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钢管两端的承头和插头,分别用来连接第二钢管的插头和第三钢管的承头,所述插头的外壁形状与所述承头的内壁形状相吻合。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密封圈安装在第一涂塑复合钢管一端的承头型腔内的密封圈安装面内;在密封圈的内壁上涂覆润滑剂;在待连接的第二涂塑复合钢管的插头外壁上涂覆润滑剂;将第二涂塑复合钢管的插头插入第一涂塑复合钢管的承头型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连接
,特别涉及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管道是输送介质最快捷、经济和可靠的方法,天然气、水、石油、煤块等都可以通过管道来输送。目前常用的管道包括塑料管、水泥管、铸铁管、钢管等,特别是钢管,由于其性能质量大大优于其他管材,因此被广泛使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目前工业应用上使用的管道直径越来越大,钢管的接口安装存在的工艺复杂、效率差、施工成本高、影响接口质量因素较多等弱点也就更加明显,成为制约钢管管道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目前钢管接口形式主要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及焊接连接等方式,其中螺纹连接只适用于小直径钢管,而法兰连接虽然适量可靠且适用于大直径钢管,但需要增加法兰等配件,成本很高难以普遍应用。焊接连接由于是现场人工操作,更是存在工艺复杂落后、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焊缝质量受环境、天气及操作者水平影响较大的缺陷。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装方便、质量可靠的钢管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靠的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钢管两端的承头和插头,分别用来连接第二钢管的插头和第三钢管的承头,所述插头的外壁形状与所述承头的内壁形状相吻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插头和所述承头通过机械扩胀方式形成,所述承头的内壁依次包括导向面、密封圈安装面和定位面,所述导向面为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变小的圆锥面,所述密封圈安装面为外凸的沟槽;所述定位面为圆柱面;所述插头的外壁依次包括过渡面和插入面,所述过渡面为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面,所述插入面为圆柱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密封圈安装面包括外凸的圆弧安装面及与所述圆弧安装面相切的圆锥安装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导向面与所述密封圈安装面之间、所述密封圈安装面与所述定位面之间,以及所述过渡面与所述插入面之间均通过过渡圆弧相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中还包括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安装面内,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圈安装面相结合处的形状与所述密封圈安装面的形状相吻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插入面的结合处还包括一道、两道或多道密封环。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密封圈安装在第一涂塑复合钢管一端的承头型腔内的密封圈安装面内;在密封圈的内壁上涂覆润滑剂;在待连接的第二涂塑复合钢管的插头外壁上涂覆润滑剂;将第二涂塑复合钢管的插头插入第一涂塑复合钢管的承头型腔内。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方法,其中,所述承头的内壁依次包括导向面、密封圈安装面和定位面,所述导向面为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变小的圆锥面,所述密封圈安装面为外凸的沟槽;所述定位面为圆柱面;所述插头的外壁依次包括过渡面和插入面,所述过渡面为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面,所述插入面为圆柱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方法,其中所述密封圈安装面包括外凸的圆弧安装面及与所述圆弧安装面相切的圆锥安装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方法,其中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插入面的结合处还包括一道、两道或多道密封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加工工艺简单,安装方便,连接接头处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且具有抗震性好、应力分布均匀的优点,可有效保证钢管连接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头与插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插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承头;20-插头;11-导向面;12-密封圈安装面;13-定位面;121-圆弧安装面;122-圆锥安装面;21-过渡面;22-插入面;30-密封圈;31-密封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作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用于将多根钢管首尾连接形成长距离的传输通道。为了实现连接,在每根钢管的两端设置承头10和插头20,其中承头10的内壁形状与插头20的外壁形状相吻合,以此保证插头20可恰好容置于承头10的型腔之内。具体安装时,将第一根钢管的插头20插入第二根钢管的承头10中,将第二根钢管的插头20插入第三根钢管的承头10中,以此类推,从而实现多根钢管之间的连接。请继续参阅图2、图3,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承头及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承头10的内壁依次包括导向面11、密封圈安装面12和定位面13,所述导向面11为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变小的圆锥面,所述密封圈安装面12为外凸的沟槽,具体包括外凸的圆弧安装面121及与所述圆弧安装面121相切的圆锥安装面122;所述定位面13为圆柱面,用以对安装的插头20起定心作用。接下来请参阅图3,从中可看出插头20的外壁依次包括过渡面21和插入面22,所述过渡面21为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面,所述插入面22为圆柱面。本专利技术的密封圈安装面12内设置有密封圈30,该密封圈30的外形为外凸的拱形结构,与密封圈安装面12内的沟槽形状相吻合。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密封圈30安装在第一涂塑复合钢管一端的承头10型腔内的密封圈安装面12内;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密封圈30与所述插入面的结合处还包括一道、两道或多道密封环31,以达到不同的密封效果,其具体密封程度与管道内压力成正比;图4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具有两道密封环31的密封圈30的结构;在密封圈30内壁的密封环上涂覆润滑剂;在待连接的第二涂塑复合钢管的插头20外壁上涂覆润滑剂;将第二涂塑复合钢管的插头20插入第一涂塑复合钢管承头内的密封圈的密封环内。通过上述方法,即可实现多根涂塑复合钢管的首尾连接。本专利技术加工工艺简单,安装方便,连接接头处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且具有抗震性好、应力分布均匀的优点,可有效保证钢管连接的质量。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钢管两端的承头和插头,分别用来连接第二钢管的插头和第三钢管的承头,所述插头的外壁形状与所述承头的内壁形状相吻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钢管两端的承头和插头,分别用来连接第二钢管的插头和第三钢管的承头,所述插头的外壁形状与所述承头的内壁形状相吻合;其中,所述插头和所述承头通过机械扩胀方式形成,所述承头的内壁依次包括导向面、密封圈安装面和定位面,所述导向面为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变小的圆锥面,所述密封圈安装面为外凸的沟槽;所述定位面为圆柱面;所述插头的外壁依次包括过渡面和插入面,所述过渡面为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面,所述插入面为圆柱面;所述密封圈安装面包括外凸的圆弧安装面及与所述圆弧安装面相切的圆锥安装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与所述密封圈安装面之间、所述密封圈安装面与所述定位面之间,以及所述过渡面与所述插入面之间均通过过渡圆弧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塑复合钢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安装面内,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圈安装面相结合处的形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杰,王明森,刘学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沃亚森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