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春红专利>正文

生态高产循环种养殖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93685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7:55
一种生态高产鱼类养殖生态循环系统及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若干个面积为200-700平方米的养鱼池(1),该养鱼池上设有密封的大棚(2),大棚的一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上加装有送风装置(3),大棚的另一端设有排风口,养鱼池的底部设有自然排水口(6),养鱼池的周围安装有补水泵(4),补水泵(4)与循环水源(5)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绿色生态循环,整个系统和养殖赛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养鱼所产生的废水和排泄物实现了全生物链循环利用,不仅可实现年产乌鱼10万斤、鲈鱼5万斤的商业化高产养殖,还可产出草鱼、鲢鱼、黄蟮等高附加值的其它水产品,同时稻田还能产出全绿色有机米及鱼虾蟹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副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生态高产鱼类养殖生态循环系统及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若干个面积为200-700平方米的养鱼池(1),该养鱼池上设有密封的大棚(2),大棚的一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上加装有送风装置(3),大棚的另一端设有排风口,养鱼池的底部设有自然排水口(6),养鱼池的周围安装有补水泵(4),补水泵(4)与循环水源(5)相连通。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绿色生态循环,整个系统和养殖赛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养鱼所产生的废水和排泄物实现了全生物链循环利用,不仅可实现年产乌鱼10万斤、鲈鱼5万斤的商业化高产养殖,还可产出草鱼、鲢鱼、黄蟮等高附加值的其它水产品,同时稻田还能产出全绿色有机米及鱼虾蟹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副产品。【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系统及方法,尤其是一种不用激素和有害药物饲养的鱼类生态养殖系统及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实现亩产10万斤商品鱼的生态高产循环鱼类养殖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的养殖鱼大多采用原池塘养殖,水面大,水质控制难,病虫害多,难防治,即使治病还是用各种化学药品防治,对鱼等水产品品质和水质有直接影响。产量又难提高,目前亩产量不超过5000斤,喂饵料利用率低,目前只利用70%的饲料,其余的浪费掉,造成养殖成本高。沉入池塘底饲料很快腐烂变质,影响水资源,同时水质变化快,污水排放量大,污染环境严重。 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着地少水缺的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面积实现高产、无公害、绿色养殖是绿色农业急需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原池养殖产量低、肉质差、药物使用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问题,专利技术一种生态高产鱼类养殖系统,同时提供一种相应的高产鱼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生态高产鱼类养殖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若干个面积为400-700平方米的养鱼池1,该养鱼池上设有密封的大棚2,大棚的一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上加装有送风装置3,大棚的另一端设有排风口,养鱼池的底部设有自然排水口 6,养鱼池的周围安装有补水泵4,补水泵4与循环水源5相连通;大棚内安装有多个补气管,补气管的进气端与增氧泵相连通,补气管连接有多个伸入养鱼池中的增氧头,增氧头一方面为鱼类提供氧气,另一方面使水中的鱼类排泄物不会沉淀;所述的养鱼池的底部所调的自然排水口 6利用水位落差将含有鱼类排泄物的水自然排入水蚯蚓养殖池7中供水生植物、水蚯蚓及其中所养的黄蟮食用,使鱼类排池物得到充分利用;经水蚯蚓养殖池7过滤后的水进入一段水生植物生长带11进一步进行生物净化,水生植物生长带11中养有螺蛘以便对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水生植物生长带11净化后的水进入蓄水塘8中进行调配,经过蓄水塘8的水再次分配进入水稻田9中进行灌溉或直接进入草鱼养殖塘10中,草鱼养殖塘10中的草由水生植物生长带8及自身生长提供,水稻田9养有鱼、虾、蟹,不仅能防治病虫而且能肥田,使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再使用化肥和农药;水稻田9流出的水进入草鱼养殖塘10中为其提供大量微生物,有利于塘中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水草的生长,使塘中的草鱼获得大量生产所需的水草和矿物质;草鱼养殖塘10通过水管与循环水源5相连,通过水泵提升到循环水源5向养鱼池提供经过生物链自然过滤净化的活化水。 所述的养鱼池I为圆柱形结构,以利于水的循环流动防止鱼类排池物在池中的长期沉淀。 所述的循环水源5还连接有补充水源以补充循环过程中自然蒸发的部分水份。 所述的大棚中悬挂栽种有符合其生长温度及湿度要求的铁皮石斛,使铁皮石斛能实现一年四季的收摘。 