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冷却装置,具有形成了电动风扇的开口部和设置了通风门的通风孔的风扇罩,防止该通风门与发动机舱内的其他构成部件的干扰。即在构成冷却单元(7)的风扇罩(23)上,设置了具有设置了电动风扇(24)的风扇开口部(23a)及上下方向排列开口的多个通风门开口(23c、23c、…)的通风门开口部(23b)。位于通风门开口部(23b)上方一侧的通风门开口(23c、23c)及设置在该通风门开口(23c、23c)中的通风门(25、25),设置在比其他的通风门开口(23c、23c、…)及通风门(25、25、…)更靠车体前方的方式在上述通风门开口部(23b)上设置阶梯部(23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设置在发动机舱内车辆前方一侧的,冷却冷却水的散热器、电动风扇、风扇罩等的汽车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以前,作为汽车的冷却装置,已知的是为冷却冷却水或冷媒的散热器或冷凝器上安装了电动风扇,组合了风扇罩的构成。这样的冷却装置中,通过电动风扇煽动周围空气冷却散热器内冷却水及冷凝器内冷媒的同时,也从发动机舱外部吸入空气进行该发动机舱内的换气(热气排放)。然而,上述这样的构成情况,在汽车低速行驶时,由电动风扇通过风扇罩的风扇开口吸入的外部空气(发动机舱外部的空气)能够确保所规定的冷却性能,但是在高速行驶时,由于风扇和风扇罩的阻力外部空气的流入量减少,有可能使冷却效率降低。为此,如专利文件1所示那样,在上述风扇罩上,不只形成为设置电动风扇的风扇开口部,也形成具有能够在汽车行驶时由于行驶风力可以自由开关的通风门的通风孔,在高速行驶时由行驶风使该通风门成打开状态,从该通风孔使外部空气通过。由此,能够确保高速行驶时的散热器或冷凝器的冷却性能以及发动机舱内的换气性能。(专利文件1)技术公开昭62-195624号公报(昭62即1987年)(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近年在汽车的研发中,由于在优先驾驶室的舒适性的同时还要优先确保汽车正面撞车事故时的安全性,所以要保证汽车前部发动机舱的实际空间越来越难,为发动机周围辅机的搭载布置而苦恼。特别是横置发动机的周围基本没有富裕的设置空间,辅机和歧管的配置成为问题。具体地讲,将如上述专利文件1那样构成的冷却装置搭载到发动机舱-->的发动机前置汽车的情况,在该冷却装置和发动机之间设置的歧管就有可能与风扇罩的通风门相互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专利技术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形成了电动风扇的开口部和设置了通风门的通风孔的风扇罩的汽车冷却装置中,防止该通风门与发动机舱内的其他构成部件的干扰。(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汽车冷却装置中,通过将设置在风扇罩中的多个通风孔的一部分通风孔中的通风门,比设置在其他通风孔(上述一部分通风孔以外的)中的通风门向车体前方一侧偏置,防止该一部分通风孔的通风门与发动机舱内的部件相互干涉。也就是,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中,是以:设置在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的车体前方一侧,包含散热器、支撑电动风扇的的风扇罩的冷却单元,在该风扇罩上,形成了至少在电动风扇的车宽方向一侧沿上下方向排列开口的多个通风口,并设置了由汽车的行驶风力能够打开的开闭该各通风孔中通风门的汽车冷却装置,为对象的。并且,上述风扇罩,构成为:多个通风孔中的一部分通风孔在比其他的通风孔更靠车体前方一侧的位置开口,设置在该一部分通风孔中的通风门,在它们呈打开状态时的后端,位于比设置在其他通风孔上的通风门的后端更靠近车体前方一侧。通过以上的构成,既可以确保在低速行驶时由电动风扇及风扇罩给散热器的通风量,又可以在高速行驶时通过行驶风使设置在多个通风孔中的通风门呈打开状态,能够有效的将外部空气吸入发动机舱内,所以能够提高散热器等的冷却性以及发动机舱内的换气性。并且,又由于设置在风扇罩上的多个通风孔中,设置在一部分通风孔中的通风门的后端比设置在其他部分的通风门的后端更位于车体前方一侧,所以在该一部分的通风门的车体后方一侧能够确保歧管等的设置空间,由此,即便是在窄小的发动机舱内也能够与其他构成部件互不干扰而紧凑地设置风扇罩。再有,因为上述多个通风孔中的一部分通风孔,构成为在比其他的通-->风孔更靠近车体前方一侧的位置开口的形式,所以,即便是设置在该一部分的通风孔中的通风门的形状与其他通风孔中的通风门的形状相同(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如上所述那样,通过将上述一部分的通风孔的通风门的后端偏置在车体前方一侧,能够确保其车体后方一侧的空间。通过这样做能够谋得制造成本的降低。