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碳刷式电缆线盘,包括外壳、第一轮盘、第二轮盘和转轴;外壳上设置有防水接线盒和出线孔,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可转动的连接在转轴上,第一轮盘、第二轮盘和转轴位于外壳中,转轴固定在外壳中;第一轮盘的直径大于第二轮盘的直径。通过采用两个同轴设置大小不同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缠绕电缆,实现无需采用碳刷便可以实现电缆的收放,采用防水接线盒与缠绕在第二轮盘上的电缆端部连接,提高了无碳刷式电缆线盘的防水能力;由于不采用碳刷,使得无碳刷式电缆线盘能够缠绕大线径的电缆,实现提高了无碳刷式电缆线盘的输电性能,并提高无碳刷式电缆线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碳刷式电缆线盘,包括外壳、第一轮盘、第二轮盘和转轴;外壳上设置有防水接线盒和出线孔,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可转动的连接在转轴上,第一轮盘、第二轮盘和转轴位于外壳中,转轴固定在外壳中;第一轮盘的直径大于第二轮盘的直径。通过采用两个同轴设置大小不同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缠绕电缆,实现无需采用碳刷便可以实现电缆的收放,采用防水接线盒与缠绕在第二轮盘上的电缆端部连接,提高了无碳刷式电缆线盘的防水能力;由于不采用碳刷,使得无碳刷式电缆线盘能够缠绕大线径的电缆,实现提高了无碳刷式电缆线盘的输电性能,并提高无碳刷式电缆线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专利说明】无碳刷式电缆线盘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碳刷式电缆线盘。
技术介绍
自动回收电缆线盘是指将卷簧、棘轮等结构加入其中,在电缆拉出时可以自动回收的电缆线盘,而在电缆拉出过程中,通常采用碳刷实现电缆与线盘上的供电接口连接保持导电状态,上述自动回收电缆线盘主要用于长度不定、需要随时收放的临时用电领域,例如:作为灯泡、插座等小电流的电缆连接用。而由于采用碳刷,碳刷自身结构使得电缆的线径不会太大,仅仅局限在2.5mm2及以下的线缆,同时,碳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磨损而导致达不到原有的载流量容易发热烧毁产生事故,并且,碳刷在有水环境中极易因进水而导致短路。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回收电缆线盘的输电能力较低且安全性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碳刷式电缆线盘,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回收电缆线盘的输电能力较低且安全性可靠性较差的缺陷,实现提高无碳刷式电缆线盘的输电性能,并提高无碳刷式电缆线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碳刷式电缆线盘,包括外壳、第一轮盘、第二轮盘和转轴;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防水接线盒和出线孔,所述第一轮盘和所述第二轮盘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轮盘、所述第二轮盘和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外壳中,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第一轮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轮盘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盘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圆形挡板,所述圆形挡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轮盘的直径。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一轮盘和所述第二轮盘之间的所述圆形挡板上开设有缺□。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外壳内部分割为储线腔体和出线腔体,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过线孔,所述第一轮盘、所述第二轮盘、所述转轴和所述防水接线盒位于所述储线腔体中,所述出线孔与所述出线腔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过线孔中设置有电缆导向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电缆导向机构为导轮或弧形导板。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还套有卷簧,所述卷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轮盘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无碳刷式电缆线盘,通过采用两个同轴设置大小不同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缠绕电缆,在旋转同样的圈数时,第一轮盘输送的电缆较长,而第二轮盘输送的电缆比较短,第一轮盘上缠绕储存的电缆用于向外拉出时使用,而第二轮盘上的电缆用于在电缆拉出时释放电缆的换向应力,在第一轮盘上的电缆拉出时,第二轮盘上的电缆可以隐藏在外壳内部,从而实现无需采用碳刷便可以实现电缆的收放,同时,采用防水接线盒与缠绕在第二轮盘上的电缆端部连接,可以确保电缆电连接处的防水性能,提高了无碳刷式电缆线盘的防水能力;另外,由于不采用碳刷,使得无碳刷式电缆线盘能够缠绕大线径的电缆,实现提高了无碳刷式电缆线盘的输电性能,并提高无碳刷式电缆线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无碳刷式电缆线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无碳刷式电缆线盘,包括外壳1、第一轮盘2、第二轮盘3和转轴4 ;外壳1上设置有防水接线盒11和出线孔12,第一轮盘2和第二轮盘3可转动的连接在转轴4上,第一轮盘2、第二轮盘3和转轴4位于外壳1中,转轴4固定在外壳1中;第一轮盘2的直径大于第二轮盘3的直径。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无碳刷式电缆线盘通过第一轮盘2和第二轮盘3缠绕电缆,在将电缆安装到本实施例无碳刷式电缆线盘的过程中,电缆先密封连接在防水接线盒11,通过防水接线盒11与外界的供电设备连接,有效的提高了电缆接线处的防水性能;然后,电缆依次缠绕在第二轮盘3和第一轮盘2上,其中,由于第一轮盘2的直径大于第二轮盘3的直径,第二轮盘3和第一轮盘2绕转轴4转动一圈后,第一轮盘2输出的电缆长度要长于第二轮盘3输出的电缆长度,利用第一轮盘2向外输送电缆,而第二轮盘3用于在电缆从出线孔12拉出时释放电缆的换向应力,从而实现无需采用碳刷便可以完成电缆的输送。其中,转轴4上还套有卷簧(未图示),卷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轮盘2上,另一端固定在转轴4。具体的,通过卷簧可以实现自动回收伸出的电缆。 进一步的,第一轮盘2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圆形挡板21,圆形挡板21的直径大于第一轮盘2的直径。具体的,由于第一轮盘2用于缠绕输出的电缆,通过圆形挡板21可以限定电缆可靠的缠绕在第一轮盘2上,避免出现电缆从第一轮盘2上脱落。优选的,为了方便的实现电缆从第二轮盘3上缠绕到第一轮盘2上,位于第一轮盘2和第二轮盘3之间的圆形挡板21上开设有缺口 211,电缆在第二轮盘3上缠绕设定圈数后,电缆将通过缺口 211缠绕到第一轮盘2上。 更进一步的,外壳1中设置有隔板13,隔板13将外壳1内部分割为储线腔体101和出线腔体102,隔板13上设置有过线孔(未图示),第一轮盘2、第二轮盘3、转轴4和防水接线盒11位于储线腔体101中,出线孔12与出线腔体102连通。优选的,过线孔中设置有电缆导向机构131,电缆导向机131可以为导轮或弧形导板,从第一轮盘2上输出的电缆经过电缆导向机131导向穿入到出线孔12中,在电缆导向机131的导向作用下,使得电缆更顺畅的输出和收回。 本实施例无碳刷式电缆线盘,通过采用两个同轴设置大小不同的第一轮盘和第二轮盘缠绕电缆,在旋转同样的圈数时,第一轮盘输送的电缆较长,而第二轮盘输送的电缆比较短,第一轮盘上缠绕储存的电缆用于向外拉出时使用,而第二轮盘上的电缆用于在电缆拉出时释放电缆的换向应力,在第一轮盘上的电缆拉出时,第二轮盘上的电缆可以隐藏在外壳内部,从而实现无需采用碳刷便可以实现电缆的收放,同时,采用防水接线盒与缠绕在第二轮盘上的电缆端部连接,可以确保电缆电连接处的防水性能,提高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碳刷式电缆线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轮盘、第二轮盘和转轴;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防水接线盒和出线孔,所述第一轮盘和所述第二轮盘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轮盘、所述第二轮盘和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外壳中,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第一轮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轮盘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文刚,穆晓鹏,徐威,刘晓日,兰华峰,张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