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渗透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5504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3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水渗透井,包括井筒、截污筐和稳定座,所述井筒的两侧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井筒的上部,所述进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所述井筒的四周且低于所述进水口的位置设置有渗透孔,所述截污筐设置在所述井筒的开口处,所述截污筐的四周设置有过滤孔,所述截污筐的顶端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设置有流水孔。当雨水进入井筒后雨水在水压作用下从井筒四周的渗透孔渗透进井筒四周的泥土层中,不但增加了泥土中水分的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减少了进入市政排水管道的雨水量,减轻了市政雨水排水管道的压力,同时其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的蓄水池,截污筐和井筒内部清理方便,可广泛应用于雨水处理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渗透井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渗透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不透水面积日益增多,由于雨水在降落过程中,空气中的溶解性气体,溶解或悬浮状固体,重金属及细菌等会进入其中,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主演来自降雨对地表的冲刷,地表沉积物包括许多污染物质,有固态废弃物碎屑化学药品、车辆排放物等,大量的雨水径流未加以利用就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了水量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加大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因而对雨水加以适当处理,不仅可节约水源,还可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 CN103572827A(【公开日】2014年02月12日)公开了一种新型雨水沉淀过滤竖井,包括井盖、井筒、井底,井筒内设置在井内的一个可替换雨水截污挂篮以及设置在两侧有管卡的过滤网,是集沉淀过滤于一体的新型雨水沉淀过滤井,雨水通过收集管进到井里面,体积大的杂物将沉淀在雨水截污篮里面,雨水通过过滤网,对部分沉淀物和漂浮物进行二次分离,将雨水过滤,再通过出水收集管进到蓄水池中。本技术能够自动过滤井能够将收集管收集的雨水进行沉淀并过滤,并得到水质较好的雨水收集到蓄水池中,自动过滤井可以减少后续雨水管内雨水的含砂量,降低后续雨水储存处理设施内雨水污染物的含量,提高雨水的洁净度。 虽然上述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沉淀过滤竖井,能够满足一定的需要,但这些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该技术只是对雨水进行沉淀并过滤,降低后续雨水储存处理设施内雨水污染物的含量,提高雨水的洁净度,然后将处理后的雨水收集到蓄水池中,或者通过管道流入市政排水管道。然而收集到蓄水池中,这需要额外的蓄水池,提高了使用成本;流入市政排水管道加大了市政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不利于市政排水管道的安全运行,而且这种雨水沉淀过滤竖井堵塞后清理麻烦。 因此,对于雨水处理装置仍存在进一步的需求,这也是该
内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之一,更是本技术得以完成的动力和出发点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处理后的雨水收集到蓄水池中提高了使用成本、处理后的雨水流入市政排水管道加大了市政排水管道排水压力、堵塞后清理麻烦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人在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之后,从而完成了本技术。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雨水渗透井,包括井筒、截污筐和稳定座,所述井筒的顶端开口,底端封闭,所述井筒的两侧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井筒的上部,所述进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出水口的高度,所述稳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井筒的底部,所述井筒的四周且低于所述进水口的位置设置有渗透孔,所述截污筐设置在所述井筒的开口处,所述截污筐的四周设置有过滤孔,所述截污筐的顶端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设置有流水孔。 