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车顶结构以及具有该活动车顶结构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291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活动车顶结构以及具有该活动车顶结构的车辆,该活动车顶结构包括:导轨,其设置于左右车顶侧部;顶篷,其沿着导轨滑动且可折叠;顶篷由可卸下的内侧顶篷部、与可装卸地安装有内侧顶篷部且在受导轨的引导而滑动的外侧顶篷部相结合而构成,或者,顶篷具有:将下侧顶篷层安装在下侧框架构件上而形成的顶篷基部、和将上侧顶篷层安装到上侧框架构件上而形成的上侧顶篷部,在上侧框架构件和下侧框架构件当中的一者上设有卡合部,而在另一者上设有作为卡合接受部的槽部,将卡合部嵌入槽部中,将上侧顶篷部可装卸地安装于顶篷基部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构成为通过顶篷的折叠可对设置于车辆车顶上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车辆的活动车顶(sliding roof)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容易对顶篷层(cover sheet)进行更换的活动车顶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使车辆空间更明亮、更容易摄取外部空气,已知有作为车辆车顶结构的活动车顶结构(例如日本特开1994-183263号公报)。在该车顶结构中,将开口部划分为左右车顶侧部、车顶前部和车顶后部,安装有在称为顶篷层的布层上穿入骨架而构成的顶篷。此时,骨架构件的两端部可滑动地插入左右车顶侧部的导轨中。可通过使骨架构件的两端部在车顶侧部的导轨上进行滑动,来使顶篷层展开而将开口部关闭,反之可通过对顶篷层进行蛇曲式的折叠来将开口部打开。顶篷层的展开和折叠有电动方式、手动方式。具有这样活动车顶结构的车辆通过车顶的开闭,赋予驾驶员、同乘者开阔感,另外车顶的设计也可吸引他人的关注,与不打开车顶的车辆相比更具付加价值。但是,在具有活动车顶结构的车辆中,每次安装顶篷时,若不对车辆进行拆解,则无法更换顶篷层。因此,用户不能选择购入具有符合自己喜好的颜色、图案的顶篷层的活动车顶型车辆。换句话说,用户也有时不得不选择购入顶篷层的颜色、图案不符合自己喜好的活动车顶型车辆。因此,可考虑由购入者预先选好顶篷层的颜色、图案,再-->定制按照购入者要求的活动车顶型车辆来交付到购入者手中。但是,不仅交车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还增加生产成本,因而没能实现。假如即使采用了这样的生产模式,用户在购入活动车顶型车辆后,自己也无法对顶篷层进行更换。例如用户也无法在平日里和周末对顶篷层进行更换。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当顶篷层发生破损、老化时,无法简单地对其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用户的喜好、驾驶时间或出行目的地等可更换顶篷层的活动车顶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活动车顶结构的构成包括:导轨,其设置于车辆的左右车顶侧部;顶篷,其沿着导轨滑动并可折叠;顶篷包括:可卸下的第1顶篷部;第2顶篷部,其可装卸地安装有第1顶篷部且在导轨上滑动。具体的第1技术方案是,该活动车顶结构包括:导轨,其设置于左右车顶侧部;顶篷,其沿着导轨滑动并可折叠;顶篷通过使可卸下的内侧顶篷部与可装卸地安装有内侧顶篷部且在导轨上滑动的外侧顶篷部相结合而构成,内侧顶篷部由以下构成:内框架构件,其呈大致矩形框状;多个骨架构件,其沿着车宽度方向架设于内框架构件;上下一对顶篷层,其铺设于内框架构件上;外侧顶篷部由以下构成:外框架构件,其围绕内框架构件而呈大致矩形框状;多个滑动构件,其在车宽度方向朝外配置;上下一对顶篷层,其铺设在所述多个滑动构件与上述外框架构件之间;在内框架构件和外框架构件当中一-->者的相对部上具有槽部,而在另一者的相对部上具有卡合部,将卡合部嵌入槽部中而将内侧顶篷部可装卸地安装于外侧顶篷部上。在该构成中,骨架构件通过关节部将一对棒状构件连接起来,并且使该一对棒状构件中的与关节部相反侧的端部不向上方转动。在内框架构件和外框架构件的左右侧部中,与车顶侧部相对的左右侧部因薄壁部与厚壁部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连续相连而具有起伏,而使顶篷容易折叠起来。具有开口部的固定件一边使内框架构件与外框架构件结合起来,一边沿着内框架构件和外框架构件滑动,由此将内侧顶篷部安装于外侧顶篷部上。具体的第2技术方案是,该活动车顶结构包括:导轨,其设置于左右车顶侧部;顶篷,其沿着导轨滑动并可折叠;顶篷具有:将下侧顶篷层铺设在下侧框架构件上而形成的顶篷基部、和将上侧顶篷层铺设在上侧框架构件上而形成的上侧顶篷部;在上侧框架构件和下侧框架构件当中的一者上设置卡合部,在另一者上设置卡合接受部,将卡合部嵌入卡合接受部中而将顶篷基部可装卸地安装于上侧顶篷部上。在该构成中,卡合接受部是指以呈环绕状形成于下侧框架构件上的槽部,卡合部以截面呈凸状地形成于上侧框架构件上,将卡合部嵌入槽部中。下侧框架构件中的配设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左右框架部因薄壁部与厚壁部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连续相连而具有起伏,而使顶篷容易被折叠。在薄壁部和厚壁部当中的每隔一个薄壁部,左右框架部在车顶侧部侧配设有滑动构件;在左框架部与右框架部之间,薄-->壁部和厚壁部当中的每隔一个薄壁部上架设有骨架构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活动车顶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活动车顶结构处于剥离了上侧顶篷部的状态下的沿着车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从车宽度方向观察下侧框架构件的示意图。