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疫复合物吸附细胞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2704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疫复合物吸附细胞的制作方法,步骤包括载体构建、病毒包装制作、永生化B淋巴细胞制作和基因转染,本发明专利技术制作出了一套分别携带有特定基因的永生化的细胞,具有永生化(无限增殖分裂能力)和表达某一种免疫复合物受体于细胞表面的能力,通过扩增培养的细胞,建立免疫复合物分析组合,一次可以对血液或者身体组织的各种免疫复合物进行识别、分类、定量。还具有低成本无限增殖、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等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永生化的B淋巴细胞,该B淋巴细胞是能稳定表达一种免疫复合物受体基因,并且该受体能在细胞膜上存在,并能结合细胞外的对应的一种免疫复合物,并不局限于永生化B细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胞制作的方法,具体是。
技术介绍
免疫复合物:抗体与抗原结合所得到的一种复合物称为免疫复合物,是由各种免 疫细胞吞噬细菌,病毒,致敏物质共同死亡后结合而形成的,所以又称抗原一抗体复合物。 它在正常情况下,小分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被肾小球滤过排出,大分子不溶免疫复合物被 巨噬细胞吞噬消灭,这是机体防御机制的一部分。但在某些情况下,抗原与抗体在体内形成 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基底部,从而激活补体,被激活的补体,发挥溶解细菌、病毒、 肿瘤细胞等作用。 永生化细胞:一种细胞生物学术语。指动物细胞脱分化失败,受到病毒感染,外源 恶意代码转染,辐射或药剂作用后,细胞分裂次数限制机制和DNA检查-自毁机制失灵,导 致具有无限分裂生长的能力的过程。细胞永生化是癌变的必经途径。 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的物质称为免疫复合物。由于免疫复合物能在循环血液 中检测到,故亦称之为循环免疫复合物。它和补体、其他免疫活性物质结合,沉积在血管壁, 可导致组织损伤及血管炎,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如红斑狼疮。免疫复合物在体内存在有两种 方式,一是存在于血液中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一是组织中固定的免疫复合物。免疫复 合物的检测技术可分为抗原特异性方法和非抗原特异性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免疫复合 物中的抗原性质不太清楚或非常复杂,所以抗原特异性方法并不常用。 根据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抗原-抗体的已知或未知的将CIC分为两大类,前者为特 异性免疫复合物(如乙型肝炎的HBsAg-抗-HBs,甲状腺蛋白抗原-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形成 的免疫复合物);后者为非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如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抗原与抗体在体内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基底部,从而激活补体,被激 活的补体,发挥溶解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作用。 免疫复合物的疾病有: 1)血清病:是由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壁,补体、吞噬细胞参与反应所 致。 2)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炎:是由链球菌可溶性抗原与抗体结合,沉积于肾小球基 底膜,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释放各种酶类损伤肾小球所致。 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类风湿因子与免疫球蛋白IgG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关节骨膜、皮下组织等处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等。 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疾病的一种,其病理机制还未明确,但 患者血清中常含有多种自身抗体和大量致病性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 μ Lating immune complexes,CIC),CIC的出现会激活补体,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以及其他血 管外组织中,造成炎症反应和免疫病理损伤。 