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垫装接结构和衬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3189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2:42
在衬垫附接结构中,衬垫容纳凹槽包括环形本体和接合部,该接合部在凸缘部的前面的平面上并在该前面的同一平面方向上从本体突出。衬垫包括环形本体和即将结合部,该即将结合部从本体突出。衬垫的本体按顺序容纳在衬垫容纳凹槽的本体中,而衬垫的即将结合部与衬垫容纳凹槽的接合部相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衬垫装接结构和衬垫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衬垫装接结构和衬垫,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构造成使得衬垫的待结合部与装接构件的接合部相接合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地,如图1和2所示,电机连接器(连接器)300包括:强电路的导电部的端子302 ;衬垫(衬垫)304,该衬垫304用于建立对壳体(即,未不出的电机壳体)的防水功能;外壳306,该外壳306具有绝缘功能;外罩308,该外罩308具有屏蔽构件的功能;橡胶塞312,该橡胶塞312用于在电线310与外壳306之间提供防水功能;屏蔽环314,该屏蔽环314用于压接电线310的编织线和外罩308以形成屏蔽电路;后保持器316,该后保持器316具有防止橡胶塞312脱落的功能;隐藏板318,该隐藏板318用于覆盖装接至壳体的螺栓;以及辅助螺栓320,该辅助螺栓320在插入或取出连接器时使用。 在传统的衬垫装接结构322中,通过使用安装在外壳306上的衬垫304,将上述壳体和外壳306的各个结合面互相密封。即,环状衬垫304在其内侧是防水的。 注意,例如,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公布N0.2007-207681)被列举为关于传统衬垫装接结构的现有技术文献。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布N0.2007-207681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 同时,在用于EV(电动车辆)、HEV(混合电动车辆)等的连接器中,防水性能是必需要求的(即,需要防水功能)。然而,由于用于实现防水功能的诸如衬垫的橡胶制品在连接器的运输或组装操作期间已经分离或外翻,所以存在橡胶产品未停留在正常位置的可能。结果,存在在这样的连接器中不能确保防水功能的情况。 然后,如图3和4所示,凸起326设置在衬垫304的环状本体(S卩,实现密封功能的本体)324中,并且另外,通孔328形成在凸起326中。同时,在外壳306中,凸起332设置在用于容纳衬垫304的凹槽330中。 由此,上述结构构造成在该衬垫304置于外壳306中的状态下以凸起332穿过通孔328的布置而防止上述衬垫304的分离或外翻。 在传统衬垫装接结构332中,构造成使得衬垫304难以在图3的箭头A3a、A3b示出的方向上从外壳306脱开。另一方面,由于凸起332和通孔328 —起成形为柱形,所以衬垫304容易地在图4的箭头A4示出的方向上从外壳306中脱离。 S卩,传统的衬垫装接结构332面临衬垫可能在连接器的运输或组装操作期间,由通过操作者的手指等的外部力,而从外壳中脱离的问题。 在上述问题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衬垫装接结构和一种衬垫,尽管在连接器的运输或组装操作期间衬垫装接结构或衬垫承受通过操作者的手指等的外部力,这两者也都能够防止衬垫从外壳中脱离。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衬垫装接结构,包括:装接构件,该装接构件抵接到配合构件的对接面上,该装接构件具有凸缘部和衬垫容纳凹槽,该衬垫容纳凹槽形成在所述凸缘部的前面上;和衬垫,该衬垫容纳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中,以密封所述配合构件与凸缘部之间的边界,所述衬垫由弹性材料制成,其中,所述衬垫容纳凹槽包括环状本体和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前面的面上从所述本体突出,并还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前面的同一平面方向上从所述本体突出,所述衬垫包括环状本体和待接合部,该待接合部从所述本体突出,并且当所述衬垫容纳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中时,所述衬垫的所述本体容纳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的所述本体中,同时所述衬垫的所述待接合部配合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的所述接合部内,然后与所述接合部相接合。 在所述衬垫容纳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中的状态下,所述衬垫装接结构可以构造成使得防止所述衬垫的所述待接合部的基端侧部分从所述凸缘部向前移动。 在所述衬垫装接结构中,所述衬垫容纳凹槽的所述接合部的基端部分可以具有一宽度,该宽度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中的深点处较宽、并且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中的浅点处较窄。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衬垫,包括:本体,该本体形成为环状;和多个待接合部,该多个待接合部从所述本体突出,其中,每个所述待接合部都包括基端侧部分和先端侧部分,所述先端侧部分的截面大于所述基端侧部分的截面,所述各个待接合部在所述本体的纵向方向上互相隔开,并且所述各个待接合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侧,并且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开口面的平面上。 