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6786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5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及汽车,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与支架本体第一端分别相连的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和蓄电池线束安装板,发动机线束安装板与支架本体第一面成第一角度,蓄电池线束安装板与第一面成第二角度;支架本体为L型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有通孔;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发动机线束安装板第一端与支架本体第一端的第一侧相连,发动机线束安装板第二端有第一卡接孔和第一防旋转结构;蓄电池线束安装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蓄电池线束安装板第一端与支架本体第一端的第二侧相连,蓄电池线束安装板第二端有第二卡接孔和第二防旋转结构。本方案解决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旋转或与周边件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及汽车,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与支架本体第一端分别相连的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和蓄电池线束安装板,发动机线束安装板与支架本体第一面成第一角度,蓄电池线束安装板与第一面成第二角度;支架本体为L型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有通孔;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发动机线束安装板第一端与支架本体第一端的第一侧相连,发动机线束安装板第二端有第一卡接孔和第一防旋转结构;蓄电池线束安装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蓄电池线束安装板第一端与支架本体第一端的第二侧相连,蓄电池线束安装板第二端有第二卡接孔和第二防旋转结构。本方案解决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旋转或与周边件干涉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变速器对密封要求比较高,故不允许在汽车变速箱体上打孔,发动机启动后其随发动机振动较大,且变速器的拉线是运动件,线束必须在其运动轨迹内进行避让,故线束必须固定且避让拉线,否则线束磨损会引起整车短路和起火,拉线运动不畅会导致整车换挡故障。而现有的技术中汽车变速箱周边线束的固定存在旋转以及与周边件干涉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及汽车,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变速箱周边线束的固定方式存在旋转以及与周边件干涉的风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两侧分别相连的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和蓄电池线束安装板,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面成第一预设角度,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面成第二预设角度; 其中,所述支架本体为L型的板状结构,包括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上设有通孔; 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的第一侧相连,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卡接孔和第一防旋转结构; 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的第二侧相连,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接孔和第二防旋转结构。 上述的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一防旋转结构为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第二端两侧的两个翻边,且弯折方向相同。 上述的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二防旋转结构为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第二端两侧的两个翻边,且弯折方向相同。 上述的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其中,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和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上的翻边两侧均设有凹槽。 上述的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其中,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和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与所述支架本体的连接处均设有加强筋。 上述的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其中,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在垂直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方向上的长度为31mm。 上述的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90度。 上述的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135度。 上述的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其中,所述通孔为圆孔,且直径为9mm。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变速器,还包括:上述的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所述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通过螺母与所述汽车变速器相连。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通过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和蓄电池线束安装板均与发动机管卡配合将汽油变速器周边的发动机线束和蓄电池线束均定向的固定在了汽车变速箱上,避免了线束旋转,且线束与汽车变速箱之间存有一定空间,避免了与周边件干涉。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结构示意图二 ;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管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中汽车变速箱周边线束的固定方式存在旋转以及与周边件干涉的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支架本体1,与所述支架本体I的第一端2两侧分别相连的发动机线束安装板3和蓄电池线束安装板4,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3与所述支架本体I的第一面5成第一预设角度,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4与所述支架本体I的第一面5成第二预设角度; 其中,所述支架本体I为L型的板状结构,包括所述第一端2和第二端6,所述第二端6上设有通孔7 ; 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3包括第一端8和第二端9,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3的第一端8与所述支架本体I的第一端2的第一侧10相连,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3的第二端9设有第一卡接孔11和第一防旋转结构12 ; 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4包括第一端13和第二端14,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4的第一端13与所述支架本体I的第一端2的第二侧15相连,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4的第二端14设有第二卡接孔16和第二防旋转结构17。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通过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和蓄电池线束安装板均与发动机管卡配合将汽油变速器周边的发动机线束和蓄电池线束均定向的固定在了汽车变速箱上,避免了线束旋转,且线束与汽车变速箱之间存有一定空间,避免了与周边件干涉。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防旋转结构12为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3第二端9两侧的两个翻边,且弯折方向相同;所述第二防旋转结构17为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4第二端14两侧的两个翻边,且弯折方向相同。 为了方便加工第一防旋转结构和第二防旋转结构以及保证加工精度,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中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3和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4上的翻边(12和17)两侧均设有凹槽18。 为了保证一定强度,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中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3和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4与所述支架本体I的连接处均设有加强筋19,即支架本体I与发动机线束安装板3之间的弯折处和支架本体I与蓄电池线束安装板4之间的弯折处均进行加强筋设计。 由于发动机管卡的长度为29mm,此处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应长于发动机管卡的长度,避免发动机管卡与支架本体干涉,由于支架过长会减弱其强度,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在垂直于所述支架本体的方向上的长度优先选择为31mm。 考虑到发动机管卡插值的可操作性,将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垂直于支架本体设计,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优先选择为90度。 由于变速箱左侧有拉线,拉线是运动件,故蓄电池线束应避让拉线,避免与其干涉,将蓄电池线束固定在空中,和变速箱体至少保持50mm的距离,保持和拉线70mm的距离,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中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优先选择为1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变速器周边线束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两侧分别相连的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和蓄电池线束安装板,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面成第一预设角度,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面成第二预设角度;其中,所述支架本体为L型的板状结构,包括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上设有通孔;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的第一侧相连,所述发动机线束安装板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卡接孔和第一防旋转结构;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的第二侧相连,所述蓄电池线束安装板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接孔和第二防旋转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丽红吴放明庄岩张进明郑艳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