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定高效处理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方法,属于污水生物处理
,具体是城市生活污水首先进入半硝化反应器,将50%~70%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出水进入部分反硝化反应器利用外加碳源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含有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出水通过厌氧氨氧化反应得到去除。本专利技术利用部分反硝化实现较高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节约运行成本和费用,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稳定的城市污水脱氮途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不仅影响饮用水水质也成为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给人们身体健康、水域生态环境、旅游观光及水产养殖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防止水体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考虑到水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污水氮(N)、磷(P)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我国也对污水排放N、P的指标做了进一步的提高,采用传统的脱氮方法不仅运行费用高,其污水脱氮效率并不能满足严格的排放标准,迫切需求经济、稳定、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方法。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荷兰Delft技术大学开发的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指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微生物直接以NO2‐为电子受体,以氨氮(NH4+‐N)为电子供体,将两种氮素同时转化为氮气的生物反应过程。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它不需要外加有机碳源、污泥产量少、完全不需要氧气、节省了大量的运行费用,不需要酸碱中和剂,避免二次污染,是目前经济、高效的生物脱氮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厌氧 ...
【技术保护点】
半硝化/部分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城市生活污水水箱(1)、半硝化反应器(2)、第一中间水箱(3)、部分反硝化反应器(4)、外加碳源储备箱(5)、部分反硝化在线监测及控制系统(6)、第二中间水箱(7)、厌氧氨氧化反应器(8);城市生活污水水箱(1)通过第一蠕动泵(2.1)与半硝化反应器(2)进水口相连;半硝化反应器出水管与第一中间水箱(3)相连;第一中间水箱通过第二蠕动泵(4.1)与部分反硝化反应器(4)进水口相连;外加碳源储备箱(5)通过碳源投加蠕动泵(5.1)与部分反硝化反应器相连;部分反硝化反应器出水管与第二中间水箱(7)相连;第二中间水箱通过第三蠕动泵(8.1)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8)进水口相连;所述的半硝化反应器(2)设有第一搅拌装置(2.2)和第一出水口(2.3),反应器底部设有曝气头(2.4),空气泵(2.5)通过气体流量计(2.6)与曝气头相连;所述的部分反硝化反应器设有第二搅拌装置(4.2)和第二出水口(4.3),反应器内部设有pH探头(6.1);厌氧氨氧化反应器(8)设有第三搅拌装置(8.2)、温度控制装置(8.3)和第三出水 ...
【技术特征摘要】
1.半硝化/部分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装置,其特征
在于,包括:城市生活污水水箱(1)、半硝化反应器(2)、第一中间水箱(3)、
部分反硝化反应器(4)、外加碳源储备箱(5)、部分反硝化在线监测及控制系统
(6)、第二中间水箱(7)、厌氧氨氧化反应器(8);
城市生活污水水箱(1)通过第一蠕动泵(2.1)与半硝化反应器(2)进水
口相连;半硝化反应器出水管与第一中间水箱(3)相连;第一中间水箱通过第
二蠕动泵(4.1)与部分反硝化反应器(4)进水口相连;外加碳源储备箱(5)
通过碳源投加蠕动泵(5.1)与部分反硝化反应器相连;部分反硝化反应器出水
管与第二中间水箱(7)相连;第二中间水箱通过第三蠕动泵(8.1)与厌氧氨氧
化反应器(8)进水口相连;
所述的半硝化反应器(2)设有第一搅拌装置(2.2)和第一出水口(2.3),
反应器底部设有曝气头(2.4),空气泵(2.5)通过气体流量计(2.6)与曝气头
相连;
所述的部分反硝化反应器设有第二搅拌装置(4.2)和第二出水口(4.3),反
应器内部设有pH探头(6.1);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8)设有第三搅拌装置(8.2)、温度控制装置(8.3)和
第三出水口(8.4);
所述的部分反硝化在线监测及控制系统(6)包括pH探头(6.1)、pH测定
仪主机(6.2)、计算机(6.4),pH探头与pH测定仪主机相连,pH测定仪主机采
集的数据通过数据线传送至计算机,计算机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搅拌装置时控开
关相连,控制和调节第二搅拌装置的开关。
2.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进行半硝化/部分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低碳
氮比城市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系统启动:接种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于半硝化反应器(2)中,使反应器内
污泥浓度为2500~4000mg/L,每周期曝气1~4h,溶解氧浓度控制为2.0~4.0mg/L,
沉淀30~60min,沉淀后排水,排水比为30%~70%,当半硝化反应器出水氨氮与
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之比在1:1~1:1.5之间时,半硝化反应器启动结束;当半硝
化反应器出水氨氮与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之比低于1:1时,通过在1~4h范围内
减少曝气时间,使浓度之比在1:1~1:1.5范围内;当半硝化反应器出水氨氮与硝
\t酸盐氮的质量浓度之比高于1:1时,通过在1~4h范围内增加曝气时间,使浓度
之比在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永臻,杜睿,操沈彬,王淑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