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敞开式隔离开关、组合电器及变电站,敞开式隔离开关,包括支撑绝缘子、接线板、隔离导体、绝缘拉杆、动触头、静触头和驱动机构;接线板固定在支撑绝缘子的上部,隔离导体可转动的连接在接线板上并与接线板电连接,动触头固定在隔离导体的自由端部上,绝缘拉杆的上端铰接在隔离导体上,绝缘拉杆下端部铰接有驱动摆臂,驱动摆臂可转动的连接在支撑绝缘子的下部,驱动机构与驱动摆臂连接用于带动驱动摆臂转动,静触头相对于支撑绝缘子固定不动并位于动触头的一侧。实现敞开式隔离开关方便检修以降低检修成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敞开式隔离开关、组合电器及变电站
本技术涉及高压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敞开式隔离开关、组合电器及变电站。
技术介绍
目前,变电站通常包括变压器、开关柜、二次控制设备和组合电器等电器设备;其中,组合电器通常包括断路器、空气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避雷器、母线和电缆终端等带电部件,上述带电部件经优化设计被金属管道封闭住,并在封闭的金属管道中充有一定压力的SF6绝缘气体,隔离开关是组合电器中重要的开关电器,需与断路器配套使用,其主要功能是:保证高压电器及装置在检修工作时的安全,起隔离电压的作用,用于不产生强大电弧的某些切换操作。现有技术中变电站的隔离开关总装完成后封闭在金属管道中,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看到隔离开关运动轨迹和开关位置,一旦开关出线问题,只能造成大量返工,导致现有技术中变电站的隔离开关不方便检修且检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敞开式隔离开关、组合电器及变电站,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离开关不方便检修且检修成本较高的缺陷,实现敞开式隔离开关方便检修以降低检修成本。 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敞开式隔离开关,包括支撑绝缘子、接线板、隔离导体、绝缘拉杆、动触头、静触头和驱动机构;所述接线板固定在所述支撑绝缘子的上部,所述隔离导体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接线板上并与所述接线板电连接,所述动触头固定在所述隔离导体的自由端部上,所述绝缘拉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隔离导体上,所述绝缘拉杆下端部铰接有驱动摆臂,所述驱动摆臂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支撑绝缘子的下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摆臂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摆臂转动,所述静触头相对于所述支撑绝缘子固定不动并位于所述动触头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拉杆的轴线与所述支撑绝缘子的轴线相互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依次铰接在一起的主动摆臂、连杆和从动摆臂,所述主动摆臂、所述连杆和所述从动摆臂形成连杆机构,所述从动摆臂与所述驱动摆臂同轴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板上还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接线板相接处的表面分别设置有镀银层,所述隔离导体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隔离导体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接线板电连接。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组合电器,包括底座和断路器,还包括上述敞开式隔离开关,所述断路器和所述敞开式隔离开关的支撑绝缘子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的敞开式隔离开关的静触头固定在所述断路器上。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变电站,包括上述组合电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敞开式隔离开关、组合电器及变电站,通过采用支撑绝缘子支撑接线板以确保对地绝缘,而接线板上可转动的隔离导体连接有动触头,驱动机构通过带动驱动摆臂转动,以拉动绝缘拉杆上下移动,实现隔离导体带动动触头靠近或远离静触头,完成开关隔离的功能,由于相关元件未包裹在金属管道,使得隔离开关运动轨迹和运行位置可视化,提供了明显的可视化隔离断口,实现敞开式隔离开关方便检修以降低检修成本。同时,采用整体为敞开式结构,便于与其它元件集成,形成较为紧凑的组合电器,缩小了整个设备的空间尺寸,尽可能减少设备占地面积,为优化整机结构形式设计提供便利,并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敞开式隔离开关实施例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敞开式隔离开关,包括支撑绝缘子11、接线板12、隔离导体13、绝缘拉杆16、动触头14、静触头15和驱动机构17 ;接线板12固定在支撑绝缘子11的上部,隔离导体13可转动的连接在接线板12上并与接线板12电连接,动触头14固定在隔离导体13的自由端部上,绝缘拉杆16的上端铰接在隔离导体13上,绝缘拉杆13下端部铰接有驱动摆臂161,驱动摆臂161可转动的连接在支撑绝缘子11的下部,驱动机构17与驱动摆臂161连接用于驱动驱动摆臂161转动,静触头15相对于支撑绝缘子11固定不动并位于动触头14的一侧。