优选的,所述井筒的四周外壁设置有横向井肋,其主要作用是可以与周围的回填介质衔接充分,并且有效的将路面压力分散传递到周围介质去,从而减少路面压力和土层的不均匀沉降对井筒造成的破坏。 优选的,所述井筒的四周外壁设置有竖向井肋,主要作用是可以作为横向井肋的有效支撑,使横向井肋能够更坚固,能够承受更多压力,也可以单独增加井筒在竖直方向的抗压,防止井筒在路面压力的影响下产生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出水口位置较高,且高于进水口的位置,当雨水从进水口或者井盖处进入井筒之后容易形成水压,一部分雨水在水压作用下从井筒四周的渗透孔渗透进井筒四周的泥土层中,不但增加了泥土中水分的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减少了进入市政排水管道的雨水量,减轻了市政雨水排水管道的压力,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的蓄水池,成本低,另外,截污筐可直接从井盖处取出进行清理处理,也可以从井盖处打开对井筒内部进行杂质清理,使用方便,可广泛应用于雨水处理领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I为出水口、2为截污筐、3为过滤孔、4为井盖、5为流水孔、6为井筒、7为竖向井肋、8为进水口、9为横向井肋、10为渗透孔、11为稳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雨水渗透井,包括井筒6、截污筐2和稳定座11,井筒6的顶端开口,底端封闭,井筒6的两侧设置有出水口 I和进水口 8,出水口位于井筒上部,用于渗透井中的雨水倒一定高水位时,通过此出水口溢流出去,不至于因内部雨水过多而从井盖冒出,进水口位于井筒中下部,用于雨水井中的雨水流入渗透井渗透,进水口 8的高度低于出水口 I的高度,使得渗透井井筒中的雨水有一定的水压,稳定座11固定设置在井筒6的底部,在井筒6的底部和四周筒壁且低于进水口 8的位置设置有渗透孔10,渗透孔10的孔径大小满足水能流过即可,渗透井中的雨水在自身水压的作用下,慢慢渗透至四周的地下泥土层,截污筐2设置在井筒6的开口处,截污筐2的四周设置有过滤孔3,截污筐2用于过滤上方通过井盖流下来的雨水,以去除雨水中比枯枝树叶小的杂质,截污筐的顶端设置有井盖4,井盖4设置有流水孔5,流水孔5的大小满足将树叶,枯枝等大的杂质拦截于外面即可,下雨时雨水通过此井盖流入井内6,截污筐2可直接从井盖处取出进行清理处理,同时井底可设计为弧形,便于从上方打开井盖后清理井筒内部的杂质。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井筒内部(雨水预先经雨水井收集)或雨水经过井盖和截污篮直接进入渗透井中,由于出水口的位置较高,雨水容易在流出渗透井之前容易在渗透井中形成水压,然后渗透井中的雨水在自身水压的作用下,慢慢渗透至四周的地下泥土层,不但增加了泥土中水分的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减少了进入市政排水管道的雨水量,减轻了市政雨水排水管道的压力,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的蓄水池,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雨水处理领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井筒6的四周外壁设置有横向井肋9和竖向井肋7,横向井肋9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与周围的回填介质衔接充分,并且有效将路面压力分散传递到周围介质去,从而减少路面压力和土层的不均匀沉降对井筒6造成的破坏,即横向井肋9可作为承压肋;竖向井肋7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作为横向井肋9的有效支撑,使横向井肋9能够更坚固,能够承受更多压力,也可以单独增加井筒在竖直方向的抗压能力,防止井筒在路面压力的影响下产生变形。 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渗透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筒(6)、截污筐(2)和稳定座(11),所述井筒(6)的顶端开口,底端封闭,所述井筒(6)的两侧设置有出水口(1)和进水口(8),所述出水口(1)位于所述井筒(6)的上部,所述进水口(8)的高度低于所述出水口(1)的高度,所述稳定座(11)固定设置在所述井筒(6)的底部,所述井筒(6)的四周且低于所述进水口(8)的位置设置有渗透孔(10),所述截污筐(2)设置在所述井筒(6)的开口处,所述截污筐(2)的四周设置有过滤孔(3),所述截污筐(2)的顶端设置有井盖(4),所述井盖(4)设置有流水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渗透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筒出)、截污筐(2)和稳定座(11),所述井筒(6)的顶端开口,底端封闭,所述井筒(6)的两侧设置有出水口⑴和进水口(8),所述出水口(1)位于所述井筒出)的上部,所述进水口(8)的高度低于所述出水口(1)的高度,所述稳定座(11)固定设置在所述井筒出)的底部,所述井筒出)的四周且低于所述进水口(8)的位置设置有渗透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泉于孝坤程鹏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彪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