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光纤耦合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2436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9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手持式光纤耦合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机械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光纤耦合器体积大,重量重,使用效率低,既耗时又费力等问题设计。该光纤耦合器是由底座、尾纤台、压尾纤板、耦合体、导纤孔、压纤板和磁铁组成。尾纤台中轴线上设有浅槽,耦合体中轴线上设有耦合槽,尾纤和被测光纤在耦合槽中相连接,压尾纤板和压纤板均为铁质压板,在压尾纤板和压纤板与底座接触位置处各有磁铁。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该手持式光纤耦合器的使用方法。该光纤耦合器体积小能握在手上操作,并且适合多种施工环境,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应用于单盘测试施工、光缆施工查障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光纤耦合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随着全国光纤到户工程和海外光缆通信工程的不断开展,光缆线路工程中的单盘检测、布放后72小时内检测、接续实时监测、光缆障碍查找等施工环节均需要使用光纤耦合器完成被测光缆纤芯与测试纤芯的耦合连接,再利用测试仪表完成光缆性能测试。现有的光纤耦合器相对单手操作显得体积大,重量重,必须摆放在操作台上操作,目前的对纤槽,是靠眼睛“瞄准”,导致纤芯“对不准”,使用效率低,当采用熔接机熔接对纤时,既耗时又费力,而且施工速度慢导致成本提升。针对光纤到户工程中楼道、杆上等特殊场景或者恶劣场景施工人员无法完成测试工作,只能放弃测试,无法获取需要的测试数据,导致工程质量下降。而本专利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式光纤耦合器,该耦合器体积小,重量轻,能握在手上操作,并且适合多种施工环境,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光纤耦合器,该耦合器由底座1、尾纤台2、压尾纤板3、耦合体4、导纤孔5、压纤板6和磁铁11组成,尾纤台2、耦合体4、和磁铁11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可以由环氧树脂板、有机玻璃或者塑料板制作。尾纤台2,靠近耦合体4一端较低,另一端较高。尾纤台2的中轴线上设有浅槽7,纤尾9从浅槽7中穿入。纤尾台2一边高一边低的设计使尾纤9摆放后形成弧形,保持尾纤9的头部紧贴耦合槽8底不容易移位,便于耦合。耦合体4和导纤孔5相连接,耦合体4中轴线上设有用于耦合的耦合槽8,耦合槽8一侧正对尾纤台2,另一侧正对导纤孔5。浅槽7、耦合槽8、导纤孔5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尾纤9和被测光纤10在耦合槽8中相连接。被测光纤从导纤孔5插入便可以处于耦合槽8中,不会移位。压尾纤板3和压纤板6均为铁质压板,压尾纤板3处于尾纤台2的上面,压纤板6处于耦合体4的上面,分别用于固定尾纤和被测光纤。压尾纤板3和压纤板6经过弯折能够分别和底座1上对应的磁铁11吸引,利用磁铁11和铁质压板的磁力能将尾纤9和被测光纤10牢固夹住,压尾纤板3和压纤板6的末端反折后形成突起,能够用手指推开或者闭合压尾纤板3和压纤板6。使用磁铁磁力压住光纤,力量大小固定,不会因人为原因增加或减小,既保证将光纤压住,又不会因力量大而压断光纤,提高了测试成功率压尾纤板3和压纤板6优选制作成两片合页样式,下片合页侧面看是“L”型,下片合页底边和底座1粘在一起,上片合页压住光纤,上片合页末端经过弯折形成下部,下部能够和下片合页底边接触,同时上片合页的下部和底座1上的磁铁11作用产生磁力将合页关闭。上片合页的最末端的突起就是拇指推开或者闭合合页的位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光纤耦合器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找出被测光纤10;第二步:连接尾纤9和测试仪表;将测试单头尾纤9的法兰头一侧接入测试仪表,并将仪表开机,调整到实时状态;将测试单头尾纤9的另一侧光纤侧剥出15cm做好端面,放入尾纤台2。将尾纤9头部需要深入到耦合槽8中部。第三步:持握手持式光纤耦合器;将连接好尾纤9的手持式光纤耦合器握在手中,有耦合槽8的一面向上,让大拇指可以轻松地接触到耦合器的压纤板6和压尾纤板3。第四步:插入被测光纤10;大拇指推压纤板6露出耦合槽8,将制作好端面的被测光纤10在距起始处30mm的位置捏住。从导纤孔5插入,发现被测光纤10已经接触尾纤9端面,同时被测光纤10发生微微弯曲时,用大拇指将压纤板6放下。铁质的压纤板6在磁铁11吸引下靠磁力将被测光纤10和尾纤9的头部同时压紧。第五步:调整测试仪表获得数据;此时光纤耦合器已经将被测光纤10和尾纤9固定。一只手捏住光纤耦合器,另一只手即可控制测试仪表,调节测试仪表,测试出需要的数据。第六步:连续测试;陆续进行第四步,直至测试数据任务完成。第七步:结束测试;将测试尾纤9取出,将手持式光纤耦合器收入仪表盒,关闭仪表收取仪表,清理施工现场离去。本专利技术是利用两段光纤直接对接形成光的通道,根据光纤耦合施工现场特点设计而成,其设计思路和出发点在于施工过程中提高光纤耦合的适用性和简易性,方便施工人员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耦合器的技术指标:耦合衰耗小于0.3dB。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重量轻,结构简单便于携带。2.本专利技术尺寸小,使用时直接手持操作,不需要摆放在其他物体上。