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座和驱动力接收件,齿轮座形成有沿轴向内凹的容纳腔,在容纳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端盖,齿轮座在容纳腔的内壁沿径向朝内延伸有从动部,齿轮座在容纳腔的底壁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定位孔,驱动力接收件包括穿过定位孔、容纳腔和端盖的杆体部、设置在杆体部的端部上且位于容纳腔外的外端部和设置在杆体部上且位于容纳腔内的驱动部,驱动部在杆体部的周壁上沿径向朝外延伸设置,其中,驱动组件还包括套在杆体部上的弹簧件,弹簧件的第一端与定位孔的端面抵接并与齿轮座连接,弹簧件的第二端与驱动部抵接并与驱动部连接。驱动组件的复位结构保证与打印机连接时落机平稳以及在打印机中工作时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座和驱动力接收件,齿轮座形成有沿轴向内凹的容纳腔,在容纳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端盖,齿轮座在容纳腔的内壁沿径向朝内延伸有从动部,齿轮座在容纳腔的底壁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定位孔,驱动力接收件包括穿过定位孔、容纳腔和端盖的杆体部、设置在杆体部的端部上且位于容纳腔外的外端部和设置在杆体部上且位于容纳腔内的驱动部,驱动部在杆体部的周壁上沿径向朝外延伸设置,其中,驱动组件还包括套在杆体部上的弹簧件,弹簧件的第一端与定位孔的端面抵接并与齿轮座连接,弹簧件的第二端与驱动部抵接并与驱动部连接。驱动组件的复位结构保证与打印机连接时落机平稳以及在打印机中工作时的稳定性。【专利说明】驱动组件和处理盒
本技术涉及打印耗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驱动组件和采用该驱动组件构建的处理盒。
技术介绍
成像装置内通常使用处理盒作为成像时使用的调色剂供应源,现有的处理盒大多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中使用。 通常,在处理盒内许多转动的工作辊,例如送粉辊、显影辊和感光鼓等,他们通称为辊,且相互之间通过齿轮系统传递动力。目前,处理盒具有两种结构。第一种如美国专利文献US5815644公开的一体式处理盒,一体式的处理盒具有感光鼓、显影辊、清洁装置和充电装置等,第二种如美国专利文献US6330410公开的分体式处理盒,分体式处理盒包括鼓盒和显影盒,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在鼓盒上,鼓盒包括感光鼓、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等部件,显影盒包括显影辊、出粉刀和送粉辊等部件。 通常,感光鼓通过装配在其一端的驱动组件接收成像装置的驱动力而工作,显影辊通过齿轮系统接收赖在感光鼓的驱动力,如美国专利文献US6898399所公开的处理盒。另外,显影辊也可以通过装配在其端部的驱动组件直接接收来自成像装置的驱动力而工作,从而与感光鼓各自独立地接收来自成像装置的驱动力,如美国专利文献US20080138115A1所公开的处理盒。显影辊接收驱动力的来源处理来自感光鼓和成像装置夕卜,还可以通过处理盒框架的侧壁上装配一个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接收成像装置的驱动力,再通过齿轮系统把驱动力传递给显影辊,如美国专利号US7826767所公开的处理盒。 然而,由于上述这种驱动组件在非受力的状态下随机摆动,所以在与驱动轴进行安装或拆卸时,容易造成驱动组件与驱动轴之间相互卡死,甚至导致驱动组件和驱动轴的损坏,导致处理盒或成像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落机平稳和工作稳定的驱动组件。 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落机平稳和工作稳定的处理盒。 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座和驱动力接收件,齿轮座形成有沿轴向内凹的容纳腔,在容纳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端盖,齿轮座在容纳腔的内壁沿径向朝内延伸有从动部,齿轮座在容纳腔的底壁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定位孔,驱动力接收件包括穿过定位孔、容纳腔和端盖的杆体部、设置在杆体部的端部上且位于容纳腔外的外端部和设置在杆体部上且位于容纳腔内的驱动部,驱动部在杆体部的周壁上沿径向朝外延伸设置,其中,驱动组件还包括套在杆体部上的弹簧件,弹簧件的第一端与定位孔的端面抵接并与齿轮座连接,弹簧件的第二端与驱动部抵接并与驱动部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设置将驱动力接收件穿过定位孔、容纳腔和端盖,同时在驱动力接收件的杆体部套装有弹簧,并使弹簧件的第一端与定位孔的端面抵接,以及使弹簧件的第二端与驱动部抵接,使得驱动力接收件限制在定位孔的轴向方向上弹性地伸缩滑动,另外将弹簧的第一端与齿轮座连接,弹簧件的第二端与驱动部连接,使得驱动力接收件限制在周向上转动,在驱动力接收件非受力的状态在固定在预设的位置,从而驱动组件与打印机的打印头相互配合时,其相对固定的位置有利于其相互直接的配合连接,其轴向的弹性伸缩和相对稳定的周向固定保证了驱动组件连接时落机平稳和工作时的稳定性,当从打印机中取出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在非受力状态下,在弹簧的周向复位力的作用下,使驱动组件周向进行复位转动,并且复位转动到预设的位置上,以保证下次驱动组件与打印头连接顺畅。