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隔离度微带天线包括第一介质基板、辐射单元、第二介质基板、寄生耦合单元、馈电网络和反射元件;该反射元件包括底壁和周壁,该周壁自该底壁的外围向上延伸而成,该底壁和该周壁之间围成一反射腔;该周壁的上缘斜向上延伸出反射板,且该反射板位于该底壁的上方;该第一介质基板安装于该反射元件的底壁上,该辐射单元和馈电网络均设于该第一介质基板的正面上,该馈电网络连接该辐射单元;该寄生耦合单元设于该第二介质基板的正面上;该第二介质基板间隔位于该第一介质基板的上方,该寄生耦合单元位于该辐射单元和该馈电网络的正上方。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优化天线带宽的前提下,实现高隔离度,且具有较高的增益,体积小,利于集成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高隔离度微带天线包括第一介质基板、辐射单元、第二介质基板、寄生耦合单元、馈电网络和反射元件;该反射元件包括底壁和周壁,该周壁自该底壁的外围向上延伸而成,该底壁和该周壁之间围成一反射腔;该周壁的上缘斜向上延伸出反射板,且该反射板位于该底壁的上方;该第一介质基板安装于该反射元件的底壁上,该辐射单元和馈电网络均设于该第一介质基板的正面上,该馈电网络连接该辐射单元;该寄生耦合单元设于该第二介质基板的正面上;该第二介质基板间隔位于该第一介质基板的上方,该寄生耦合单元位于该辐射单元和该馈电网络的正上方。上述技术可在优化天线带宽的前提下,实现高隔离度,且具有较高的增益,体积小,利于集成安装。【专利说明】 高隔离度微带天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隔离度微带天线。
技术介绍
微带天线是在一薄介质基板的一面贴上金属薄层作为接地端,另一面用光刻腐蚀方法制成一定形状的金属贴片作为辐射单元,并利用微带线给金属贴片馈电而构成的一种天线。按结构特征分,微带天线包括微带贴片天线和微带缝隙天线。 现有的微带贴片天线一般包括介质基板、印制于介质基板的正面的辐射单元和馈电网络,以及贴装于介质基板的背面的金属层(即接地端),其中该辐射单元一般为一圆形或矩形的金属贴片。此种微带天线的隔离度差,目前一般通过增大反射板面积、增大天线间距或微带天线组阵来改善隔离度,但使得天线的体积过大,不方便集成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高隔离度微带天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隔离度微带天线,其包括第一介质基板、辐射单元、馈电网络和反射元件; 该反射元件包括底壁和周壁,该周壁自该底壁的外围向上延伸而成,该底壁和该周壁之间围成一反射腔;该周壁的上缘斜向上延伸出反射板,且该反射板位于该底壁的上方; 该辐射单元、馈电网络和该第一介质基板均收容于该反射元件的反射腔内;该第一介质基板安装于该反射元件的底壁上,该辐射单元和馈电网络均设于该第一介质基板的正面上,该馈电网络连接该辐射单元。 优选地,该反射元件呈长方形盒体状,其周壁由四侧壁围成,该反射板的数量为两个,两反射板分别自其中两相对侧壁的上缘斜向上延伸而成。 优选地,该反射元件的另一侧壁和底壁各开设有走线槽。 优选地,该馈电网络包括上横向微带线、下横向微带线和纵向微带线,该上横向微带线自该纵向微带线的中部向两侧延伸,该下横向微带线自该纵向微带线下末端向两侧延伸,该纵向微带线的上末端连接该辐射单元,该下横向微带线比上横向微带线短。 优选地,该微带天线还包括一第二介质基板和一寄生耦合单元;该寄生耦合单元设于该第二介质基板的正面上;该第二介质基板和该寄生耦合单元收容于该反射元件的反射腔内,该第二介质基板间隔位于该第一介质基板的上方,该寄生耦合单元位于该辐射单元和该馈电网络的正上方。 优选地,该第一介质基板的四角各开设一第一定位通孔,该第二介质基板的四角各开设一第二定位通孔,该反射元件的底壁的四角各开设一第三定位通孔,绝缘紧固件依次穿过正对的第二定位通孔、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三定位通孔,以使得第二介质基板、第一介质基板和反射元件的底壁自上而下间隔固定。 优选地,该微带天线还进一步包括设于第一介质基板的正面上的两组吸波体,两组吸波体分别间隔位于该辐射单元的左侧和右侧。 优选地,该微带天线还进一步包括设于第一介质基板的正面上的两组吸波体,两组吸波体分别间隔位于该辐射单元的左侧和右侧。 优选地,每一组吸波体包括四个沿纵向间隔排列的吸波单元。 优选地,该微带天线还包括一设于该第一介质基板的背面的接地金属层。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1、上述技术的反射元件的反射板可有效增强反射腔的反射效果,从而实现高隔离度,且体积小,方便集成安装,可通过调整反射板的尺寸及相对水平面的夹角来调整天线的反射大小,进而调整隔离程度。 