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弯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玻璃切割、磨边、清洗;将清洗好的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送入对流钢化炉中进行加热处理:第一区间:加热温度为500-550℃,加热时间为340-360s;第二区间:加热温度为700-720℃,加热时间为340-360s;将加热后的玻璃出炉并送入弯风栅,先随输送辊道和风栅的弯曲而弯曲,再通过弯风栅中的上、下风栅在0.5-4.0KPa的风压下急冷处理80-120s至玻璃表面为250℃-300℃,然后水冷处理至常温得弯钢化玻璃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简单易行,不仅省时节能,还显著提高了成品安全性、抗弯强度、抗冲击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化玻璃,尤其涉及一种弯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属于建筑材料
技术介绍
钢化玻璃是一种预应力玻璃,是将退火玻璃加工成所需尺寸和形状,经过高温加热至软化点温度,再经过淬冷处理得到。钢化玻璃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抗冲击强度、抗弯强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热稳定性,是目前最常用的安全玻璃形式。弯钢化玻璃作为钢化玻璃的一种,其是平板玻璃经过加热使其接近玻璃软化点,然后立即送入弯压模成型,成型后进行急骤、冷却所得。由于弯钢化玻璃的特殊性能,其用途相当广泛,可以用于高层建筑、各类建筑的安全装饰玻璃,各类车辆、飞机、船舶的窗玻璃等等。目前对于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物理钢化和化学钢化两种。物理钢化玻璃主要是将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热炉中加热到接近玻璃的软化温度时,通过自身形变消除内部应力,最后经过淬冷处理制得。化学钢化玻璃一般是通过离子交换法改变玻璃表面的化学组成来提高玻璃强度。与物理钢化玻璃相比,化学钢化玻璃的生产周期长,效率低从而生产成本高。因此,目前大多采用物理钢化的方法来制备钢化玻璃。对于钢化玻璃的生产,最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发生自爆现象,即在没有外界机械力作用的情况下发生自身破裂的现象。钢化玻璃产生自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玻璃中存在着微小的硫化镍结石或称镍硫化,在钢化后一部分结石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会发生晶态的变化,导致体积增大,在玻璃内部引发微裂纹,进而有可能导致玻璃的自爆现象的发生。要尽可能的减少自爆现象的发生,可以降低钢化玻璃的应力值、使玻璃表面的应力均匀一致以及对玻璃进行热浸处理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公开号:CN102951835A)中就公开了一种变曲钢化玻璃制作装置及制作工艺,其主要工艺流程为上片、加热、热弯成型、急冷钢化、冷却和下片。该专利技术虽然克服了传统钢化玻璃的加工装置和工艺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化玻璃表面光滑度,但是该生产过程中采用风冷方式冷却玻璃,需要在短时间内提供大流量的空气,十分耗电,且该生产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玻璃的抗弯强度、抗冲击强度、外观品质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制得抗弯强度、抗拉强度、抗冲击强度都较高,且外观品质优异、省时节能的弯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弯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玻璃切割、磨边、清洗;S2、将上述清洗好的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入对流钢化炉中进行加热处理:第一区间:加热温度为500-550℃,加热时间为340-360s;第二区间:加热温度为700-720℃,加热时间为340-360s;S3、将上述加热后的玻璃出炉并送入弯风栅,先借助自重随输送辊道和风栅的弯曲而弯曲,再通过弯风栅中的上、下风栅在0.5-4.0KPa的风压下,急冷处理80-120s至玻璃表面为250℃-300℃,然后水冷处理至常温,即得弯钢化玻璃成品。玻璃一般在300-450℃变形,高于450℃下玻璃变形的机率极小,本专利技术纯平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采用分区间加热的方式,先在500-500℃温度下预热玻璃,有效地控制玻璃的变形,待玻璃定形后在于700-720℃进行加热,可以大大缩小玻璃变形的机率,提高玻璃质量,尤其提高钢化玻璃的机械强度。且经过弯风栅中的急冷处理进行钢化,使制得的弯钢化玻璃具有极好的抗弯强度、抗冲击强度。