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滚筒成型的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23418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7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滚筒成型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筒体、套设于筒体内的料筒、开设于料筒内的加热腔、以及套接于筒体外侧壁的金属箍圈,筒体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包覆的防腐传热层、受磁发热层、真空隔层、电磁波导体层、电磁线圈和保温层,防腐传热层、受磁发热层、真空隔层、电磁波导体层和保温层的厚度分别为10-20cm、5-10cm、30-50cm、1-5cm和15-25cm,筒体和料筒之间缠绕有内通循环冷却水的盘管,金属箍圈成型有两个固定耳,两个固定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可以直接作用于被加热体导体,加热效率可达90%以上,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稳定生产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加热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滚筒成型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筒体、套设于筒体内的料筒、开设于料筒内的加热腔、以及套接于筒体外侧壁的金属箍圈,筒体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包覆的防腐传热层、受磁发热层、真空隔层、电磁波导体层、电磁线圈和保温层,防腐传热层、受磁发热层、真空隔层、电磁波导体层和保温层的厚度分别为10-20cm、5-10cm、30-50cm、1-5cm和15-25cm,筒体和料筒之间缠绕有内通循环冷却水的盘管,金属箍圈成型有两个固定耳,两个固定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技术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可以直接作用于被加热体导体,加热效率可达90%以上,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稳定生产品质。【专利说明】—种用于滚筒成型的电磁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热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滚筒成型的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滚筒的加热成型方式采用传统的加热炉方式对原料进行加热,加热炉的发热源为发热管,其产生的热量由高功率风扇将热量(热风)经炉内的风槽传送给加热工件,该加热方式存在热量损耗多,加热炉体积大,耗电量高等缺点,且原始升温时间长,一般从常温升至加热成型所需的温度(130° )需要30分钟。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发热管老化,影响发热效能,导致加热效果不稳定,直接造成加热工件在成型过程中因温度不稳定而出现产品品质物性不稳定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滚筒成型的电磁加热装置,该电磁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快,加热效果稳定,成型的产品品质稳定,能降低生产成本。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滚筒成型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筒体、套设于筒体内的料筒、开设于料筒内的加热腔、以及套接于筒体外侧壁的金属箍圈,筒体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包覆的防腐传热层、受磁发热层、真空隔层、电磁波导体层、电磁线圈和保温层,防腐传热层、受磁发热层、真空隔层、电磁波导体层和保温层的厚度分别为10-20cm、5-10cm、30-50cm、l-5cm和15_25cm,筒体和料筒之间缠绕有内通循环冷却水的盘管,金属箍圈成型有两个固定耳,两个固定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所述电磁线圈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有脚踏开关或通过信号连接有遥控盒。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内穿设有用于输送模具的输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为管状,加热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隔层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法兰,连接法兰开设有可启闭地与真空隔层内部相连通的抽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波导体层和所述保温层之间设置有线圈支架,所述电磁线圈缠绕于线圈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与所述筒体之间设置有厚度为l-3cm的抗辐射层。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由至少两个保温体依次连接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体为两个,两个保温体配合成圆柱筒形。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采用受磁发热层,在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中产生涡流发热,防腐传热层不易产生涡流,但易于将热量迅速传递给加热腔内的被加热物,同时设置真空隔层将受磁发热层的外部封闭起来,从而能够在利用受磁发热层涡流所产生热量的同时,避免了受磁发热层的高温氧化,而且通过防腐传热层将受磁发热层和所加热物质隔离开来,也避免了受磁发热层涡流发热时被加热腔内物质腐蚀的问题。 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采用电磁波导体层,对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有集聚作用,使得磁场由电磁波导体集聚后可穿过真空隔层毫无损耗地传递至受磁发热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受磁发热层各处磁场的均匀性,减少了受磁发热层在产生涡流过程中的过热点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受磁发热层材料的损耗。 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将防腐传热层、受磁发热层、真空隔层、电磁波导体层和保温层的厚度依次控制为10-20cm、5-10cm、30-50cm、l-5cm和15_25cm。上述厚度比例能进一步提高加热腔的加热效果,同时能够进一步均匀受磁发热层各处磁场的强弱,从而进一步减少受磁发热层材料的损耗;保温层的设置可以防止电磁加热装置内部的热量向外界散失。 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可以直接作用于被加热体导体,加热效率可达90%以上,大大高于传统的加热方式,不但可以解决传统加热方式温度不稳定,且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稳定生产品质。 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为转写滚筒的发泡材料成型过程中提供了高效节能的加热设备,相对于传统的煤、油、气及电热管的加热方式相比,在环境保护、使用寿命、安全性能,节能降耗等方面都有极大优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所述筒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技术所述保温层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 一筒体、10—盘管、11 一防腐传热层、12—受:磁发热层、13—真空隔层、14 一电磁波导体层、15 —电磁线圈、151—线圈支架、16—保温层、161—保温体、17—抗福射层、2 一料筒、3—加热腔、31 一输送带、4 一金属箍圈、41 一固定耳、5 一控制装置、51 一脚踏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见图1-4,一种用于滚筒成型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筒体1、套设于筒体I内的料筒2、开设于料筒2内的加热腔3、以及套接于筒体I外侧壁的金属箍圈4,筒体I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包覆的防腐传热层11、受磁发热层12、真空隔层13、电磁波导体层14、电磁线圈15和保温层16,防腐传热层11、受磁发热层12、真空隔层13、电磁波导体层14和保温层16的厚度分别为10-20cm、5-10cm、30-50cm、l-5cm和15_25cm,筒体I和料筒2之间缠绕有内通循环冷却水的盘管10,金属箍圈4成型有两个固定耳41,两个固定耳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防腐传热层11为钛钥镍合金;所述受磁发热层12为碳素钢、碳素钢不锈钢复合材、碳素钢钛复合材、碳素钢钥复合材、碳素钢镍复合材或碳素钢钛钥镍复合材;所述电磁波导体层14为陶瓷、特种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所述电磁线圈15的包层材料为云母或石棉。 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采用受磁发热层12,在电磁线圈15所产生的磁场中产生涡流发热,防腐传热层11不易产生涡流,但易于将热量迅速传递给加热腔3内的被加热物,同时设置真空隔层13将受磁发热层12的外部封闭起来,从而能够在利用受磁发热层12涡流所产生热量的同时,避免了受磁发热层12的高温氧化,而且通过防腐传热层11将受磁发热层12和所加热物质隔离开来,也避免了受磁发热层12涡流发热时被加热腔3内物质腐蚀的问题。 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采用电磁波导体层14,对电磁线圈15产生的磁场有集聚作用,使得磁场由电磁波导体集聚后可穿过真空隔层13毫无损耗地传递至受磁发热层12,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受磁发热层12各处磁场的均匀性,减少了受磁发热层12在产生涡流过程中的过热点的数量,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滚筒成型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套设于筒体内的料筒、开设于料筒内的加热腔、以及套接于筒体外侧壁的金属箍圈,筒体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包覆的防腐传热层、受磁发热层、真空隔层、电磁波导体层、电磁线圈和保温层,防腐传热层、受磁发热层、真空隔层、电磁波导体层和保温层的厚度分别为10‑20cm、5‑10cm、30‑50cm、1‑5cm和15‑25cm,筒体和料筒之间缠绕有内通循环冷却水的盘管,金属箍圈成型有两个固定耳,两个固定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井上五金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