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车辆的置物装置,包括一壳体、一固定座、一挂勾以及一定位单元。固定座设于该壳体内部。固定座包括一固定座开口、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挂勾枢接该固定座,并在该固定座开口中,于一第一方位以及一第二方位之间枢转。定位单元包括一弹力组件以及一第一定位部件,该弹力组件设于该挂勾之中,该第一定位部件抵接该弹力组件,其中,当该挂勾处于该第一方位时,该第一定位部件与该第一定位部相卡合,当该挂勾处于该第二方位时,该第一定位部件与该第二定位部相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车辆的置物装置,特别关于一种设有挂勾组件的车辆的置物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机器脚踏车的置物挂勾设于车体外壳的外表面,一般为一体成型的固定结构。然而,当使用者欲将大型对象(例如,纸箱),置于机器脚踏车的脚踏板进行搬运时,大型对象往往会与置物挂勾发生干涉,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可翻转收纳的置物挂勾,其主要以塑料凸点进行定位,然而,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塑料凸点容易磨损而失去卡合效果以及定位功能。并且,在现有技术中,可翻转式置物挂勾的固定座亦设于车体外壳的外表面,视觉上较不美观,影响美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欲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置物装置,包括一壳体、一固定座、一挂勾以及一定位单元。壳体包括一壳体开口。固定座设于该壳体内部,该固定座包括一固定座开口、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该固定座开口对应该壳体开口。挂勾枢接该固定座,并在该固定座开口中,于一第一方位以及一第二方位之间枢转。定位单元包括一弹力组件以及一第一定位部件,该弹力组件设于该挂勾之中,该第一定位部件抵接该弹力组件,其中,当该挂勾处于该第一方位时,该第一定位部件与该第一定位部相卡合,当该挂勾处于该第二方位时,该第一定位部件与该第二定位部相卡合,其中,当该挂勾位于该第一方位与该第二方位之间转动时,至少部分该第一定位部件被压入于该挂勾之中。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置物装置,由于挂勾组件以弹力组件搭配定位部件进行定位,因此可降低定位部件的磨损,维持卡合效果以及定位功能。并且,在本技术的车辆的置物装置的挂勾组件中,固定座设于壳体内部,视觉上较美观,提升美感。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示意图。图2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挂勾组件的组件分解图。图3A显示挂勾位于第一方位时的情形。图3B显示挂勾位于第二方位时的情形。【符号说明】1~车辆10~挂勾组件20~壳体21~壳体开口30~坐垫40~龙头110~挂勾111~基部111A~第一表面111B~第二表面111C~第三表面112~勾部113~限位部120~定位单元121~第一定位部件122~第二定位部件123~弹力组件130~固定座131~第一定位部132~第二定位部133~第三定位部134~第四定位部135~固定座开口136~枢接部141~枢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技术,现结合附图描绘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其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置物装置,在此实施例中,车辆1为机器脚踏车,包括挂勾组件10、壳体20、坐垫30,龙头40等等组件。在此实施例中,挂勾组件10设于壳体20,位于龙头40下方,并大致上对应坐垫30。然而,上述揭露并未限制本技术,挂勾组件10可以设于车辆1的其它位置,例如,坐垫30下方的壳体。本技术的置物装置包含挂勾组件10以及部分的壳体20。参照图2,其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挂勾组件10的组件爆炸图,包括一挂勾110、一定位单元120以及一固定座130。该固定座130包括一固定座开口135、一第一定位部131、一第二定位部132、一第三定位部133、一第四定位部134以及一枢接部136。挂勾110透过枢轴141枢接该固定座130的该枢接部136,并在该固定座开口135中,于一第一方位以及一第二方位之间枢转。定位单元120包括一弹力组件123、一第一定位部件121以及一第二定位部件122,该弹力组件123设于该挂勾110之中,该第一定位部件121抵接该弹力组件123,其中,当该挂勾110处于该第一方位时,该第一定位部件121与该第一定位部131相卡合,该第二定位部件122与该第三定位部133相卡合,当该挂勾110处于该第二方位时,该第一定位部件121与该第二定位部132相卡合,该第二定位部件122与该第四定位部134相卡合,其中,当该挂勾110位于该第一方位与该第二方位之间转动时,至少部分该第一定位部件121以及部分该第二定位部件122分别被压入于该挂勾110之中。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弹力组件123为拉伸弹簧,该弹力组件123贯穿该挂勾110,该第一定位部件121以及该第二定位部件122分别抵接该弹力组件123的两端。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部件121以及该第二定位部件122为钢珠,其亦可为其它材质的滚珠或其它形状的定位部件。该第一定位部131、该第二定位部132、该第三定位部133以及该第四定位部134可以为凹槽或通孔。参照图3A以及图3B,壳体20包括一壳体开口21。固定座130设于该壳体20内部,该固定座开口135对应该壳体开口21。该挂勾110包括一基部111、一勾部112以及一限位部113,该勾部112连接该基部111,该限位部113连接该基部111,该基部111枢接该固定座130。在此实施例中,该弹力组件123设于该基部111之中。该基部111的截面大致上呈三角形,该基部111包括一第一表面111A、一第二表面111B以及一第三表面111C,该勾部112连接该第一表面111A与第二表面111B的交接处,该限位部113设于该第三表面111C。参照图3A,当该挂勾110位于该第一方位时,该勾部112位于该固定座130外侧,该限位部113抵接该固定座开口135的一上缘;参照图3B,当该挂勾110位于该第二方位时,该勾部112收纳于该固定座130内侧,该限位部113抵接该固定座开口135的一下缘,此时第一表面111A朝向壳体20外侧,以维持外观的美观。挂勾110的形状可依照设计需求加以修饰,上述的挂勾110的形状并未限制本技术。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置物装置,由于挂勾组件以弹力组件搭配定位部件进行定位,因此可降低定位部件的磨损,维持卡合效果以及定位功能。并且,在本技术的车辆的置物装置的挂勾组件中,固定座设于壳体内部,视觉上较美观,提升美感。在上述实施例中,弹力组件贯穿挂勾,然,上述揭露并未限制本技术。在一变形例之中,弹力组件亦可以一端抵接挂勾的内部塑料,而弹力组件的另一端抵接第一定位部件,而实现单边卡合定位的设计。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技术,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包括一壳体开口;一固定座,设于该壳体内部,该固定座包括一固定座开口、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该固定座开口对应该壳体开口;一挂勾,枢接该固定座,并在该固定座开口中,于一第一方位以及一第二方位之间枢转;以及一定位单元,包括一弹力组件以及一第一定位部件,该弹力组件设于该挂勾之中,该第一定位部件抵接该弹力组件,其中,当该挂勾处于该第一方位时,该第一定位部件与该第一定位部相卡合,当该挂勾处于该第二方位时,该第一定位部件与该第二定位部相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包括一壳体开口;
一固定座,设于该壳体内部,该固定座包括一固定座开口、一第一定位部
以及一第二定位部,该固定座开口对应该壳体开口;
一挂勾,枢接该固定座,并在该固定座开口中,于一第一方位以及一第二
方位之间枢转;以及
一定位单元,包括一弹力组件以及一第一定位部件,该弹力组件设于该挂
勾之中,该第一定位部件抵接该弹力组件,其中,当该挂勾处于该第一方位时,
该第一定位部件与该第一定位部相卡合,当该挂勾处于该第二方位时,该第一
定位部件与该第二定位部相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力组件为拉伸弹
簧,该第一定位部件抵接该弹力组件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件为钢
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置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以及该
第二定位部为凹槽或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玮凡,张国镇,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