2、两组吸波体有利于提高隔离度5-10db。 3、该寄生耦合单元有利于优化天线的带宽,可通过调节寄生耦合单元与辐射单元之间的距离来达到最佳带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高隔离度微带天线的较佳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图1的高隔离度微带天线的第一介质基板、辐射单元和馈电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高隔离度微带天线的反射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高隔离度微带天线的的第二介质基板和寄生耦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高隔离度微带天线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第一介质基板、辐射单元、馈电网络和吸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通过HFSS仿真微带天线所生成的仿真回波损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隔离度微带天线,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第一介质基板5、辐射单元1、馈电网络2、接地金属层(图未示)和反射元件8。 该反射元件8包括底壁和周壁,该周壁自该底壁的外围向上延伸而成,该底壁和该周壁之间围成一反射腔。该周壁的上缘斜向上延伸出反射板81,且该反射板81位于该底壁的上方。 该辐射单元1、馈电网络2和该第一介质基板5均收容于该反射元件8的反射腔内。该第一介质基板5安装于该反射元件8的底壁上。该辐射单元I和馈电网络2均设于该第一介质基板5的正面上,该馈电网络2连接该辐射单元I。该接地金属层设于该第一介质基板5的背面。 上述技术的反射元件8的反射板81可有效增强反射腔的反射效果,从而实现高隔离度,且体积小,方便集成安装。可通过调整反射板81的尺寸及相对水平面的夹角如30度至60度来调整天线的反射大小。 本实施例中,该反射元件8呈长方形盒体状,其周壁由四侧壁围成,该反射板81的数量为两个,两反射板81分别自其中两相对侧壁的上缘斜向上延伸而成。如此,隔离效果更佳。 该反射元件8的另一侧壁和底壁各开设有走线槽9,以方便布线。 上述辐射单元I为矩形金属贴片。 该馈电网络2包括上横向微带线、下横向微带线和纵向微带线,该上横向微带线自该纵向微带线的中部向两侧延伸,该下横向微带线自该纵向微带线下末端向两侧延伸,该纵向微带线的上末端连接该辐射单元1,该下横向微带线比上横向微带线短。 本实施例中,该微带天线还包括一第二介质基板6和一寄生耦合单元4。该寄生耦合单元4设于该第二介质基板6的正面上。该第二介质基板6和该寄生耦合单元4收容于该反射兀件8的反射腔内,该第二介质基板6间隔位于该第一介质基板6的上方,该寄生率禹合单元4位于该辐射单元I和该馈电网络2的正上方。如此,可使得本微带天线的隔离效果更佳,可通过调整第二介质基板6与第一介质基板5之间间隔高度来调节带宽大小,以在保证带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提高隔离度。 具体地,该第一介质基板5的四角各开设一第一定位通孔,该第二介质基板6的四角各开设一第二定位通孔,该反射元件8的底壁的四角各开设一第三定位通孔,绝缘紧固件(图未示)依次穿过正对的第二定位通孔、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三定位通孔,以使得第二介质基板6、第一介质基板5和反射元件8的底壁自上而下间隔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隔离度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介质基板、辐射单元、馈电网络和反射元件;该反射元件包括底壁和周壁,该周壁自该底壁的外围向上延伸而成,该底壁和该周壁之间围成一反射腔;该周壁的上缘斜向上延伸出反射板,且该反射板位于该底壁的上方;该辐射单元、馈电网络和该第一介质基板均收容于该反射元件的反射腔内;该第一介质基板安装于该反射元件的底壁上,该辐射单元和馈电网络均设于该第一介质基板的正面上,该馈电网络连接该辐射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阳,李伟文,康忠林,卓开泳,焦博,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京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