所述的大棚的南面安装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通过发电系统发电,所发电能用于使系统运行的电气设备:增氧泵、补水泵、送风装置和冬季加热3和循环水源水泵的正常工作。 所述的养鱼池中所养的鱼苗应该是幼鱼时期经过驯化池驯化后的鱼苗,鱼苗在养鱼池中能形成运动争食的规律,在争食运动中舒服成长,增强抗病应激能力。 与所述的养鱼池配套的其余生态高产鱼类养殖系统的经济占地面积为14亩。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生态高产鱼养殖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在鱼苗繁殖时采取全营养化培养母鱼,选择优良品种杂交,杂交后的幼鱼进行强化驯化饲养,当鱼苗驯化养殖到达到至少15天时,放入驯化池养殖,喂以生态饲料进行养殖,达到鱼苗规格后放入前述生态高产鱼类养殖系统所述的养鱼池中进行生态养值;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疾病,不用任何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全过程用中草药进行防治;使鱼在吃食运动中争向进食,鱼在适度运动中鱼能舒服快快成长。增强抗病抗应激能力。 所述的中草药由中草药由65-75%的艾、10-20%的麦冬、5_15%的石槽皮和2_8%的辣廖组成,用文火熬成汤料加入饲料中投喂或直接投入鱼池中,实现无病防病,有病治病,每天至少应投喂一次加有中草药液的饲料,经过幼鱼时期的驯化形成的争食运动及中草药保证无病生长的共同作用,不仅实现鱼类的高密度饲养,而且保证肉质鲜美。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养殖,整个系统和养殖赛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养鱼所产生的废水和排泄物实现了全生物链循环利用,不仅可实现年产乌鱼10万斤、鲈鱼5万斤的商业化高产养殖,还可产出草鱼、鲢鱼、黄蟮等高附加值的其它水产品,同时稻田还能产出全绿色有机米及鱼虾蟹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副产品。 本专利技术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了高效产出,年产值在二百万元以上。 本专利技术的大棚内还可通过种植高附加值的铁皮石斛,大棚内的温湿度十分适宜于铁皮石斛的种植,且一年可收割四次以上,其经济价值也在十万元以上,尤其是铁皮石斛花可作为高档茶叶的纯天然添加剂,提高茶叶的商品价值。 本专利技术的光伏发电系统不仅能满足系统运行需要,而且可实惠并网发电。 本专利技术从鱼苗开始即采用中草药配方来进行防病治病和饲料的驯化喂养,使成鱼从小适应环境。由于水体一直处于循环之中,高密度养殖的鱼所产生的排泄物不会在池中沉淀腐败,使鱼类生活在一个水体洁净、温度适宜(大棚的作用)的环境中,因此生长快而相互之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生态养殖系统平面布局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 一种生态高产鱼类养殖系统,整个占地面积约为15亩时最佳,其中鱼塘面积为4亩左右,每个养鱼池I的面积以200-700平方米为宜,最好是设计成圆柱形结构,这样有利于水体循环,防止流水死角沉淀的鱼类排泄物腐败变质,造成水体变坏滋生病菌。每个养鱼池I上均设有密封的大棚2,大棚2的一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上加装有送风装置3,大棚的另一端设有排风口,养鱼池的底部设有自然排水口 6,养鱼池的周围安装有补水泵4,补水泵4与循环水源5相连通,为了补充自然蒸发的水量,确保循环所需的水量循环水源5应通过水管或水渠与泉水或江河湖水相连通实现自然补水;大棚2内安装有多个补气管及水温、水质自动检测装置以便控制送风装置3及时启动以及控制补水量和投喂食次数及中草药的加入时机和量,补气管的进气端与增氧泵相连通,补气管连接有多个伸入养鱼池中的增氧头,增氧头一方面为鱼类提供氧气,另一方面使水中的鱼类排泄物不会沉淀;所述的养鱼池的底部所调的自然排水口 6利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高产鱼类养殖生态循环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若干个面积为200‑700平方米的养鱼池(1),该养鱼池上设有密封的大棚(2),大棚的一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上加装有送风装置(3),大棚的另一端设有排风口,养鱼池的底部设有自然排水口(6),养鱼池的周围安装有补水泵(4),补水泵(4)与循环水源(5)相连通;大棚内安装有多个补气管,补气管的进气端与增氧泵相连通,补气管连接有多个伸入养鱼池中的增氧头,增氧头一方面为鱼类提供氧气,另一方面使水中的鱼类排泄物不会沉淀;所述的养鱼池的底部所调的自然排水口(6)利用水位落差将含有鱼类排泄物的水自然排入水蚯蚓养殖池(7)中供水生植物、水蚯蚓及其中所养的黄蟮食用,使鱼类排池物得到充分利用;经水蚯蚓养殖池(7)过滤后的水进入一段水生植物生长带(11)进一步进行生物净化,水生植物生长带(11)中养有螺蚌以便对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水生植物生长带(11)净化后的水进入蓄水塘(8)中进行调配,经过蓄水塘(8)的水再次分配进入水稻田(9)中进行灌溉或直接进入草鱼养殖塘(10)中,草鱼养殖塘(10)中的草由水生植物生长带(8)及自身生长提供,水稻田(9)养有鱼、虾、蟹和鸡鸭鹅,不仅能防治病虫而且能肥田,使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再使用化肥和农药;水稻田(9)流出的水进入草鱼养殖塘(10)中为其提供大量微生物,有利于塘中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水草的生长,使塘中的草鱼获得大量生产所需的水草和矿物质;草鱼养殖塘(10)通过水管与循环水源(5)相连,通过水泵提升到循环水源(5)向养鱼池提供经过生物链自然过滤净化的活化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红潘云芳吴德清陈罗明段贵生潘卫平王裕杰潘晶
申请(专利权)人:王春红潘云芳王裕杰潘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