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弹簧件的绕卷方向与驱动力接收件的工作旋转方向相同。 由上可见,由于弹簧件的绕卷方向设置成与驱动力接收件的工作旋转方向相同,在驱动力接收件朝工作旋转方向旋转时,弹簧将沿着轴向拉伸,使得驱动力接收件在弹簧的轴向拉伸作用下朝着打印机的驱动头滑动,其有利于驱动力接收件更好地与打印头连接配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弹簧件的第二端套在驱动部上。 由上可见,通过将弹簧件的第二端沿驱动部呈绕卷设置,并将第二端套在驱动部上,使得第二端在与驱动部轴向抵接的同时,也能够对驱动部进行周向上的驱动连接,其简单设置的结构有利于方便安装使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底壁在容纳腔内设置有周向限制位,弹簧件的第一端安装在周向限制位中。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周向限制位为设置在底壁上的槽体或通孔。 由上可见,通过作为槽体或通孔的周向限制位为弹簧件提供支撑,同时也有利于安装方便。 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框架和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内的辊,辊包括辊体和设置在辊体的一端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座和驱动力接收件,齿轮座形成有沿轴向内凹的容纳腔,在容纳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端盖,齿轮座在容纳腔的内壁沿径向朝内延伸有从动部,齿轮座在容纳腔的底壁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定位孔,驱动力接收件包括穿过定位孔、容纳腔和端盖的杆体部、设置在杆体部的端部上且位于容纳腔外的外端部和设置在杆体部上且位于容纳腔内的驱动部,驱动部在杆体部的周壁上沿径向朝外延伸设置,其中,驱动组件还包括套在杆体部上的弹簧件,弹簧件的第一端与定位孔的端面抵接并与齿轮座连接,弹簧件的第二端与驱动部抵接并与驱动部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设置将驱动力接收件穿过定位孔、容纳腔和端盖,同时在驱动力接收件的杆体部套装有弹簧,并使弹簧件的第一端与定位孔的端面抵接,以及使弹簧件的第二端与驱动部抵接,使得驱动力接收件限制在定位孔的轴向方向上弹性地伸缩滑动,另外将弹簧的第一端与齿轮座连接,弹簧件的第二端与驱动部连接,使得驱动力接收件限制在周向上转动,在驱动力接收件非受力的状态在固定在预设的位置。并且将安装有驱动组件的辊设置在处理盒中,在处理盒的驱动组件与打印机的打印头相互配合时,其相对固定的位置有利于其相互直接的配合连接,其轴向的弹性伸缩和相对稳定的周向固定保证了驱动组件连接时落机平稳和工作时的稳定性,当从打印机中取出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在非受力状态下,在弹簧的周向复位力的作用下,使驱动组件周向进行复位转动,并且复位转动到预设的位置上,以保证下次处理盒与打印头连接顺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驱动组件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技术驱动组件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驱动组件实施例中齿轮座的结构图。 图4是本技术驱动组件实施例中齿轮座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5是本技术驱动组件实施例中驱动力接收件和弹簧的结构图。 图6是本技术驱动组件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7是本技术驱动组件实施例的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驱动组件,包括齿轮座,所述齿轮座形成有沿轴向内凹的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端盖,所述齿轮座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沿径向朝内延伸有从动部,所述齿轮座在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定位孔;驱动力接收件,所述驱动力接收件包括穿过所述定位孔、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端盖的杆体部、设置在所述杆体部的端部上且位于容纳腔外的外端部和设置在所述杆体部上且位于容纳腔内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在所述杆体部的周壁上沿径向朝外延伸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套在所述杆体部上的弹簧件,所述弹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定位孔的端面抵接并与所述齿轮座连接,所述弹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部抵接并与所述驱动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