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功率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5158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3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功率补偿装置,包括低压母线和与低压母线连接的低压出线,包括主电容补偿装置和辅助电容补偿装置,分别设置有主电容补偿装置和基于小容量电容的辅助电容补偿装置,两者独立运行,当补偿柜中电流无法投切主电容补偿装置的基准容量时,投切固定小容量电容,确保电路中的功率因素处于理想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功率补偿装置,包括低压母线和与低压母线连接的低压出线,包括主电容补偿装置和辅助电容补偿装置,分别设置有主电容补偿装置和基于小容量电容的辅助电容补偿装置,两者独立运行,当补偿柜中电流无法投切主电容补偿装置的基准容量时,投切固定小容量电容,确保电路中的功率因素处于理想状态。【专利说明】一种低压功率补偿装置
本技术涉低压电网的节能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实现自动投切的低压功率补 |石术C且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功率补偿装置,当配电线路处在小负荷运行时,由于电容补偿主电流小,无法投切主电容,导致出现功率因素过补或者欠补的状态;当电路中出现大量谐波或者补偿控制器发生故障,补偿控制器投切电容,功率因素值却越投越低的情况;功率因素报警大多采用GPRS通讯方式,需要定期交付流量费,且装置成本大,导致远程功率因素报警装置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现有功率因素报警方法,得不到用户的关注,上述的三种情况最终可能导致功率因素罚款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线路简单,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小负荷运行时,功率因素过补或欠补现象的低压功率补偿装置。 本技术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压功率补偿装置,包括低压母线和与低压母线连接的低压出线,包括主电容补偿装置和辅助电容补偿装置,所述主电容补偿装置和辅助电容补偿装置并接在低压母线上,所述主电容补偿装置包括主电容补偿控制器、主电容补偿器和投切器,所述主电容补偿器通过主电容补偿控制器控制投切器连接至低压母线上,所述主电容补偿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投切器连接,所述低压母线上设置有取样电流互感器,所述取样电流互感器与主电容补偿控制器连接;所述辅助电容补偿装置包括辅助电容补偿控制器和小容量电容,所述小容量电容通过辅助电容补偿控制器控制交流接触器连接至低压母线上,所述辅助电容补偿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交流接触器的继电器I,所述继电器I与辅助电容补偿装置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电容补偿控制器与辅助电容补偿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低压母线上设置有一断路器,还包括用于控制断路器分闸的继电器II,所述继电器II与主电容补偿控制器的输出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功率因素异常报警电路,所述功率因素异常报警电路包括时间继电器、电房报警灯和蜂鸣器,所述时间继电器的控制输入端与主电容补偿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房报警灯和蜂鸣器与时间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电容补偿装置包括多组主电容补偿器及与其对应的投切器,所述主电容补偿控制器包括多个与上述投切器连接的控制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主电容补偿器和小容量电容上连接有用于指示当前补偿器工作状态的指示灯。 具体地,所述主电容补偿装置包括10组主电容补偿器,其中包括I组1kvar电容器、3组20kvar电容器和6组30kvar电容器,所述小容量电容为5kvar电容器。 进一步,还包括一补偿柜,所述低压母线、低压出线、主电容补偿装置、辅助电容补偿装置设置于补偿柜内,所述补偿柜上设有用于观察柜内元器件的用户观察窗。 进一步,所述补偿柜包括仪表室、电容室和控制面板,所述用户观察窗设置于仪表室上,所述低压母线、低压出线、投切器、取样电流互感器、交流接触器、继电器I设置于仪表室中,所述主电容补偿器、小容量电容设置于电容室中,所述主电容补偿控制器、辅助电容补偿控制器设置于控制面板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的一种低压功率补偿装置,由于分别设置有主电容补偿装置和基于小容量电容的辅助电容补偿装置,两者独立运行,当补偿柜中电流无法投切主电容补偿装置的基准容量时,投切固定小容量电容,确保电路中的功率因素处于理想状态。