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翼板安装组件,轮翼板顶部通过橡胶铰链与车身侧围骨架的腰梁转动连接,且轮翼板底部与车身侧围骨架的立梁可拆卸相连;橡胶铰链中,铰链胶条包括胶条本体及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且三者之间设有第一安装腔;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包括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且该三者之间设有第二安装腔;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置于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轮翼板安装组件不仅方便安装轮翼板,而且轮翼板的拆卸难度小,工作量小,还方便对轮翼板位置上的底盘零部件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轮翼板安装组件,轮翼板顶部通过橡胶铰链与车身侧围骨架的腰梁转动连接,且轮翼板底部与车身侧围骨架的立梁可拆卸相连;橡胶铰链中,铰链胶条包括胶条本体及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且三者之间设有第一安装腔;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包括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且该三者之间设有第二安装腔;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置于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部。本技术提供的轮翼板安装组件不仅方便安装轮翼板,而且轮翼板的拆卸难度小,工作量小,还方便对轮翼板位置上的底盘零部件进行检修。【专利说明】一种轮翼板安装组件
本技术涉及客车
,尤其涉及一种轮翼板安装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客车的轮翼板安装均采用固定连接方式,具体为轮翼板的顶端和底端均采用螺栓与车身侧围骨架固定连接,不仅固定点较多,而且安装过程十分复杂。另外,当需将轮翼板拆卸下来以检修其位置上的底盘零部件时,需要将客车轮胎附件位置的底盘零部件全部拆卸,工作量大,且拆卸难度大,使用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客车轮翼板安装复杂、轮翼板拆卸难度大、工作量大且轮翼板位置上底盘零部件检修不便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轮翼板安装方便、轮翼板拆卸难度小、工作量小且方便轮翼板位置上底盘零部件检修的轮翼板安装组件。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轮翼板安装组件,包括轮翼板及车身侧围骨架;轮翼板顶部通过橡胶铰链与车身侧围骨架的腰梁转动连接,且轮翼板底部与车身侧围骨架的立梁可拆卸相连; 橡胶铰链包括铰链胶条、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和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 铰链胶条包括胶条本体及分别与胶体本体顶端和底端相连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左端与第二连接板右侧相连,其底端设有第三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右侧、第一连接板底端和第三连接板右侧之间设有第一安装腔; 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包括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第六连接板左端和顶端分别与第四连接板右侧和第五连接板底端相连,且第四连接板右侧、第六连接板顶端和第五连接板左侧之间设有第二安装腔; 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置于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部,且第一连接板与车身侧围骨架的腰梁转动连接,而第六连接板与轮翼板顶端可拆卸相连。 在本技术所述轮翼板安装组件中,轮翼板顶部通过橡胶铰链与车身侧围骨架的腰梁转动连接,且轮翼板底部与车身侧围骨架的立梁可拆卸相连,具体为:橡胶铰链包括铰链胶条、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和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铰链胶条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置于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的第一安装腔和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的第二安装腔内部,且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的第一连接板与车身侧围骨架的腰梁转动连接,而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的第六连接板与轮翼板顶端可拆卸相连。由此可知,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中轮翼板顶部通过橡胶铰链与车身侧围骨架的腰梁转动连接,且轮翼板底部与车身侧围骨架的立梁可拆卸相连,这样的设计不仅方便了轮翼板的安装,且在将轮翼板底部与车身侧围骨架的立梁拆开后便可将轮翼板往上翻转,不仅降低了轮翼板的拆卸难度,大大减小了工作量,而且还方便轮翼板位置上底盘零部件的检修。 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一安装部左侧设有第一凹槽,其右侧设有第二凹槽及置于第二凹槽下方的第三凹槽; 第二连接板底部右侧设有第一凸起,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相连之处左侧设有第二凸起,且第三连接板底部设有第三凸起; 第一安装部置于第一安装腔内部,且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分别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配合。 在本技术所述轮翼板安装组件中,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分别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配合,不仅方便了第一安装部与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的装配,而且还增强了第一安装部与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的连接强度和密封度,避免第一安装部从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的第一安装腔中脱落。 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二安装部底部右侧设有第四凹槽,且其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 第六连接板顶端与第五连接板底端之间设有第四凸起,第四连接板顶部右侧设有第五凸起,而第五连接板左侧设有第六凸起; 第二安装部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部,且第四凸起、第五凸起和第六凸起分别与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配合。 在本技术所述轮翼板安装组件中,第四凸起、第五凸起和第六凸起分别与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的配合,不仅方便了第二安装部与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的装配,而且还增强了第二安装部与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的连接强度和密封度,从而可避免第二安装部从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的第二安装腔中脱落。 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装饰盖板,且装饰盖板下部与第二连接板左侧相连,而装饰盖板顶部与车身侧围骨架的腰梁连接。该装饰盖板的设置起到了遮挡第二连接板的作用,有助于美化所述轮翼板安装组件的外观。 作为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轮翼板顶部内埋有骨架,且骨架与第六连接板底端可拆卸连接。轮翼板顶部内部埋设的骨架有助于增强轮翼板顶部与第六连接板底端的连接强度。 另外,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因此,本技术提供的轮翼板安装组件不仅方便安装轮翼板,而且轮翼板的拆卸难度小,工作量小,还方便对轮翼板位置上的底盘零部件进行检修。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技术轮翼板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轮翼板安装组件中轮翼板往上翻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铰链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I为轮翼板,2为车身侧围骨架的腰梁,3为车身侧围骨架的立梁,4为铰链胶条,5为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6为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7为胶条本体,8为第一安装部,9为第二安装部,10为第一连接板,11为第二连接板,12为第三连接板,13为第一安装腔,14为第四连接板,15为第五连接板,16为第六连接板,17为第二安装腔,18为第一凹槽,19为第二凹槽,20为第三凹槽,21为第一凸起,22为第二凸起,23为第三凸起,24为第四凹槽,25为第五凹槽,26为第六凹槽,27为第四凸起,28为第五凸起,29为第六凸起,30为装饰盖板,31为骨架,32为螺栓,33为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一种轮翼板安装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轮翼板I及车身侧围骨架;该轮翼板I顶部通过橡胶铰链与车身侧围骨架的腰梁2转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翼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轮翼板及车身侧围骨架;所述轮翼板顶部通过橡胶铰链与所述车身侧围骨架的腰梁转动连接,且所述轮翼板底部与所述车身侧围骨架的立梁可拆卸相连;所述橡胶铰链包括铰链胶条、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和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所述铰链胶条包括胶条本体及分别与所述胶体本体顶端和底端相连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所述橡胶铰链上固定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左端与第二连接板右侧相连,其底端设有第三连接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右侧、第一连接板底端和第三连接板右侧之间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橡胶铰链下固定结构包括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所述第六连接板左端和顶端分别与第四连接板右侧和第五连接板底端相连,且所述第四连接板右侧、第六连接板顶端和第五连接板左侧之间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部,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车身侧围骨架的腰梁转动连接,而所述第六连接板与所述轮翼板顶端可拆卸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东,汪先锋,段术林,游海涵,陈青生,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