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及用于该控制装置的供电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18516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5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供电机构,能够确保尾纤线束的耐久性且容易地组装供电用电刷等各结构部件。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具有:设置于保持体(28)的电刷保持部(28a)的供电用电刷(30a、30b);设置于树脂板(22)且供所述供电用电刷滑动接触的滑环(26a、26b);将所述供电用电刷与端子片(31)的一侧端子(31a)连接的尾纤线束(33),在所述电刷保持部的底壁(28f)外表面设置曲柄形状的分隔壁(35),并且在该分隔壁的各角部设置圆柱状的突出部(40a、40b),通过在该各突出部的外表面架设各尾纤线束的另一端部(33b)侧而将形状保持为大致L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供电机构,能够确保尾纤线束的耐久性且容易地组装供电用电刷等各结构部件。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具有:设置于保持体(28)的电刷保持部(28a)的供电用电刷(30a、30b);设置于树脂板(22)且供所述供电用电刷滑动接触的滑环(26a、26b);将所述供电用电刷与端子片(31)的一侧端子(31a)连接的尾纤线束(33),在所述电刷保持部的底壁(28f)外表面设置曲柄形状的分隔壁(35),并且在该分隔壁的各角部设置圆柱状的突出部(40a、40b),通过在该各突出部的外表面架设各尾纤线束的另一端部(33b)侧而将形状保持为大致L形状。【专利说明】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及用于该控制装置的供电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闭正时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以及用于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供电机构。
技术介绍
最近,提供了一种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通过经由减速机构向凸轮轴传递电动马达的旋转力,来变换凸轮轴相对于被传递来自曲轴的旋转力的链轮的相对旋转相位,控制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开闭正时。 例如,以下的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通过仅在改变气门正时时,利用供电用电刷和滑环向所述电动马达提供从蓄电池电源经由尾纤线束供给的电流,来尽可能地减少电力消耗。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2367号公报 然而,在所述公报记载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中,例如因各进气门的气门弹簧的弹簧力等而在凸轮轴上产生交变扭矩,该交变扭矩引起的比较大的振动会经由所述滑环和供电用电刷向尾纤线束传递。因此,有可能在该尾纤线束的一部分产生集中应力,导致耐久性降低。 因此,为了缓和向所述尾纤线束上的集中应力,预先将该尾纤线束的长度设定得比较长。 但是,如果像上述那样将尾纤线束设定得比较长,则在组装所述供电用电刷等时,供电用电刷有可能会从滑动自如地保持该供电用电刷的保持部脱离而脱落。其结果是,将导致各结构部件的组装作业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尾纤线束的耐久性且能够容易地组装供电用电刷等各结构部件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本申请技术方案I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有:驱动旋转体,其被传递来自曲轴的旋转力;马达外壳,其固定于该驱动旋转体,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永磁体,其沿该马达外壳的收纳空间的内周设置,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磁极;转子,其相对旋转自如地设置于该永磁体的内侧,卷绕有通过被通电而在周向形成多个磁极的线圈;传递机构,其向凸轮轴传递该转子的旋转力;切换用电刷,其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切换向所述线圈的通电状态;供电用电刷,其设置在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中的任一方上,向所述切换用电刷供电;滑环,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中的另一方上,供所述供电用电刷电滑动;尾纤线束,其将所述供电用电刷与供电用的端子连接;抵接部,其通过使该尾纤线束抵接而使该尾纤线束在多个位置弯曲。 