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技术主电容补偿装置的局部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技术辅助电容补偿装置的局部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技术补偿柜的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低压功率补偿装置,包括低压母线1和与低压母线1连接的低压出线2,包括主电容补偿装置3和辅助电容补偿装置4,所述主电容补偿装置3和辅助电容补偿装置4并接在低压母线1上,所述主电容补偿装置3包括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主电容补偿器32和投切器33,所述主电容补偿器32通过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控制投切器33连接至低压母线1上,所述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的控制输出端与投切器33连接,所述低压母线1上设置有取样电流互感器11,所述取样电流互感器11与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连接;所述辅助电容补偿装置4包括辅助电容补偿控制器41和小容量电容42,所述小容量电容42通过辅助电容补偿控制器41控制交流接触器43连接至低压母线1上,所述辅助电容补偿装置4还包括用于控制交流接触器43的继电器I 44,所述继电器 I44与辅助电容补偿装置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与辅助电容补偿控制器41连接。 当补偿柜7内的电流无法投切主电容补偿器32的基准容量时,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触发投切器33断开主电容补偿器32,同时触发辅助电容补偿控制器41工作,使继电器 I44闭合,自动投切固定小容量电容42 ;当补偿柜7中电流达到投切基准容量时,继电器 I44断开,自动切换到主电容补偿器32进行补偿。本技术由于分别设置有主电容补偿装置3和基于小容量电容42的辅助电容补偿装置4,两者独立运行,确保电路中的功率因素处于理想状态。当电路检测为过欠压状态时,说明此电路出现故障,断开主电容补偿器32和小容量电容42,避免电容器发生故障。 进一步,还包括功率因素异常报警电路5,所述功率因素异常报警电路5包括时间继电器51、电房报警灯52和蜂鸣器53,所述时间继电器51的控制输入端与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连接,所述电房报警灯52和蜂鸣器53与时间继电器51的输出端连接。当电路的功率因素异常时,通过报警电路进行报警,具体地,当平均功率因素0.6?008?0^ 9时,电房报警灯52闪亮,由于设置有时间继电器51,因此设置电房报警灯52持续闪亮1小时;当平均功率因素0.3?008?0^ 6,电房报警灯52闪亮,同时蜂鸣器53响,所述电房报警灯52闪亮和蜂鸣器53报警持续1小时。 本技术优化了功率因素异常报警电路5,电房报警灯52和蜂鸣器53的设置能大大提闻用户的关注度。 所述低压母线1上设置有一断路器12,还包括用于控制断路器12分闸的继电器 II34,所述继电器II 34与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的输出控制端连接。当检测到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检测到电路中功率因数小于感性0.5,连续两次越投功率因素越低时,证明电路或控制器出现故障,在第3次投入时,电房报警灯52闪亮,投切器33逐路切除,同时继电器 II34闭合,控制断路器12断开电路,这时,需要断电才能恢复,能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能。 具体地,所述主电容补偿装置3包括多组主电容补偿器32及与其对应的投切器33,所述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包括多个与上述投切器33连接的控制输出端。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压功率补偿装置,包括低压母线(1)和与低压母线(1)连接的低压出线(2),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容补偿装置(3)和辅助电容补偿装置(4),所述主电容补偿装置(3)和辅助电容补偿装置(4)并接在低压母线(1)上,所述主电容补偿装置(3)包括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主电容补偿器(32)和投切器(33),所述主电容补偿器(32)通过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控制投切器(33)连接至低压母线(1)上,所述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的控制输出端与投切器(33)连接,所述低压母线(1)上设置有取样电流互感器(11),所述取样电流互感器(11)与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连接;所述辅助电容补偿装置(4)包括辅助电容补偿控制器(41)和小容量电容(42),所述小容量电容(42)通过辅助电容补偿控制器(41)控制交流接触器(43)连接至低压母线(1)上,所述辅助电容补偿装置(4)还包括用于控制交流接触器(43)的继电器Ⅰ(44),所述继电器Ⅰ(44)与辅助电容补偿装置(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电容补偿控制器(31)与辅助电容补偿控制器(4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凯旋郭献清于建军喻金
申请(专利权)人:海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