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与玉米套种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33694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3:51
一种甘薯与玉米套种的栽培方法,于每年四月中下旬种植,步骤为:(1)将土地翻耕后进行起垄;(2)取长度为15~20cm的甘薯苗,于垄顶栽插,栽插甘薯苗根部盖上土5~8cm,苗尾向上露出泥土3~5cm,每株甘薯苗间距18~25cm(3)播种玉米,每穴种2~3粒玉米种,盖土,两穴间间距25~30cm。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采取合理的株距和甘薯/玉米间套作的垄距,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旱地的复种指数,通过多次试验验证在甘薯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纯玉米增产50%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粮食的收入,提高了旱地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的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地膜育苗,保持育苗地的水分和温度;采用复育苗圃育苗可以提高出苗率,保证薯苗的整齐供应,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于每年四月中下旬种植,步骤为:(1)将土地翻耕后进行起垄;(2)取长度为15~20cm的甘薯苗,于垄顶栽插,栽插甘薯苗根部盖上土5~8cm,苗尾向上露出泥土3~5cm,每株甘薯苗间距18~25cm(3)播种玉米,每穴种2~3粒玉米种,盖土,两穴间间距25~30cm。本专利技术方法采取合理的株距和甘薯/玉米间套作的垄距,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旱地的复种指数,通过多次试验验证在甘薯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纯玉米增产50%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粮食的收入,提高了旱地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使用地膜育苗,保持育苗地的水分和温度;采用复育苗圃育苗可以提高出苗率,保证薯苗的整齐供应,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种植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为贯彻“高产多收”和“多种多收”并举的方针,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无荒可用地区,应以改革耕作制度,扩大复种面积,实行间作套种,改进栽培技术,提高单产为主,实行作物间混套种和扩大复种面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则是我国现阶段耕作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玉米亦称玉蜀黍、仙麦、包谷、苞米、棒子,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比水稻产量还要高。同时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种植时占地时间较长,且玉米在种植时行间距也较大,为此,玉米幼苗期还有很大一部分剩余空间得不到很好的利用。相对来说,造成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而甘薯也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时匍匐在地上居多,种植耕地上方的空间使用率较低。 近年来,玉米/甘薯种植面积的逐年缩减,在已利用的耕地资源中,普遍存在着开发利用水平低的问题,耕地复种指数不高是开发利用水平低的原因之一。甘薯间套种玉米不仅在时间上延长了土地的有效利用,而且在空间上实现了立体种植。作物套作栽培的模式是提高耕地复种指数一个有效的方法,但是传统的甘薯/玉米间套作种植栽培方法并不能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是利用作物生长收成的时间和空间差,向立体要效益,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缓解农作物争地矛盾的新技术。实行甘薯/玉米间作物套种的技术与模式研究开发,不仅解决生物质能源的原料和食用上的淡季,而且是一个兼顾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复种指数、促农增产增收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旱地甘薯与玉米间套作种植栽培方法不合理、产量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产量高、省时省力的旱地甘薯与玉米间套作种植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于每年四月中下旬种植,包含以下步骤: (I)将土地翻耕后进行起垄; (2)取长度为15?20cm的甘薯苗,于步骤(I)中的垄顶栽插,栽插甘薯苗根部盖上土 5?8cm,苗尾向上露出泥土 3?5cm,每株甘薯苗间距18?25cm ; (3)播种玉米,每穴种2?3粒玉米种,盖土,两穴间间距25?30cm。 