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和第二方面,实现了尽管衬垫装接结构或衬垫在连接器的运输或组装操作期间受到通过操作者的手指等的外部力,也使衬垫装接结构和衬垫两者都能够防止衬垫从外壳中分离的配置成为可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传统的衬垫装接结构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采用传统的安装结构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连接器的在图1的箭头F3的方向上的视图; 图4是沿图3的线F4-F4截取的剖视图。然而注意,衬垫是从凸缘部脱离的; 图5是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衬垫装接结构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采用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相关的衬垫装接结构的连接器从电机壳体脱离的状态(a)和连接器装接到壳体的状态(b)的透视图; 图7是采用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相关的衬垫装接结构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连接器的在图5的箭头F8方向上的视图; 图9是图8的F9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0是示出沿图9的线F10-F10截取的截面的视图; 图11是示出沿图9的线Fll-Fll截取的截面的视图; 图12是示出在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相关的衬垫装接结构中采用的衬垫的构造原理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2的F13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4是衬垫的在图13的箭头F14的方向上的视图; 图15是衬垫的在图13的箭头F15-F15的方向上的视图; 图16是图12的F16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7是对应于图10的、与修改例相关的衬垫置于衬垫容纳凹槽中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6和7所示,采用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相关的用于安装衬垫的结构(衬垫装接结构)I的连接器(例如电机连接器)3包括LA端子5、衬垫(垫圈)7、外壳9、外罩11、屏蔽环13和后保持器15。 LA端子5布置在电缆21的导线上,用作强电路的导体部。衬垫(第一衬垫)7构造成在外罩11布置在图6的壳体(例如,电机壳体)23上的状态下在外罩11与壳体23之间实现防水功能。 外壳9是具有绝缘功能的构件,而外罩11是具有作为屏蔽构件的功能的构件。衬垫(第二衬垫)17是用于确保外壳9与外罩11之间的屏蔽功能的构件,而橡胶塞19是用于确保电缆21与外壳9之间的屏蔽功能的各个构件。 屏蔽环13是用于压接电缆21的编织线和外罩11以形成屏蔽电路的构件,而后保持器15是用于防止橡胶塞19从电缆脱落的构件。通过使用穿过形成在外罩11的凸缘部25中的通孔27的螺栓29,将连接器3 —体地装接于壳体23 (见图5和6)。 这里,现在通过参考附图8详细描述衬垫装接结构(例如,防水衬垫的安装结构)1。为便于说明,可提供定义:将衬垫装接结构I中的一个指定的方向定义为“横向方向”;将与横向垂直的另一个指定的方向定义为“竖直方向”;并且将与横向方向和竖直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衬垫装接结构,包括:装接构件,该装接构件抵接到配合构件的对接面上,该装接构件具有:凸缘部;和衬垫容纳凹槽,该衬垫容纳凹槽形成在所述凸缘部的前面上;以及衬垫,该衬垫容纳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中,以密封所述配合构件与所述凸缘部之间的边界,该衬垫由弹性材料制成,其中,所述衬垫容纳凹槽包括环状本体和接合部,该接合部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前面的平面上从所述本体突出,并还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前面的同一平面方向上从所述本体突出,所述衬垫包括环状本体和待结合部,该待接合部从所述本体突出,并且当所述衬垫容纳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中时,所述衬垫的所述本体容纳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的所述本体中,同时所述衬垫的所述待接合部配合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的所述接合部内并且然后与所述接合部相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5.10 JP 2012-1083381.一种衬垫装接结构,包括: 装接构件,该装接构件抵接到配合构件的对接面上,该装接构件具有:凸缘部;和衬垫容纳凹槽,该衬垫容纳凹槽形成在所述凸缘部的前面上;以及 衬垫,该衬垫容纳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中,以密封所述配合构件与所述凸缘部之间的边界,该衬垫由弹性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衬垫容纳凹槽包括环状本体和接合部,该接合部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前面的平面上从所述本体突出,并还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前面的同一平面方向上从所述本体突出, 所述衬垫包括环状本体和待结合部,该待接合部从所述本体突出,并且 当所述衬垫容纳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中时,所述衬垫的所述本体容纳在所述衬垫容纳凹槽的所述本体中,同时所述衬垫的所述待接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河村旭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