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立德专利>正文

婴儿手推车的换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39645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换向机构,主要在于:该靠背朝向车架前端侧,设有一副靠背,该副靠背的底端与车架上的座布车缝连接,该副靠背可经由该车缝线为支点往车架前端位移换向;该遮阳篷位在该前后篷骨间的上方及两侧位置固接有一后篷,该固接处构成所述后篷翻转的轴线,该后篷另一端为底端是往下垂放,该后篷两侧对应该后篷骨位置处且顺着该后篷骨延伸方向各具有一裂口,该裂口两侧以扣接组件结合,该后篷由婴儿座向不同而翻转分别以扣接组件与该副靠背顶端外侧或可调整上扬角度的脚踏部扣接,达到换向时遮阳篷亦随之可换向,而且由调整脚踏部的上扬角度可顺势调整副靠背的仰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换向机构,主要在于:该靠背朝向车架前端侧,设有一副靠背,该副靠背的底端与车架上的座布车缝连接,该副靠背可经由该车缝线为支点往车架前端位移换向;该遮阳篷位在该前后篷骨间的上方及两侧位置固接有一后篷,该固接处构成所述后篷翻转的轴线,该后篷另一端为底端是往下垂放,该后篷两侧对应该后篷骨位置处且顺着该后篷骨延伸方向各具有一裂口,该裂口两侧以扣接组件结合,该后篷由婴儿座向不同而翻转分别以扣接组件与该副靠背顶端外侧或可调整上扬角度的脚踏部扣接,达到换向时遮阳篷亦随之可换向,而且由调整脚踏部的上扬角度可顺势调整副靠背的仰角。【专利说明】婴儿手推车的换向机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换向机构,尤指一种婴儿座向改变,遮阳篷也能同时换向的婴儿手推车换向机构。【
技术介绍
】婴儿车的靠背方向若能换置,可改变婴儿乘坐方向,可视需要使婴儿面向前或朝后面对推者,使用上更具弹性。习知婴儿车靠背换向仅就单一功能的乘坐方向做换置,该婴儿车顶端具遮阳功能的遮阳篷设置方向却不能随之改变,以致防晒功能大打折扣,无法有效防晒。有业者为了使遮阳篷也可换向,将整个太阳篷组从车架上卸下后再换向装设,或者是支撑篷布的骨架需前后转动调换来换向,或者是直接在靠背换向后,直接装另一组遮阳篷。上述习知遮阳篷换装的作法颇为不便且费工,有待改善。而且,习知婴儿车换向后的靠背角度调整,是以分段片机构来完成,该分段片机构的设置,具有增加成本的缺失,亦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能由婴儿座向不同而达到遮阳篷同时换向的婴儿手推车的换向机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换向机构,包含有一车架、设于该车架内的一座部及一靠背、设于该车架前端下方的一脚踏部,及一设于车架上方且受前后篷骨支撑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该遮阳篷在该前后篷骨间的上方及两侧位置固接有一后篷,该固接处构成所述后篷翻转的轴线,该后篷另一端往下垂放具一底端,该后篷两侧对应该后篷骨位置处且顺着该后篷骨延伸方向各具有一裂口,该裂口两侧以扣接组件结合;该后篷于往前翻转时,底端与脚踏部底端、副靠背扣接固定。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换向机构,包含有一车架、设于该车架内的一座部及一靠背、设于该车架前端下方的一脚踏部,及一设于车架上方且受前后篷骨支撑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该靠背朝向车架前端侧,设有一副靠背,该副靠背是一布套内部填充有支撑物所构成,底端与铺设在车架上方的座布车缝固定,使该副靠背经由该车缝线为支点往车架的前端偏移,作座向改变。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换向机构,包含有一车架、设于该车架内的一座部及一靠背、设于该车架前端下方的一脚踏部,及一设于车架上方且受前后篷骨支撑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该遮阳篷在该前后篷骨间的上方及两侧位置固接有一后篷,该固接处构成所述后篷翻转的轴线,该后篷另一端往下垂放具一底端,该后篷两侧对应该后篷骨位置处且顺着该后篷骨延伸方向各具有一裂口,该裂口两侧以扣接组件结合;该后篷于往前翻转时,该后篷底端与脚踏部底端、副靠背扣接固定;该靠背朝向车架前端侧,设有一副靠背,该副靠背是一布套内部填充有支撑物所构成,底端与铺设在车架上方的座布车缝固定,使该副靠背经由该车缝线为支点往车架的前端偏移,作座向改变;该后篷由婴儿座向不同方向翻转,分别以扣接组件与该副靠背顶端外侧或脚踏部扣接。其中,该扣接组件为黏扣带。其中,该脚踏部的仰角角度做多段调整,通过调整脚踏部角度进而调整副靠背倾斜角度。本技术优点及功效在于:没有任何改变的状态下,仅将后篷与遮阳篷相接的轴线,翻转过另一边就可达到遮阳篷换向功能,具操作方便简单的效果。又通过调整脚踏部的仰度,可进而调整换向后副靠背的倾斜角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车架侧视图。