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技术可分为抗原特异性方法和非抗原特异性方法。在大多数情 况下,免疫复合物中的抗原性质不太清楚或非常复杂,所以抗原特异性方法并不常用。根据 免疫复合物的物理学、免疫学和生物学特性,已经设计出很多检测CIC的方法。 (一)物理测定法 L聚乙二醇法 聚乙二醇(PEG)是乙二醇聚合而成的无电荷形多糖分子,分子量变化范围较大, 常用的分子量是6000。用3%?4%浓度的PEG可以选择性地将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淀下 来,其作用机制尚不甚清楚。将PEG溶液与待检血清混合,置4°C冰箱过夜后离心,将沉淀物 用PEG溶液充分洗涤,重新溶解于0. Olmol/L的NaOH中,在波长280nm下测量溶液的吸光 度;也可利用散射比浊法直接测定PEG沉淀的免疫复合物;以不同浓度的热聚合IgG作为 参考标准来计算CIC的含量。 聚乙二醇法简单易行,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但此法易受多种大分子蛋白和温度 的干扰,特异性稍差。PEG法还特别适用于沉淀获得CIC,再进行解离分析其中的抗原与抗 体。 2.冷球蛋白测定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血清中的免疫复合物具有可逆性冷沉淀的特 性,于4°C冰箱中放置1?3天可自发地沉淀下来(参见第二十六章);此种情况多见于冷 球蛋白血症,所涉及的抗原包括自身的IgG、IgM、核苷酸、肿瘤相关抗原、肾小管上皮、甲状 腺球蛋白、红细胞基质等,还有外源性抗原如乙肝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牛白蛋白和马 蛋白等。 (二)补体相关测定法 IgG和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重链CH2区的补体结合点暴露,可以固定Clq并 激活补体的系列反应,这是利用补体有关技术检测免疫复合物的基础。 I. Clq结合试验将待检血清先行加热56°C 30min,以灭活其中的补体和破坏已与 CIC结合的Clq,空出补体结合点。CIC与Clq的结合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常用的有以下 3种。 (1)液相法:先将同位素标记的Clq与灭活过的血清标本混合作用,再加入0. 5% (终浓度)的PEG将结合了 Clq的CIC沉淀下来,通过检测沉淀物中的放射活性来计算CIC 的含量。 (2)固相法:先将Clq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加入待检血清使CIC与Clq结合,再 加入同位标记的或酶标记的抗人IgG或SPA,最后检测其放射活性或酶活性。 (3) Clq偏离试验:先将同位素标记的Clq与灭活的血清标本混合,再加抗体致敏 的绵羊红细胞,温育后离心,检测红细胞上的放射活性。红细胞的放射活性与免疫复合物的 量呈负相关。 2.补体试验本法的原理类似补体结合试验。将一定量的补体(多为混合豚鼠血 清)与灭活的待检血清混合温育,反应后加入致敏绵羊红细胞。如出现溶血表示血清中没 有CIC存在;不溶血说明标本中有CIC存在。将血清标本做不同稀释,并与已知的热聚合 IgG作对照,可以计算出CIC的含量。本方法的灵敏度较高,且易于在一般实验室开展,不足 之处是特异性较差。 3.胶固素结合试验胶固素(conglutinin)是牛血清中的一种正常蛋白,能与C3d 特异性结合;体内与补体结合的CIC都带有C3d,因此胶固素可与CIC结合。用一定量的胶 固素包被塑料管,往管中加入稀释的血清标本,温育后再加入同位素标记或酶标记的抗人 IgG抗体,最后检测各管的放射活性或酶活性,计算CIC的含量。 胶固素性质稳定、容易保存、来源方便、价格便宜,检测方法也不复杂,便于推广。 本法的不足是只能检出已结合补体的CIC,但不论何种激活途径都一样检出,并可用作CIC 分离。 (三)抗球蛋白测定法 类风湿因子(RF)为抗IgG的自身抗体,与变性IgG、热聚合IgG和IC都有较强的 亲和力。单克隆RF(mRF)可从待发性冷球蛋白血症的血清中提取,多克隆RF(pRF)可从类 风湿性关节炎的血清中提取。用mRF比pRF的敏感性更高一些。 I. mRF固相抑制试验将mRF吸附于固相载体上,随后加入血清标本,再加入同位素 标记的可溶性热聚合IgG。如果标本中含有1C,固相mRF已与IC结合,热聚合IgG与mRF 的结合使被抑制,所以固相中的放射活性与CIC的含量呈负相关。 也可用同位素标记的mRF先与血清标本反应,再加入热聚合IgG附着的琼脂糖珠, 温育并离心洗涤后测量沉淀物的放射强度,测定值与CIC的含量呈负相关。此法的敏感性 比前法更高一些。 2. pRF胶乳凝集抑制试验将pRF与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疫复合物吸附细胞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载体构建、病毒包装制作、永生化B淋巴细胞制作和基因转染,所述载体构建的步骤为:(1.1)设计三个基因,分别是CR1、CR2和CD93;这三个基因是补体系统的膜上信号蛋白受体,且分别结合血液中的C3b、C3d和C1q补体蛋白,起到捕获作用;设计引物为:CR1上游引物序列:5’‑CTCGAGCGGAGCACAATGATTGGTCA‑3’CR1下游引物序列:5’‑CCTAGG TGGCTCCTTTCCCACCAAAA‑3’CR2上游引物序列:5’‑CTCGAGGGGTCTCGGAACGCATCC‑3’CR2下游引物序列:5’‑CCTAGGTCCAAGCAATGAGGCACACA‑3’CD93上游引物序列:5’‑CTCGAGGCCACACAGAGACCGGG‑3’CD93下游引物序列:5’‑CCTAGGTGTCTCTAGGGCCACCTCAC‑3’。