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测试领域,尤其是。
技术介绍
目前,增压发动机在增压后,进气温度升高,为了降低进气温度,在发动机上会安装风冷或水冷的中冷器,以冷却增压后的进气温度。在发动机试验时,由于实验室的条件限制、发动机机型的多变性以及试验目的不同等因素,很难直接使用车用的发动机中冷器来控制增压发动机增压后的进气温度。因此,在做发动机试验,或测试发动机时,需要一种中冷温度的控制装置,来控制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在内燃机试验领域,国内外所有的发动机中冷控制增压发动机的进气温度的方法都是使用热交换器通过控制冷却介质流量或温度来达到控制进气温度。但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控制精度低,这是因为冷却介质(水)的比热大,其流量或温度的变化,对冷却后气体的温度影响较大;二、压力损失大,这是因为气体全部通过热交换器,受热交换器制造精度的影响,气体的压力损失可能较大;三、响应速度慢,现有技术控制冷却介质来控制冷却后的气体温度,其响应时间长,响应速度慢。 鉴于上述原因,现专利技术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通过提高增压发动机进气温度的控制精度,满足更加苛刻的发动机试验要求,提高发动机试验的技术水平。 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是由:进气管路、热交换器、冷空气管路、冷凝水排水球阀、三通调节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蝶阀、出水管路、出水球阀、进水管路、过滤器、进水球阀、发动机进气管路构成;增压器与发动机之间设置三通调节阀,增压器与三通调节阀之间设置进气管路,发动机与三通调节阀之间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中冷温度控制装置,是由:进气管路(1)、热交换器(2)、冷空气管路(3)、冷凝水排水球阀(4)、三通调节阀(5)、温度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蝶阀(8)、出水管路(9)、出水球阀(10)、进水管路(11)、过滤器(12)、进水球阀(13)、发动机进气管路(14)构成;其特征在于:增压器(15)与发动机(16)之间设置三通调节阀(5),增压器(15)与三通调节阀(5)之间设置进气管路(1),发动机(16)与三通调节阀(5)之间设置发动机进气管路(1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管路(14)上沿进气方向依次设置温度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蝶阀(8),热交换器(2)的进气口与进气管路(1)之间设置旁路管道,热交换器(2)的气出口与三通调节阀(5)之间设置冷空气管路(3);所述的热交换器(2)冷却水进水端设置进水管路(11),冷却水出水端设置出水管路(9),进水管路(11)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进水球阀(13)、过滤器(12),出水管路(9)上设置出水球阀(10):所述的热交换器(2)气出口设置冷凝水排水球阀(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中冷温度控制装置,是由:进气管路(I)、热交换器(2)、冷空气管路(3)、冷凝水排水球阀(4)、三通调节阀(5)、温度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7)、蝶阀(8)、出水管路(9)、出水球阀(10)、进水管路(11)、过滤器(12)、进水球阀(13)、发动机进气管路(14)构成;其特征在于:增压器(15)与发动机(16)之间设置三通调节阀(5),增压器(15)与三通调节阀(5)之间设置进气管路(1),发动机(16)与三通调节阀(5)之间设置发动机进气管路(1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管路(14)上沿进气方向依次设置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7)、蝶阀(8),热交换器(2)的进气口与进气管路(I)之间设置旁路管道,热交换器(2)的气出口与三通调节阀(5)之间设置冷空气管路(3);所述的热交换器(2)冷却水进水端设置进水管路(11),冷却水出水端设置出水管路(9),进水管路(11)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进水球阀(13)、过滤器(12),出水管路(9)上设置出水球阀(10):所述的热交换器(2)气出口设置冷凝水排水球阀(4)。2.一种发动机中冷温度控制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压器(15)排出的热气体进入进气管路(I),一部分热气体通过进气管路(I)进入三通调节阀(5),另一部分热气体通过旁路管道进入热交换器(2),在热交换器(2)内冷却后经冷空气管路(3)进入三通调节阀(5),三通调节阀(5)使冷热气体进行混合,然后进入发动机进气管路(14),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7)、蝶阀(8),最后进入发动机(16);根据温度传感器(6)检测到的混合气体温度数据,调节三通调节阀(5)使混合气体的温度数据控制在设定的温度值范围内,根据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义,薛朋余,姚星周,张宏敏,卢杉,赵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凯迈洛阳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