将本专利技术运用于施工中仅需要单人即可操作,经常使用,操作动作将更加熟练,能够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增加效益。3.本专利技术尺寸小,添加其他辅助部件即可满足增加的使用要求,也能够将光纤耦合器以一个插件的形式应用到其他种类的光测试仪表中去,满足裸光纤测试的要求。4.本专利技术利用磁力辅助压紧光纤,耦合好以后,光纤耦合器能够一直保持光通道,直到操作光纤耦合器打开压纤板。5.本专利技术没有电动部件,在可燃易爆环境中能够直接使用。同时本专利技术使用时不产生声响,在夜间施工时,并不产生噪声,对居民生活没有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手持式光纤耦合器结构侧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尾纤台、3-压尾纤板、4-耦合体、5-导纤孔、6-压纤板、9-纤尾、10-被测光纤、11-磁铁。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手持式光纤耦合器结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尾纤台、4-耦合体、5-导纤孔、7-浅槽、8-耦合槽、9-纤尾、10-被测光纤、11-磁铁。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尾纤板、压纤板制作示意图及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3-压尾纤板、6-压纤板。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手持式光纤耦合器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手持式光纤耦合器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3所示,该耦合器是由环氧树脂板制作底座1、塑料块制成的尾纤台2、压尾纤板3、耦合体4、导纤孔5和压纤板6组成,尾纤台2、压尾纤板3、耦合体4、压纤板6和磁铁11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长为70mm,宽为20mm。尾纤台2宽度为10mm、长度为30mm,靠近耦合体4一端高度为3mm,另一端高度为7mm。尾纤台2的中轴线上设有浅槽7,深度0.5mm,纤尾9从浅槽7中穿入。导纤孔5和耦合体4相连接,耦合体4中轴线上设有用于耦合的耦合槽8,耦合槽8一侧正对尾纤台2,另一侧正对导纤孔5。浅槽7、耦合槽8、导纤孔5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尾纤9和被测光纤10在耦合槽8中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式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由底座(1)、尾纤台(2)、压尾纤板(3)、耦合体(4)、导纤孔(5)、压纤板(6)和磁铁(11)组成,尾纤台(2)、耦合体(4)和磁铁(11)固定在底座(1)上,尾纤台(2)中轴线上设有浅槽(7),导纤孔(5)和耦合体(4)相连接,耦合体(4)中轴线上设有耦合槽(8),尾纤和被测光纤在耦合槽(8)中相连接,压尾纤板(3)和压纤板(6)均为铁质压板,在压尾纤板(3)和压纤板(6)与底座(1)接触位置处各有磁铁(11),磁铁(11)固定在底座(1)上,利用磁铁(11)和铁质压板的磁力能将尾纤和被测光纤牢固夹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由底座(1)、尾纤台(2)、压尾纤板
(3)、耦合体(4)、导纤孔(5)、压纤板(6)和磁铁(11)组成,尾纤台(2)、耦
合体(4)和磁铁(11)固定在底座(1)上,尾纤台(2)中轴线上设有浅槽(7),
导纤孔(5)和耦合体(4)相连接,耦合体(4)中轴线上设有耦合槽(8),尾纤和
被测光纤在耦合槽(8)中相连接,压尾纤板(3)和压纤板(6)均为铁质压板,在
压尾纤板(3)和压纤板(6)与底座(1)接触位置处各有磁铁(11),磁铁(11)固
定在底座(1)上,利用磁铁(11)和铁质压板的磁力能将尾纤和被测光纤牢固夹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压尾纤板(3)和或压
纤板(6)末端反折后形成突起,能够用手推开或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压尾纤板(3)和或
压纤板(6)由铁皮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底座(1)由环氧树
脂板、有机玻璃或者塑料板制作,底座(1)长为70mm,宽为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手持式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尾纤台(2)
采用塑料块制成,尾纤台(2)宽度为10mm、长度为30mm,纤尾台(2)靠近耦合
体(4)一端高度为3mm,另一端高度为7mm,尾纤台(2)中轴线上浅槽(7)深度
为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手持式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耦合槽(8)
一侧正对尾纤台(2)低端,另一侧正对导纤孔(5),尾纤台(2)的浅槽(7)、耦合
槽(8)、导纤孔(5)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手持式光纤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压尾纤板
(3)和或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鹏王亚东吴旌
申请(专利权)人: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