本申请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通过利用滑环和供电用电刷向电动马达通电来改变内燃机气门的气门正时,设置有滑动自如地保持所述供电用电刷的保持体,并且设置有将所述供电用电刷与连接端子电连接的尾纤线束,一端部与所述供电用电刷连接的所述尾纤线束的另一端侧在设置于所述保持体的抵接部的外表面上绕过且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 本申请技术方案3记载的是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供电机构,所述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将供电用电刷设置为向轴向移动自如以使所述供电用电刷的前端部与滑环电抵接,并且通过由所述滑环供电的电动马达的旋转驱动来改变内燃机气门的气门正时,所述供电机构具有:保持体,其将所述供电用电刷滑动自如地保持在内部;突出部,其在所述保持体的外侧面上向所述供电用电刷的滑动方向延伸设置;尾纤线束,其一端部与所述供电用电刷连接,另一端侧从所述保持体经由突出部的外表面而与连接端子连接。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尾纤线束的耐久性,并且能够谋求提高供电用电刷等结构部件的组装作业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主要的结构部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从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保持体上拆下帽体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D-D线剖视图。 图5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图1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图1的C-C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I正时链轮(驱动旋转体) Ia链轮主体 2凸轮轴 4相位改变机构 5马达外壳(旋转部件) 8减速机构(传递机构) 9从动部件(从动旋转体) 12电动马达 13马达输出轴(传递机构) 14、I5 永磁体 17铁芯转子 I8 线圈 19内齿构成部 25a、25b切换用电刷 26a、26b供电用滑环(供电机构) 28保持体(固定部件) 28a电刷保持部 28f 底壁 28g 通孔 28h固定用孔 30a、30b供电用电刷(供电机构) 31端子片 31a 一侧端子(供电用端子、连接端子) 31b另一侧端子 31c插入孔 32a、32b第二螺旋弹簧 33尾纤线束 35分隔壁 36 帽体 39偏心轴部(传递机构) 40a、40b 突出部 S 空间 S1、S2 空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以及用于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供电机构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该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具有作为驱动旋转体的正时链轮1、凸轮轴2、罩部件3和相位改变机构4,正时链轮I利用内燃机的曲轴来驱动旋转,凸轮轴2经由轴承42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气缸盖01上,利用从所述正时链轮I传递来的旋转力进行旋转,罩部件3固定在配置于正时链轮I的前方位置处的链罩49上,相位改变机构4配置在正时链轮I与凸轮轴2之间,根据发动机运行状态改变正时链轮I与凸轮轴2的相对旋转相位。 所述正时链轮I整体由铁系金属一体地形成为环状,由链轮主体la、齿轮部Ib和内齿构成部19构成,链轮主体Ia的内周面为阶梯孔状,齿轮部Ib —体地设置在该链轮主体Ia的外周,经由被卷绕的未图示的正时链承接来自曲轴的旋转力,内齿构成部19 一体地设置在所述链轮主体Ia的前端侧。 另外,该正时链轮I在链轮主体Ia与设置于所述凸轮轴2的前端部的后述的从动部件9之间安装有一个大径球轴承43,利用该大径球轴承43,使正时链轮I和所述凸轮轴2被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 所述大径球轴承43由外圈43a、内圈43b以及安装在该外圈43a与内圈43b之间的球43c构成。该大径球轴承43使所述外圈43a固定在链轮主体Ia的内周侧,而使内圈43b固定在从动部件9的外周侧。 所述链轮主体Ia在内周侧切割形成有在所述凸轮轴2侧开口的圆环槽状的外圈固定部60。 该外圈固定部60形成为阶梯孔状,从轴向被压入有所述大径球轴承43的外圈43a,并且对该外圈43a在轴向一侧进行定位。 所述内齿构成部19 一体地设置在所述链轮主体Ia的前端部外周侧,形成为向相位改变机构4的前方延伸出的圆筒状,并且在内周形成有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及用于该控制装置的供电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驱动旋转体,其被传递来自曲轴的旋转力;马达外壳,其固定于该驱动旋转体,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永磁体,其沿该马达外壳的收纳空间的内周设置,在周向上形成有多个磁极;转子,其相对旋转自如地设置于该永磁体的内侧,卷绕有通过被通电而在周向形成多个磁极的线圈;传递机构,其向凸轮轴传递该转子的旋转力;切换用电刷,其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切换向所述线圈的通电状态;供电用电刷,其设置在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中的任一方上,向所述切换用电刷供电;滑环,其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中的另一方上,供所述供电用电刷电滑动;尾纤线束,其将所述供电用电刷与供电用的端子连接;抵接部,其通过使该尾纤线束抵接而使该尾纤线束在多个位置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淳史田所亮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