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敞开式隔离开关采用接线板12连线接地开关的静触头,而接线板12有支撑绝缘子11进行支撑,并且接线板12上还连接有可转动的隔离导体13,隔离导体13用于带动动触头14移动,实现动触头14与静触头15开合。驱动机构17能够驱动带动驱动摆臂161转动,使得驱动摆臂161驱动隔离导体13上下转动,完成隔离开关的开和关操作。本实施例敞开式隔离开关整体结构采用敞开式,而无需包裹在金属管道中。其中,为了使得隔离导体13能够被绝缘拉杆16可靠的驱动摆动,绝缘拉杆16的轴线与支撑绝缘子11的轴线相互平行。具体的,支撑绝缘子11、隔离导体13、绝缘拉杆16和驱动摆臂161之间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结构,确保绝缘拉杆16在驱动摆臂161的驱动下能够顺畅的上下移动,以驱动隔离导体13平稳的上下摆动。另外,接线板12上还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21,连接座121与接线板12相接处的表面分别设置有镀银层(未图示),隔离导体13可转动的连接在连接座121上,隔离导体13通过连接座121与接线板12电连接。具体的,镀银层能够确保连接座121与接线板12可靠的电连接,同时,连接座121又能够方便的安装隔离导体13,并作为隔离导体13与接线板12之间的电连接件。 进一步的,驱动机构17包括依次铰接在一起的主动摆臂171、连杆172和从动摆臂173,主动摆臂171、连杆172和从动摆臂173形成连杆机构,从动摆臂173与驱动摆臂161同轴固定在一起。具体的,主动摆臂171的动力由外部动力源提供,主动摆臂171通过连杆172驱动从动摆臂173摆动,而从动摆臂173将带动驱动摆臂161 —同转动。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组合电器,包括底座(未图示)和断路器200,还包括上述敞开式隔离开关,断路器200和敞开式隔离开关的支撑绝缘子固定在底座上,敞开式隔离开关的静触头15固定在断路器200上。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变电站,包括上述组合电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敞开式隔离开关、组合电器及变电站,通过采用支撑绝缘子支撑接线板以确保对地绝缘,而接线板上可转动的隔离导体连接有动触头,驱动机构通过带动驱动摆臂转动,以拉动绝缘拉杆上下移动,实现隔离导体带动动触头靠近或远离静触头,完成开关隔离的功能,由于相关元件未包裹在金属管道,使得离开关运动轨迹和运行位置可视化,提供了明显的可视化隔离断口,实现敞开式隔离开关方便检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敞开式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绝缘子、接线板、隔离导体、绝缘拉杆、动触头、静触头和驱动机构;所述接线板固定在所述支撑绝缘子的上部,所述隔离导体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接线板上并与所述接线板电连接,所述动触头固定在所述隔离导体的自由端部上,所述绝缘拉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隔离导体上,所述绝缘拉杆下端部铰接有驱动摆臂,所述驱动摆臂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支撑绝缘子的下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摆臂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摆臂转动,所述静触头相对于所述支撑绝缘子固定不动并位于所述动触头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敞开式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绝缘子、接线板、隔离导体、绝缘拉杆、动触头、静触头和驱动机构;所述接线板固定在所述支撑绝缘子的上部,所述隔离导体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接线板上并与所述接线板电连接,所述动触头固定在所述隔离导体的自由端部上,所述绝缘拉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隔离导体上,所述绝缘拉杆下端部铰接有驱动摆臂,所述驱动摆臂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支撑绝缘子的下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摆臂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摆臂转动,所述静触头相对于所述支撑绝缘子固定不动并位于所述动触头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开式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拉杆的轴线与所述支撑绝缘子的轴线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开式隔离开关,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维洲,杨鲁,阎科道,范宏刚,曲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