图4是从车宽度方向观察处于顶篷折叠起来的状态下的顶篷基部和上侧顶篷部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活动车顶结构的车辆的立体图。图6是沿着图5的A-A线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内侧顶篷部与外侧顶篷部相卡合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顶篷的滑动构件沿着导轨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滑动时的情形的侧视图。图9的(A)是表示骨架构件的关节部处于连结状态的图;图9的(B)是骨架构件的关节部的分解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6的剖视图。图11的(A)是从后方观察图10中所示的固定件的立体图;图11的(B)是将固定件表背翻转从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由固定件使内侧顶篷部与外侧顶篷部的内周缘部一体化的工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活动车顶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活动车顶结构处于剥离了上侧顶篷部状态下的沿车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图中的附图标记Up、Fr和LH分别表示上方、前方和左方。如图1所示,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活动车顶结构应用到活动车顶型车辆1、即使用顶篷2对设置于车顶的开口部3进行开闭的活动车顶型车辆1上。在此,车顶的开口部3由车顶前部4a、左右车顶侧部4b、4c和车顶后部4d围成大致矩形状而划分。在左右车顶侧部4b、4c上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设置有导轨5a、5b,通过使顶篷2的滑动构件6、6在导轨5a、5b上滑动而将顶篷2折叠起来以将开口部3打开,或者通过使顶篷2展开来将开口部3关闭。另外,导轨5a、5b左右一对以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相互相对的方式配设在车顶侧部4b、4c上。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导轨5a、5b的朝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截面具有向上折曲的钩状,其端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顶篷2上的朝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安装有一对滑动构件6。滑动构件6的前端部具有与导轨5a、5b结构相对应地向下折曲的钩部。这些钩部可与导轨5a、5b相卡合,且不脱出地在导轨5a、5b上滑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顶篷2由顶篷基部7和上侧顶篷部8构成,该上侧顶篷部8可装卸地安装于顶篷基部7上。如图2所示,将下侧顶篷层9铺设到下侧框架构件10上、将上侧顶篷层8a铺设到上侧框架构件14上而构成顶篷基部7,并在上侧框架构件14和下侧框架构件10当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卡合部14a,在另一者上设置有作为卡合接受部的槽部12。对上侧顶篷部8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上侧顶篷部8包括上侧顶篷层8a和上侧框架构件14,上侧顶篷层8a铺设在上侧框架构件14上,上侧框架构件14围成矩形状而形成框状。上侧顶篷层8a由具有挠性和防水性的强韧性片材形成。在上侧框架构件14的底部设置有向下侧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活动车顶结构,其中,该活动车顶结构包括: 导轨,其设置于车辆的左右车顶侧部;顶篷,其沿着该导轨滑动并可折叠; 上述顶篷包括:可卸下的第1顶篷部;第2顶篷部,其可装卸地安装有第1顶篷部且可在上述导轨上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0-23 2007-275817;JP 2007-10-23 2007-275811.一种车辆的活动车顶结构,其中,该活动车顶结构包括:导轨,其设置于车辆的左右车顶侧部;顶篷,其沿着该导轨滑动并可折叠;上述顶篷包括:可卸下的第1顶篷部;第2顶篷部,其可装卸地安装有第1顶篷部且可在上述导轨上滑动。2.一种活动车顶结构,其中,该活动车顶结构包括:导轨,其设置于左右车顶侧部;顶篷,其沿着该导轨滑动并可折叠;上述顶篷由可卸下的内侧顶篷部与可装卸地安装有上述内侧顶篷部且在上述导轨上滑动的外侧顶篷部相结合而构成,上述内侧顶篷部由以下构成:内框架构件,其呈大致矩形框状;多个骨架构件,其沿着车宽度方向而架设于该内框架构件;上下一对顶篷层,其铺设于上述内框架构件上;上述外侧顶篷部由以下构成:外框架构件,其围绕上述内框架构件、呈大致矩形框状;多个滑动构件,其在车宽度方向朝外配设;上下一对顶篷层,其铺设在所述多个滑动构件与上述外框架构件之间,在上述内框架构件和外框架构件当中一者的相对部上具有槽部,而在另一者的相对部上具有卡合部,将上述卡合部嵌入上述槽部中,从而将上述内侧顶篷部可装卸地安装于上述外侧顶篷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骨架构件通过关节部将一对棒状构件连接起来,并且使该一对棒状构件中的与上述关节部相反侧的端部不向上方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车顶结构,在上述内框架构-->件和上述外框架构件的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岛亮达
申请(专利权)人:关东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