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气动作业的穿珠机,包括支架,支架上方的料斗,及贯穿料斗的外吸珠管,及与外吸珠管相连通的第一气管,第一气管下方的外落珠管,外落珠管下方的穿珠杆,穿珠杆下方的固定架,固定架下方的接料盒,接料盒左侧、且与第一气管相连的吸气泵,及贯穿外落珠管的连接管,及与连接管相连通的第二气管,接料盒右侧、且与第二气管相连的风机,外吸珠管内的内吸珠管,外落珠管内的内落珠管,内落珠管内的隔板,内落珠管上的出气孔;所述料斗设置有第二斗面,及与第二斗面相对应的第一斗面,料斗内的梯形台;所述穿珠杆设置有锥形杆头和穿线孔;此款气动作业的穿珠机具有劳动强度低、加工效率高、加工质量优,且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作业的穿珠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物品美观度的要求提高,很多产品都用珠子做为点缀。有些产品更是由珠子组成,比如珠子的手链、项链及珠帘等等;这些产品虽然非常的美观,可将珠子穿成串却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过程。以前穿珠全部都是采用人为工作,包括现在大部分也都是人为的进行穿珠,这样劳动强度非常的大,而且人无法长时间的作业,间接的降低了加工效率;为了缓解穿珠产生的劳动强度,市面上也出现了小部分的穿珠机,可现有的这些穿珠机大部分都是采用重量的原理,通过振动让珠子有通孔的一面统一方向,从而进行自动穿珠,这样虽然可以大幅降低劳动强度,可由于震动时珠子的跳动,非常容易发生摩擦耗损,会对珠子表面形成刮痕或造成珠子损坏的情况,无法保证加工质量,且现有的穿珠机很多都是用复杂的机构将线固定在设备上,让珠子可以直接被穿到线上,这样虽然减少了后期的转移,可固定线的时候非常麻烦外,待珠子穿好后,由于线太软,一旦拆线的时候不小心就会将已经穿好的珠子弄散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加工效率高、加工质量优,且安全性高的气动作业的穿珠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的一种气动作业的穿珠机,包括支架,及设置在支架上方的料斗,及贯穿料斗的外吸珠管,及与外吸珠管相连通的第一气管,及设置在第一气管下方的外落珠管,及设置在外落珠管下方的穿珠杆,及设置在穿珠杆下方的固定架,及设置在固定架下方的接料盒,及设置在接料盒左侧、且与第一气管相连的吸气泵,及贯穿外落珠管的连接管,及与连接管相连通的第二气管,及设置在接料盒右侧、且与第二气管相连的风机,及设置在外吸珠管内的内吸珠管,及设置在外落珠管内的内落珠管,及设置在内落珠管内的隔板,及设置在内落珠管上的出气孔;所述料斗设置有第二斗面,及与第二斗面相对应的第一斗面,及设置在料斗内的梯形台;所述第二斗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斗面相同结构的外吸珠管、第一气管、外落珠管、吸气泵、接料盒、固定架、穿珠杆、连接管、第二气管及风机;所述穿珠杆设置有锥形杆头,及位于锥形杆头上的穿线孔;所述内吸珠管与内落珠管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外落珠管上设置有感应器。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器与隔板之间设置有导线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外吸珠管共有2根以上,且均匀设置在第一斗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外落珠管共有2根以上,对应设置在第一气管的下方。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共有2根以上,对应贯穿外落珠管。作为优选,所述穿珠杆延伸到内落珠管的内部,且位于内落珠管的正中间。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孔共有4个,对称设置在内落珠管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气动作业的穿珠机设有吸气泵,可以通过吸气式作业,将待穿的珠子自动吸入到内吸珠管内,省去人为的拿取外,吸气式的作业方式避免了珠子受到不必要的碰撞,而出现损坏的情况,减少了劳动强度,同时也确保了加工质量;风机及出气孔的设计让珠子可以自动的进行转动,而不需要另外的零部件对其进行翻动,当珠子转动时一旦通孔正对穿珠杆,珠子即刻被穿入到穿珠杆上,而这种方式不止减少了珠子的受损概率,更加提高了加工效率,避免那种大批量随意进行穿珠的碰概率行为,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每个珠子都能被穿入的情况;隔板的设计避免了穿珠过程中由于内落珠管内珠子过多而无法被吹动的情况,有效避免了堵塞的情况,确保了加工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