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冷风扇控制面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双悬臂按键结构,110按键,111按键主体,112按键底盘,1101凹槽,1102硅胶体,120悬臂,121第一悬臂,1211第一连接部,1212第一折弯部,1213第一倾斜部,1214第一自由部,122第二悬臂,1221第二连接部,1222第二折弯部,1223第二倾斜部,1224第二自由部,130悬臂连杆,131第一悬臂连杆,132第二悬臂连杆,1301铆接孔,200壳体,201过孔,300电路板,301轻触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参见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悬臂按键结构,包括按键110和悬臂120,悬臂120包括第一悬臂121,第二悬臂122,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 ;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的结构相同;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平行设置;第一悬臂121的一端与按键110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悬臂连杆131连接;第二悬臂122的一端与按键110与第一悬臂121连接一侧对称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悬臂连杆132连接。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悬臂按键结构100,相比传统的按键结构,其包括两个悬臂120和两个悬臂连杆130,悬臂120分别为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悬臂连杆130分别为第一悬臂连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结构相同且对称的设置在按键110的两侧,第一悬臂121与第一悬臂连杆131连接,第二悬臂122与第二悬臂连杆132连接,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平行设置,使按键110两侧能够均匀受力。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通过但不限于点焊的方式固定在控制面板的壳体的过孔两侧,当用户按下按键110时,按键110在过孔中有一个下沉的作用力,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在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支撑作用下,变形共同为按键110提供一个垂直的向上的支撑力,使按键110不会向过孔孔壁的一侧倾斜,用户移开按键110时,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悬臂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其中: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悬臂连杆和所述第二悬臂连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连杆连接;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与所述第一悬臂连接一侧对称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悬臂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其中: 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悬臂连杆和所述第二悬臂连杆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连杆连接;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与所述第一悬臂连接一侧对称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悬臂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按键主体和按键底盘; 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按键底盘的侧壁上; 所述按键主体设置在所述按键底盘的侧面上,且所述按键底盘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按键主体的横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悬臂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折弯部,第一倾斜部和第一自由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按键底盘的一侧侧壁连接,且相对所述按键底盘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第一折弯部呈弧形折弯; 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连接,且相对所述第一折弯部向下倾斜; 所述第一自由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倾斜部连接,另一端相对所述按键底盘的侧面向外延伸; 所述第二悬臂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折弯部,第二倾斜部和第二自由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按键底盘的另一侧侧壁连接,且相对所述按键底盘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第二折弯部呈弧形折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宏伟聂鑫黄闪明蒋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