图2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安装有遮阳篷的侧视图。图3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图4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动作图(一)。图5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动作图(二)。图6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动作图(三)。图7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动作图(四)。图8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动作图(五)。图9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动作图(六)。图10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动作图(七)。图1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动作图(八)。图12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动作图(九)。图13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动作图(十)。图14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完成剖面示意图。图15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向完成侧视图。图中标号说明如下:车架I座部2靠背3脚踏部4前篷骨51 后篷骨52 遮阳篷5 副靠背6车缝线60 后篷53底端530 轴线531扣接组件55、56、57裂口 54【【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所示,该婴儿手推车是包含有一车架1、设于该车架I内的一座部2及一靠背3、设于该车架I前端下方的一脚踏部4,及一设于车架I上方且受前后篷骨51、52支撑的遮阳篷5。前述靠背3位在朝向车架I前端侧,设置有一副靠背6,该副靠背6是一布套内部填充有支撑物所构成,底端与铺设在车架I上方的座布车缝固定,使该副靠背6可经由该车缝线60为支点往车架I的前端偏移,作座向改变。前述脚踏部4的仰角角度是可做多段调整。该遮阳篷5包覆于该前、后篷骨51、52之间及两侧,位于该前后篷骨51、52的上方及两侧位置是固接有一后篷53,该固接处形成一轴线531,该后篷53另一端为底端530往下垂放,该底端530与副靠背6顶端外侧以一扣接组件55扣接,该扣接组件55可为黏扣带。该后篷53两侧对应后篷骨52位置处且顺着该后篷骨52延伸方向是各具有一裂口 54,该裂口 54两侧以扣接组件56 (如黏扣带)结合。请参阅图4?13所示,为该婴儿手推车换向操作的动作顺序图。首先,将后篷53两侧的裂口 54位置扣接组件55及该后篷53下垂的底端530撕开(如图4所示),之后一手握住后篷骨52,另一手抓住该后篷53的底端530将该后篷53车架I上方及后侧翻转(如图5、6所示),该后篷53亦随之以轴线531向前翻转到车架I前面,将该后篷53的底端530翻转到车架I的前侧,并且枢转前、后篷骨51、52往车架I前侧及将后篷53两侧的裂口 54扣接组件55扣住,如图7?10所示。将该副靠背6经由车缝线60为支点翻转往车架I前端位移(如图11?13所示),旋转该脚踏部4向上以支撑该副靠背6,同时以扣接组件57 (如黏扣带)将该后篷53底端530与翻转上扬的脚踏部4底端、副靠背6扣接固定,使该后篷53与脚踏部4将该副靠背6托起及拉住,以供婴儿座向更换后座靠背用(如图14、15),如此即完成本技术的换向动作。而且通过调整脚踏部4的仰度,可进而调整换向后副靠背6的倾斜角度,以调整该副靠背6的倾斜角度至婴儿倚靠最舒适的角度。本技术遮阳篷换向功能是在没有任何改变的状态下,只是将后篷的篷布以轴线为转折线,翻转到另一边就可达到遮阳篷换向功能,操作方便简单,改善习知要达到遮阳篷换向,需通过车架本身具有可换向功能始可达到目的,本技术在市面上基本款的车台配合本技术的遮阳篷就可以达到换向功能,具有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手推车的换向机构,包含有一车架、设于该车架内的一座部及一靠背、设于该车架前端下方的一脚踏部,及一设于车架上方且受前后篷骨支撑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该遮阳篷在该前后篷骨间的上方及两侧位置固接有一后篷,该固接处构成所述后篷翻转的轴线,该后篷另一端往下垂放具一底端,该后篷两侧对应该后篷骨位置处且顺着该后篷骨延伸方向各具有一裂口,该裂口两侧以扣接组件结合;该后篷于往前翻转时,底端与脚踏部底端、副靠背扣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德
申请(专利权)人:王立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