(1.2)DNA提取为了克隆出全长的CR1、CR2和CD93序列,使用DNA抽屉试剂盒从海拉细胞中抽提出DNA,再以上述引物为模板,通过PCR反应分别克隆出三个基因的基因片段;(1.3)质粒构建和扩增、获取根据现代生物分子技术,通过酶切酶连技术,将pLVX‑IRES‑Neo从XhoI和BamHI酶切位点切开,再使用连接酶将之前获得的基因片段连接到pLVX‑IRES‑Neo中;将pLVX‑IRES‑Neo转入感受态菌株中,扩增培养,最后抽提感受态菌株的质粒;所述XhoI酶切位点序列为:CTCGAG;BamHI酶切位点序列为:GGATCC。...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免疫复合物吸附细胞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载体构建、病毒包装制 作、永生化B淋巴细胞制作和基因转染, 所述载体构建的步骤为: (1. 1)设计三个基因,分别是CR1、CR2和⑶93 ;这三个基因是补体系统的膜上信号蛋白 受体,且分别结合血液中的C3b、C3d和Clq补体蛋白,起到捕获作用; 设计引物为: CR1 上游引物序列:5' -CTCGAGCGGAGCACAATGATTGGTCA-3' CR1 下游引物序列:5' -CCTAGG TGGCTCCTTTCCCACCAAAA-3' CR2 上游引物序列:5' -CTCGAGGGGTCTCGGAACGCATCC-3' CR2 下游引物序列:5' -CCTAGGTCCAAGCAATGAGGCACACA-3' CD93 上游引物序列:5' -CTCGAGGCCACACAGAGACCGGG-3' CD93 下游引物序列:5' -CCTAGGTGTCTCTAGGGCCACCTCAC-3'。 (1. 2)DNA 提取 为了克隆出全长的CR1、CR2和CD93序列,使用DNA抽屉试剂盒从海拉细胞中抽提出 DNA,再以上述引物为模板,通过PCR反应分别克隆出三个基因的基因片段; (1.3)质粒构建和扩增、获取 根据现代生物分子技术,通过酶切酶连技术,将pLVX-IRES-Neo从Xhol和BamHI 酶切位点切开,再使用连接酶将之前获得的基因片段连接到pLVX-IRES-Neo中;将 pLVX-IRES-Neo转入感受态菌株中,扩增培养,最后抽提感受态菌株的质粒;所述Xhol酶切 位点序列为:CTCGAG ;BamHI酶切位点序列为:GGATCC。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复合物吸附细胞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 中所述的PCR反应的体系为:2μ 1 PCR缓冲液,2μ llOmM dNTP和0. 25U exTaq聚合酶;PCR 扩增程序:先941:、3〇8,581:、3〇8,741:、5〇8,35个循环;然后721:,1〇1^1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复合物吸附细胞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lq、 C3b和C3d受体基因,分别在基因上游引物序列的5'端加入了 Xhol酶切位点,在下游引物 序列5'端加入了 BamHI酶切位点。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复合物吸附细胞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hol 酶切位点和BamHI酶切位点分别对应载体pLVX-IRES-Neo的两个相同的酶切位点。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复合物吸附细胞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毒 包装制作的步骤为: (2. 1)293FT细胞培养 293?1'细胞用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01^11培养基,在371:饱和湿度、含5%〇)2的孵 箱中培养; 用0. 25%胰蛋白酶消化对数生长期的293FT细胞,以含10%血清的培养基调整细胞密 度为1. 07个细胞,重新接种于10cm细胞培养皿内,37°C、5% C02培养箱内培养,待细胞汇合 度达90%时即可用于转染; (2. 2)转染293FT细胞 (2. 2. 1)转染前2小时,更换新鲜不含双抗的含10% FBS的完全培养基; (2. 2. 2)向一灭菌离心管中加入所制备的三种DNA溶液,按照10 μ g,6. 5 μ g,3. 5 μ g, 2· 5 μ g 的分别把 pLVX-IRES-Neo 加入到 1500 μ L OPTI-MEM 内混匀; (2· 2· 3)将 Lipo2000 试剂轻轻摇匀,取 35 μ L Lipo2000 加入到 1500 μ L OPTI-MEM 内 混匀,两者迅速混合; (2. 2. 4)混合后,室温静止15分钟,以便形成以DNA与Lip〇2000稀释液的转染复合物; (2. 2. 5)将DNA与Lipo2000稀释液的转染复合物逐滴加入到培养皿内,在37°C饱和湿 度、含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银沙张万明朱海强邹义洲许澎刘彩云袁炳秋吴小宁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赢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