在上述弯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中,步骤S1中所述玻璃为浮法玻璃,其厚度为5mm-19mm。与普通的平板玻璃相比,浮法玻璃的表面更加坚硬、光滑、平整、光学畸变很小。而浮法玻璃的厚度直接影响着最终弯钢化玻璃成品的外观。若浮法玻璃厚度过厚,最终弯钢化玻璃的表面易形成麻点和辊道印;玻璃厚度过薄,最终弯钢化玻璃的表面易形成波纹。因此本专利技术弯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中选择厚度为5-19mm的浮法玻璃,有效避免麻点、辊道印以及波纹等问题的出现。在上述弯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中,所述对流钢化炉中的加热采用分区间加热,且采用在玻璃的上、下两面同步加热,作为优选,两个区间中玻璃上、下两面的加热温度为:第一区间:玻璃上部加热温度:510-550℃,下部加热温度:500-540℃,加热时间为340-350s;第二区间:玻璃上部加热温度:705-720℃,下部加热温度:700-715℃,加热时间为340-350s。首先,玻璃上、下两面同步分区加热,能有效地控制加热温度,使玻璃上、下表面受热均匀,有效的避免玻璃因上、下表面受热不均匀、温差过大等原因造成平整度降低的现象,并调节玻璃表面应力的分布,提高钢化玻璃的平整度。其次,在玻璃的加热过程中,玻璃下表面过度弯曲会导致在玻璃中间产生一条白色痕迹或产生光畸变等现象,为了有效地避免所述现象的发生,保证最终钢化玻璃的质量,本专利技术在玻璃上、下表面同步加热过程中控制玻璃下表面的加热温度略低于上表面的加热温度。再者,在玻璃的加热过程中,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都是是直接关系最终钢化玻璃成品质量的因素。若加热温度过高,会导致最终钢化玻璃成品的表面出现呈密集性橘皮状的麻点或者波纹。若加热温度过低或者加热时间过短,则会导致玻璃在急冷的过程中破碎。而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微小改变都能导致最终钢化玻璃产品性能上极大的差异,因此,本专利技术对玻璃上、下表面分区加热的温度和时间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在上述弯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中,作为优选,步骤S3中所述弯风栅的弯曲半径为:当玻璃厚度为5-19mm,最大半径为19000-20500mm;当玻璃厚度为5-6mm,最小半径为900-1050mm,当玻璃厚度为8-19mm,最小半径为1150-1250mm。在弯钢化玻璃急冷钢化处理的过程中,急冷时间、风压、风栅与玻璃的间距等既独立又相互影响着最终弯钢化玻璃的质量。在急冷过程中,在保证玻璃质量的前提下,应以最快的急冷速度进行急冷,即在一定范围内,急冷处理的时间越短,玻璃表面获得的表面硬度越大,玻璃的机械强度越高。当急冷时间一定时,风压也会直接影响钢化玻璃的表面应力及性能质量。如果风压过小,玻璃获得的表面应力和机械强度都小,碎片面积增大;相反,风压过大,玻璃获得的表面应力和机械强度都大,碎片面积减小,但在冷却装置中以及玻璃在安装和使用中会增大“自爆”的风险。此外,通过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弯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玻璃切割、磨边、清洗;S2、将上述清洗好的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入对流钢化炉中进行加热处理:第一区间:加热温度为500‑550℃,加热时间为340‑360s;第二区间:加热温度为700‑720℃,加热时间为340‑360s;S3、将上述加热后的玻璃出炉并送入弯风栅,先借助自重随输送辊道和风栅的弯曲而弯曲,再通过弯风栅中的上、下风栅在0.5‑4.0KPa的风压下,急冷处理80‑120s至玻璃表面为250℃‑300℃,然后水冷处理至常温,即得弯钢化玻璃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包
括如下步骤:
S1、将玻璃切割、磨边、清洗;
S2、将上述清洗好的玻璃水平放置到辊道上,通过辊道送入对流
钢化炉中进行加热处理:第一区间:加热温度为500-550℃,加热时
间为340-360s;第二区间:加热温度为700-720℃,加热时间为
340-360s;
S3、将上述加热后的玻璃出炉并送入弯风栅,先借助自重随输送
辊道和风栅的弯曲而弯曲,再通过弯风栅中的上、下风栅在
0.5-4.0KPa的风压下,急冷处理80-120s至玻璃表面为250℃-300℃,
然后水冷处理至常温,即得弯钢化玻璃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弯钢化玻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
步骤S2中对流钢化炉中所述的加热处理为在玻璃的上、下两面同步
加热,其中两个区间中玻璃上、下两面的加热温度为:第一区间:玻
璃上部加热温度:510-550℃,下部加热温度:500-540℃,加热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贵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合鑫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