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摸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18336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5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涉及显示领域,既具有驱动线和感应线采用金属网格设计时电阻低的优点,又克服了其潜在电容值偏小的不足,能够解决电容值偏小导致的触控灵敏度不够甚至触控功能不能实现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触摸屏包括:基板;成于基板之上的图案化的金属网格层、透明绝缘层以及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其中,所述金属网格层形成的图案为相互交叉的第一驱动线和第一感应线,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有第二驱动线和第二感应线的图案,所述第二驱动线沿所述第一驱动线分布并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并联而构成驱动线,所述第二感应线沿所述第一感应线分布并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并联而构成感应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涉及显示领域,既具有驱动线和感应线采用金属网格设计时电阻低的优点,又克服了其潜在电容值偏小的不足,能够解决电容值偏小导致的触控灵敏度不够甚至触控功能不能实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触摸屏包括:基板;成于基板之上的图案化的金属网格层、透明绝缘层以及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其中,所述金属网格层形成的图案为相互交叉的第一驱动线和第一感应线,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有第二驱动线和第二感应线的图案,所述第二驱动线沿所述第一驱动线分布并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并联而构成驱动线,所述第二感应线沿所述第一感应线分布并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并联而构成感应线。【专利说明】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摸显示器发展迅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平板显示器。目前,触摸显示器多由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摸屏贴合在显示面板上制成,而触摸屏多采用电容式传感,其主要结构包括隔着绝缘层纵横交错的驱动线和感应线,当手指(或其它物体)靠近或触摸时,会影响在触摸点附近相交叉的驱动线和感应线间的电容,通过检测驱动线和感应线间的电容变化就可以识别触摸点的位置。 为降低电阻,适应大尺寸显示产品,目前驱动线和感应线一般采用金属网格(Metal Mesh)的结构,并且驱动线和感应线由相互绝缘的两层金属膜分别形成。但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实际设计中,如果要达到好的触控效果,一方面需要驱动线和感应线间的电容值在未发生触控时达到并保持在一定的数值,另一方面也需要发生触控时驱动线和感应线间电容变化量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如未触控时的20%)内,如果采用金属网格的设计,容易导致电容值偏小,导致触控灵敏度不够甚至触控功能不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既具有驱动线和感应线采用金属网格设计时电阻低的优点,又克服了其电容值偏小的不足,能够解决电容值偏小导致的触控灵敏度不够甚至触控功能不能实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摸屏,包括:基板,形成于所述基板之上的图案化的金属网格层、透明绝缘层以及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其中,所述金属网格层形成的图案为相互交叉的第一驱动线和第一感应线,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有第二驱动线和第二感应线的图案,所述第二驱动线沿所述第一驱动线分布并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并联而构成驱动线,所述第二感应线沿所述第一感应线分布并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并联而构成感应线。 所述第一驱动线和所述第一感应线其一连续,另一在交叉处间断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线或所述第二感应线实现导通;所述第二驱动线重叠在所述第一驱动线上方的对应区域,如果所述第一驱动线在交叉处间断则所述第二驱动线在该间断处保持连续;所述第二感应线重叠在所述第一感应线上方的对应区域,如果所述第一感应线在交叉处间断则所述第二感应线在该间断处保持连续;除此之外,所述第二驱动线与所述第一驱动线的轮廓相同,所述第二感应线与所述第一感应线的轮廓相同。 优选地,所述透明绝缘层只分布在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应线的交叠区域。 可选地,所述透明绝缘层整层分布并设置有过孔,所述第一驱动线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二驱动线相连,所述第一感应线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二感应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触摸屏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摸屏的边缘用以避免边缘漏光的黑矩阵。 可选地,所述黑矩阵形成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金属网格层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线和所述第一感应线均为多个菱形相连的图案。 可选地,所述基板为显示面板的保护基板。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包括: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 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包括: 形成图案化的金属网格层的工序,所述金属网格层形成的图案为相互交叉的第一驱动线和第一感应线; 形成透明绝缘层的工序; 形成透明导电层并在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第二驱动线和第二感应线的工序,所述第二驱动线沿所述第一驱动线分布并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并联而构成驱动线,所述第二感应线沿所述第一感应线分布并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并联而构成感应线。 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线和所述第一感应线其一连续,另一在交叉处间断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线或所述第二感应线实现导通; 所述第二驱动线重叠在所述第一驱动线上方的对应区域,如果所述第一驱动线在交叉处间断则所述第二驱动线在该间断处保持连续;所述第二感应线重叠在所述第一感应线上方的对应区域,如果所述第一感应线在交叉处间断则所述第二感应线在该间断处保持连续;除此之外,所述第二感应线与所述第一感应线的轮廓相同,所述第二驱动线与所述第一驱动线的轮廓相同。 具体地,所述形成透明绝缘层的工序,包括:成膜工序和刻蚀工序;所述形成透明绝缘层的工序中,形成的所述透明绝缘层只分布在所述驱动线和所述感应线的交叠区域,或者,形成的所述透明绝缘层整层分布并刻蚀出过孔,所述第一驱动线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二驱动线相连,所述第一感应线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二感应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制造方法,在形成图案化的金属网格层的工序之前,还包括:形成黑矩阵的工序。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金属网格层形成的第一驱动线和第一感应线,第一驱动线和第一感应线之上还设置有由透明导电层(例如ΙΤ0)形成的第二驱动线和第二感应线,驱动线由第一驱动线与第二驱动线并联构成,感应线由第一感应线和第二感应线并联构成,其电阻比单独采用金属网格或单独采用透明导电材料时的电阻都小,因而驱动线和感应线的电阻降低,进一步优化金属网格设计时电阻低的优点;同时,第二驱动线和第二感应线由透明导电层(例如ΙΤ0)形成,使得驱动线和感应线的电容可以达到单独采用透明导电层形成驱动线和感应线时的电容,因而可克服金属网格设计时电容值偏小的不足,解决由此导致的触控灵敏度不够甚至触控功能不能实现的问题。同时,上述触摸结构可以通过三次掩模工艺形成,工艺制程简单,生产成本低,量产时良品率闻。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触摸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金属网格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触摸屏的透明绝缘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透明导电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触摸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触摸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摸屏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摸屏制造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9-基板,10-金属网格层,11-第一驱动线,12-第一感应线,13-间隙,20-透明绝缘层,21-过孔,30-透明导电层,31-第二驱动线,32-第二感应线,40-黑矩阵。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触摸显示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形成于所述基板之上的图案化的金属网格层、透明绝缘层以及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其中,所述金属网格层形成的图案为相互交叉的第一驱动线和第一感应线,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有第二驱动线和第二感应线的图案,所述第二驱动线沿所述第一驱动线分布并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并联而构成驱动线,所述第二感应线沿所述第一感应线分布并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并联而构成感应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胡明张雷公伟刚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