穿线孔及锥形杆头的设计,让珠子再被转移穿到线上或其它部件上时,更加的便利,且有效的降低了转移时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气动作业的穿珠机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气动作业的穿珠机中外吸珠管及外落珠管的连接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气动作业的穿珠机中外落珠管及内落珠管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气动作业的穿珠机中穿珠杆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气动作业的穿珠机,包括支架1,及设置在支架1上方的料斗2,及贯穿料斗2的外吸珠管3,及与外吸珠管3相连通的第一气管4,及设置在第一气管4下方的外落珠管5,及设置在外落珠管5下方的穿珠杆9,及设置在穿珠杆9下方的固定架8,及设置在固定架8下方的接料盒7,及设置在接料盒7左侧、且与第一气管4相连的吸气泵6;及贯穿外落珠管5的连接管11,及与连接管11相连通的第二气管12,及设置在接料盒7右侧、且与第二气管12相连的风机10,及设置在外吸珠管3内的内吸珠管30,及设置在外落珠管5内的内落珠管50,及设置在内落珠管50内的隔板13,及设置在内落珠管50上的出气孔501;所述料斗2设置有第二斗面20,及与第二斗面20相对应的第一斗面22,及设置在料斗2内的梯形台21;所述第二斗面20上设置有与第一斗面22相同结构的外吸珠管3、第一气管4、外落珠管5、吸气泵6、接料盒7、固定架8、穿珠杆9、连接管11、第二气管12及风机10;所述穿珠杆9设置有锥形杆头90,及位于锥形杆头90上的穿线孔91;所述内吸珠管30与内落珠管50相连通。所述外落珠管5上设置有感应器(未图示)。所述感应器与隔板13之间设置有导线(未图示)连接。所述外吸珠管3共有2根以上,且均匀设置在第一斗面22上。所述外落珠管5共有2根以上,对应设置在第一气管4的下方。所述连接管11共有2根以上,对应贯穿外落珠管5。所述固定架8位于接料盒7的正中间,且可移动。所述穿珠杆9延伸到内落珠管50的内部,且位于内落珠管50的正中间。所述出气孔501共有4个,对称设置在内落珠管50上。 此款穿珠机在使用时,将珠子放入料斗2内,由于梯形台21,珠子将落到梯形台21与料斗2形成的空隙内;打开吸气泵6及风机10,外吸珠管3在吸气泵6的作用下,对料斗2内的珠子进行吸入;被吸入的珠子进入到内吸珠管30内,进入到内落珠管50内,如果珠子上的通孔正好对准了穿珠杆9,珠子则被穿入到穿珠杆9上;如果珠子上的通孔未能正对穿珠杆9,则被穿珠杆9顶住,而风机10产生的风通过出气孔501吹出,珠子被吹出的风带动在内落珠管50内转动,直到被穿入到穿珠杆9上;感应器在有珠子落入到内落珠管50内后,控制隔板13关闭,待珠子穿入到穿珠杆9上后,隔板13再被打开;待穿珠杆9上穿满珠子后,关闭风机10和吸气泵6,将固定架8移出接料盒7,进行替换,同时可将接料盒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作业的穿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及设置在支架上方的料斗,及贯穿料斗的外吸珠管,及与外吸珠管相连通的第一气管,及设置在第一气管下方的外落珠管,及设置在外落珠管下方的穿珠杆,及设置在穿珠杆下方的固定架,及设置在固定架下方的接料盒,及设置在接料盒左侧、且与第一气管相连的吸气泵,及贯穿外落珠管的连接管,及与连接管相连通的第二气管,及设置在接料盒右侧、且与第二气管相连的风机,及设置在外吸珠管内的内吸珠管,及设置在外落珠管内的内落珠管,及设置在内落珠管内的隔板,及设置在内落珠管上的出气孔;所述料斗设置有第二斗面,及与第二斗面相对应的第一斗面,及设置在料斗内的梯形台;所述第二斗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斗面相同结构的外吸珠管、第一气管、外落珠管、吸气泵、接料盒、固定架、穿珠杆、连接管、第二气管及风机;所述穿珠杆设置有锥形杆头,及位于锥形杆头上的穿线孔;所述内吸珠管与内落珠管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作业的穿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及设置在支架上方的料斗,及贯穿料斗的外吸珠管,及与外吸珠管相连通的第一气管,及设置在第一气管下方的外落珠管,及设置在外落珠管下方的穿珠杆,及设置在穿珠杆下方的固定架,及设置在固定架下方的接料盒,及设置在接料盒左侧、且与第一气管相连的吸气泵,及贯穿外落珠管的连接管,及与连接管相连通的第二气管,及设置在接料盒右侧、且与第二气管相连的风机,及设置在外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富琳,黄辉琴,陈良伢,李国进,曾宪忠,刘春宝,罗佳钰,许冬连,韦健华,廖代表,
申请(专利权)人:曾祥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