在上述的构成中,上述发动机,以在车体前方一侧设置吸气歧管的形式横置于发动机舱内的同时,在该发动机的车宽方向的一端安装了变速器,电动风扇,设置在风扇罩的车宽方向偏向一侧的位置,上述风扇罩,在上述变速器的车体前方安装电动风扇的同时,还在上述发动机的车体前方设置了多个通风孔(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由此,在所谓的横置发动机的车体前方可以更紧凑地设置安装了电动风扇等的风扇罩。也就是,与吸气系统等设置在车体前方一侧的横置发动机相比,变速器向车体前方突出得少,所以在这个突出量少的变速器一侧设置向车体后方大量突出的电动风扇的同时,还在向车体前方大幅度突出的发动机一侧安装设置了多个通风门的通风孔,所以,尽可能使风扇罩和发动机之间的间隔缩小而实现紧凑配置。还有,上述冷却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散热器的车体前方一侧的空调用冷凝器,风扇罩的多个通风孔中位于上方一侧的通风孔,开口在比其他通风孔更靠车体前方一侧的位置,上述位于上方一侧通风孔的通风门,最好的是设置在当该通风门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与该通风门的车体后方一侧的连接于上述冷凝器的歧管互不干扰的位置(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通常,冷凝器是与散热器及风扇罩一起设置的,所以,就会出现该冷凝器的歧管设置在风扇罩附近的情况。为此,如上所述那样,将位于风扇罩的上方一侧的通风孔的通风门比其他通风孔的通风门更靠车体前方一侧偏置,该通风孔的通风门为打开的情况下,确实能够防止附近设置的歧管和上述通风门的车体后方一侧的相互干扰。在此,低速行驶时为了能够由电动风扇有效地将更多的外部空气导入发动机舱,最好的是在风扇罩的风扇开口处为使其能够聚集更多的外部空气而将该风扇罩向车体后方突出形成盆状。对此,如上所述那样将通风孔及通风门向车体方向的前一侧偏置的话,这一部分在低速行驶时集中到风-->扇开口处的外部空气就会减少,就有冷凝器及散热器的冷却性能或发动机舱内的换气性能恶化的担心。然而,一般地,由于上述的发动机舱内导入了大量的外部空气,车体的前部设置了前架,对于该发动机舱内的下侧部分开口部分大外部空气容易流入,同时,对于发动机舱内的上侧部分车体前方一侧的开口部分小而不易使外部空气流入。为此,如上所述,只是将位于本来外部空气流入少的风扇罩上方一侧的通风孔及通风门向车体前方偏置,基本不会影响外部空气流入量多的风扇罩下方一侧就能够确保歧管等的设置空间。—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汽车的冷却装置,设置在风扇罩上的多个通风孔中的一部分通风孔开口在比其他通风孔更靠车体前方的同时,将设置在该一部分通风孔中的通风门偏置到比其他的通风门更靠近车体前方一侧,所以在低速行驶及高速行驶时确保散热器的冷却性能及发动机舱内的换气性能,又能够在风扇罩的车体后方一侧确保歧管等的设置空间,在窄小的发动机舱 内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紧凑配置。还有,如上所述那样是将上述通风孔的开口位置偏置到车体前方一侧的位置,所以,上述多个通风孔中分别设置的通风门可以为相同的形状,这就可降低制造成本。还有,在所谓的横置发动机中,通过将上述风扇罩,在变速器一侧安装电动风扇、在发动机一侧安装通风孔,的配置,在发动机舱内可以更紧凑地配置发动机、变速器以及冷却单元。再有,通过将位于上述风扇罩上方一侧的通风孔及通风门偏置到比其他的通风孔及通风门更靠近车体前方一侧,就不需要大幅度降低冷却单位的冷却性能及发动机舱内的换气性能,就能够确保风扇罩上方一侧冷凝器的歧管设置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的车体前方一侧,包含散热器、支撑电动风扇的风扇罩的冷却单元, 在该风扇罩上,形成了至少在电动风扇的车宽方向一侧沿上下方向排列开口的多个通风口,并且 在通风口中设置了由汽车行驶风力能够打开的开闭该各通风孔的通风门,其特征为: 上述风扇罩上的多个通风孔中,一部分通风孔开口在比其他的通风孔更靠车体前方一侧的位置, 设置在该一部分通风孔中的通风门,构成为在它呈打开状态时的后端,位于比设置在其他通风孔中的通风门的后端更靠近车体前方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1-30 2005-3457371.一种汽车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的车体前方一侧,包含散热器、支撑电动风扇的风扇罩的冷却单元,在该风扇罩上,形成了至少在电动风扇的车宽方向一侧沿上下方向排列开口的多个通风口,并且在通风口中设置了由汽车行驶风力能够打开的开闭该各通风孔的通风门,其特征为:上述风扇罩上的多个通风孔中,一部分通风孔开口在比其他的通风孔更靠车体前方一侧的位置,设置在该一部分通风孔中的通风门,构成为在它呈打开状态时的后端,位于比设置在其他通风孔中的通风门的后端更靠近车体前方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冷却装置,其特征为:发动机,以在车体前方一侧设置吸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野直树,小园智哉,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