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集网,其除一般的网头、网兜、网杆外,至少还具有防磨框、内胆网、外网衣、定量框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采集网,其除一般的网头、网兜、网杆外,至少还具有防磨框、内胆网、外网衣、定量框的一种或多种。【专利说明】采集网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生生物采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内陆水域底栖动物的采集网。
技术介绍
底栖动物(Zoobenthos,Benthic animals)是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主要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一般包括水生环节动物、水生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底栖动物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分部、以及对水体单位面积上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作出比较可靠的估计,从而为水体中底层鱼类的放养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还可以用这些调查数据评述水体的污染程度。 在采集、分析底栖动物时,D-型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底栖动物采样工具,其既可以进行定性采集、又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索伯网进行定量采集,同时还可以与彼得逊采泥器配合使用,对彼得逊采泥器采集上来的底泥进行筛洗,以获取底栖动物,因此其在底栖动物采集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采集工具。 在结构组成上,如图1所示,现有的D-型网一般由网头2、网兜(网身)3及网杆I构成,网头2 —般为木质、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等较硬的材质制成,由平直的底边和两侧边围成闭合的框状,在两侧边相接处与网杆I相连。网兜3—般为圆锥或袋状,通常采用棉纶材质,以便收集和过滤底栖动物。D-型网的网兜3与网头2连接时,通常是将网兜口部的材料以包裹的方式卷绕过网头2,然后再通过缝合或粘合等固定方式接合于网兜3本身上,从而使网兜3固定于网头2。 依据实际条件,通常选择湖泊、水库的岸边进行采样,且采样点尽量为卵石较多、或水生高等植物密集或沉水植物丰富的浅水区或泥沙底岸边,而且一般每个采样点要重复多次采样。实际采集时,手持网杆1,将网头2深入水底,以“刺”、“抄”、“刮”等动作来进行采集作业。其中,“刺”和“抄”一般指在缓流区中大型水生植物往往会占据很大面积的生境,对此区域采样时,可将网头2直接刺入大型水生植物的底部,沿着其生长方向,边摇动水生植物边挪动网头2 ;或者是在静水区域采样时,用脚将底质搅起,此时用网头将悬浮在水层中的底栖动物抄入网兜3内。“刮” 一般指在松软底质时,使网头2紧贴河底,并推动网头2前移,将河底一定厚度的底质全部刮入网身内,当底质为卵石底质时,使网头2紧贴河底,用铁铲或铁耙将网口前一定面积的底质及底栖动物全部采入网身内。 在使用D-型网进行采样时,当底质为卵石时,大量卵石会进入网兜内,在后续的底栖动物分拣过程中,需要首先将大个的卵石逐一从桶内分拣出去,否则不利于对桶内底质的搅动,该过程较为繁琐费时,同时,大量卵石进入网兜内,对网兜的拉扯作用力较大,也会减小网兜的使用寿命。 此外,当在水底拖行D-型网时,网兜会与水底摩擦而造成网兜的磨损,特别是已装有采集物的网兜在采集物的重力作用下与水底产生较为严重的摩擦,特别是当水底为卵石时,网兜的磨损更为严重,会大大减小网兜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以“刺”、“刮”等方式进行采样时,对卷绕于网头底边处的网兜材料磨损较为严重,容易减小网兜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使用D-型网进行定量采样(特定水底面积的采样,通常为0.3mX 0.3m的定量面积)时,因为其没有一个可以定量的工具,所以在进行定量采集时,采样面积通常只能人为估测,对于采集结果的精确度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在参与大量实际的底栖动物采集活动后,针对上述D-型网的不足研发出本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采集网,包括:网头,由平直的底边和两侧边围成形状固定的闭合框状;网兜,其网口部分卷绕所述网头的至少所述底边地相对固定于所述网头;以及防磨框,固定于所述网头的至少卷绕有所述网兜的底边外侧。 上述采集网的所述防磨框可以为由具有形状记忆性的耐磨材料制成的圆管状,并且沿其长度方向开有能将所述网头的至少卷绕有所述网兜的底边套入内部的缝隙,所述开缝使得其截面为多半圆形状。 上述采集网可以还包括内胆网,具有形状与所述网头相匹配、能内嵌于所述网头的内胆网头,和网眼大于所述网兜的网眼、且较所述网兜更坚固的内胆网身;所述网头和/或所述内胆网头上设有连接件,使得所述内胆网头能相对固定或半固定于所述网头。 上述采集网可以还包括外网衣,外套在所述网兜的外部,通过设于其网口部分和/或所述网头的连接件而相对固定于所述网头,网眼大于或等于所述网兜的网眼,并且至少其使用状态时靠水底侧的部分由耐磨性强于所述网兜的材质构成。 上述采集网可以还包括定量框,被形成为U形,其U形开口的两端分别通过预设于该两端和/或所述网头的底边与两侧边夹角处的连接件而连接于所述网头,从而与所述网头的所述底边合围成面积固定的采集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采集网可分别或同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的一种或多种: (I)防止进入采集网的卵石等重物对网兜造成过分的拉扯而使网兜破损或降低使用寿命; (2)保护网兜3,使其不与水底直接摩擦,有效延长网兜的使用寿命。 (3)保护卷绕在网头上的网兜口部分,使其不因使用中的磨损而降低使用寿命。 (4)在定量采集时提高了采集网定量采集的精准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D-型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带内胆网的D-型网的结构示意图,图2的(a)是实施例I的D-型网的网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的(b)是实施例1的D-型网的内胆网的结构示意图,图2的(c)是内胆网与网本体的组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带外网衣的D-型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带防磨框的D-型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方向截面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防磨框的另一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带定量框的D-型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图1是现有技术的D-型网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D-型网一般由网头2、网兜(网身)3及网杆I构成,网头2由平直的底边和两侧边围成闭合的框状,形似“D”型,在两侧边相接处与网杆I相连。网兜3—般为圆锥或袋状,通常是将口部以包裹的方式卷绕过网头2,然后再缝合或粘合于网兜3本身上,从而接合于网头2。以下,将该现有技术的D-型网也称作网本体,并以此为基础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前所述,当采样地的底质为卵石时,大量卵石会进入网兜内,在后续的底栖动物分拣过程中,需要首先将大个的卵石逐一从桶内分拣出去,否则不利于对桶内底质的搅动,该过程较为繁琐费时,同时,大量卵石进入网兜内,对网兜的拉扯作用力较大,也会减小网兜的使用寿命。为解决此问题,本专利技术人想到如下技术方案。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带内胆网的D-型网的结构示意图,图2的(a)是实施例I的D-型网的网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的(b)是实施例1的D-型网的内胆网的结构示意图,图2的(c)是内胆网与网本体的组装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2的(a)所示,本实施例1的D-型网包括网本体(网杆1、网头2、网兜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集网,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头,由平直的底边和两侧边围成形状固定的闭合框状, 网兜,其网口部分卷绕所述网头的至少所述底边地相对固定于所述网头,以及 防磨框,固定于所述网头的至少卷绕有所述网兜的底边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押媛媛,张浩,丁森,郭彪,韩青动,宫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张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