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甘薯苗为甘薯块培育而成,步骤为: (4)在土地上混施土杂肥78000?97500Kg.hnT2,进行翻耕后起垄,垄宽87?93cm,垄高 28 ?31cm ; (5)于垄顶开沟,将预处理后的薯块于3月底至4月上旬开始排种,每薯块间间隔13?19cm,盖土 3?8cm,排种后盖地膜; (6)发芽出苗后,破膜,浇水催苗,当苗高> 30cm时剪苗复育; (7)选择靠近水源、土壤肥沃的旱地作复育采苗圃,施肥翻耕后起1.0m宽垄,开沟按株距为17?20cm插植,待甘薯苗长至20?30cm时即为种苗; 其中,步骤(3)中每隔2?3垄甘薯垄栽种一行玉米。 其中,步骤(3)中所述玉米种植在离垄底1/2垄高的垄面上。 其中,步骤(4)中所述的薯块预处理为将种薯放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中浸10?12min。 其中,步骤(I)中所述的起垄为在土地上按12000?15000Kg ^hnT2施肥后开沟,沟底施肥400?500Kg.hm_2,施后用起垄,将沟底肥用泥土翻盖上,甘薯垄间距0.8?1.3m。 其中,步骤(6)中剪苗后追施氮肥催苗,一般施尿素150Kg.hm_2。 其中,步骤(7)中所述的施肥为施腐熟优质肥22500?30000Kg.hm_2,尿素60?75Kg.hm2,过憐酸隹丐300?375Kg.hm2,硫酸钟225?300Kg.hm 2作基肥。 其中,步骤(7)中插植后10?14d中耕除草,按75?90Kg.hm_2施肥促苗快发。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方法采取合理的株距和甘薯/玉米间套作的垄距,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旱地的复种指数,本专利技术通过多次试验验证,在甘薯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纯玉米增产50%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粮食的收入,提高了旱地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使用地膜育苗,保持育苗地的水分和温度;采用复育苗圃育苗可以提高出苗率,保证薯苗的整齐供应,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甘薯与玉米套种的栽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并不受制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薯苗培育:选择适应性广,抗旱、耐瘠、耐肥水、耐贮藏的优质品种。在土地上混施土杂肥78000Kg.1ιπΓ2,进行两犁两IE后起垄,垄宽90cm,垄高28?31cm。选择薯形光滑、无伤口无病虫害的薯块。排种前将薯块放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的溶液中浸12min。然后在3月底至4月上旬按每薯间隔16cm开始排种,盖土 3?8cm,种植深度视薯大小定。为防鼠害和保温,排种后盖上宽为1.0m的地膜。薯块发芽出苗后,破膜让幼苗出头,浇水催苗,当苗高30cm时可剪苗复育;剪苗后追施尿素150Kg.hm_2催苗。然后进行复苗:以靠近水源、土壤肥沃的旱地作复育采苗圃,一般施腐熟优质肥22500Kg.hm_2,尿素73Kg.hm_2,过磷酸1丐300Kg.hnT2,硫酸钾300Kg.hnT2作基肥。起1.0m宽垄,开沟按株距为17cm插植,每公顷栽60000株左右。插植12d后中耕除草,施速效氮肥促苗快发,一般施尿素75?90Kg.hm_2,打顶促分枝以增加薯苗产量。待甘薯芽长至20?30cm时即为种苗。 种植:在土地上施优质土杂肥15000Kg.1ιπΓ2,进行两犁两耙后用牛开沟,沟底层一般施硫酸钾复合肥450Kg*hm_2,施后用牛犁地起垄,甘薯垄间距lm。四月中下旬,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栽插,株距19cm,每公顷45000株,水平插苗,苗尾向上,盖土 5?8cm,留顶部3片展开叶,即苗尾露出泥土 3?5cm ;每隔2?3垄甘薯垄栽种一行玉米,玉米种植在离垄底1/2垄高的侧垄面上。栽植薯苗的当天播种玉米,玉米株距25?30cm,每穴种2粒玉米种,每公顷23000株。栽后4?5d进行查苗,发现缺苗立即补栽.栽后15d开小沟进行追肥,施300Kg.hnT2钾肥,75Kg.hnT2尿素,施后盖土中耕6cm并除草。栽后30d对玉米中耕,施150Kg.hm_2硫酸钾复合肥,225Kg.hm_2尿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甘薯与玉米套种的栽培方法,于每年四月中下旬种植,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将土地翻耕后进行起垄; (2)取长度为15~20cm的甘薯苗,于步骤(1)中的垄顶栽插,栽插甘薯苗根部盖上土5~8cm,苗尾向上露出泥土3~5cm,每株甘薯苗间距18~25cm; (3)播种玉米,每穴种2~3粒玉米种,盖土,两穴间间距25~30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滑金锋陈天渊黄咏梅李艳青李慧峰吴翠荣银捷潘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