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驾驶席用气囊,其能够谋求在接住驾驶人员时使对于环部的回弹负荷均衡化。完成膨胀时的外周壁(21)设为包括底壁部(22)和周壁部(30)的大致正多棱锥形状。底壁部(22)具有使膨胀用气体流入的流入用开口(23),该流入用开口的周缘作为安装座(24),使上述底壁部的外周缘的角部(25)附近支承在环部。周壁部(30)是通过将大致三角板状的侧壁部(33)相互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该侧壁部(33)是由构成上述底壁部(22)外周缘的正多边形状的各边(26)朝向驾驶人员侧的顶部(31)延伸而形成的。侧壁部(33)均具有相同形状,且从底壁部(22)的各角部(25)延伸到顶部(31)的侧壁部相互结合的部位(37(55))的长度相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驾驶席用气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在车辆的方向盘上的驾驶席用气囊。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搭载在车辆的方向盘上的驾驶席用气囊,包括正方形的底壁部和自底壁部的外周缘缩窄地向上方延伸的周壁部而设为大致四棱锥形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气囊中,构成为对将底壁部的四角的对角部位相互连结且通过顶部的两个膜长(棱线的长度)设置长短的差异。而且,在膨胀时,底壁部的处于膜长较大的一侧的两角部附近与底壁部的处于膜长较短的一侧的两角部附近相比,能够压接地被按压于在操纵方向盘时所把持的环部,从而能够抑制回弹地完成膨胀。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463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以往的气囊中,底壁部的处于膜长较大的一侧的两角部附近压接于方向盘的环部,底壁部的另一个处于膜长较短的一侧的两角部附近减弱了该按压力,因此,在接住驾驶人员时,无法避免气囊对于环部的应力(按压力、回弹负荷)在底壁部的相邻的角部相互间产生差异,在谋求在接住驾驶人员时使对于环部的回弹负荷均衡化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在接住驾驶人员时使对于环部的回弹负荷均衡化的驾驶席用气囊。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席用气囊搭载在车辆的方向盘上,在完成膨胀之后接住驾驶人员时,使底壁部支承在上述方向盘的环部,该驾驶席用气囊的特征在于,完成膨胀时的外周壁设为大致正多棱锥形状,其包括:上述底壁部,其为正多边形状,具有使膨胀用气体流入的流入用开口,该流入用开口的周缘作为安装座,使上述底壁部的外周缘的角部附近支承在上述环部;以及周壁部,其是通过将大致三角板状的侧壁部相互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该侧壁部是由构成上述底壁部外周缘的正多边形状的各边朝向驾驶人员侧的顶部而形成的,上述各侧壁部均具有相同形状,且从上述底壁部的各角部延伸到上述顶部的上述侧壁部相互结合的部位的长度相等。在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席用气囊中,若完成膨胀,则从底壁部的各角部朝向顶部的膜长(棱线的长度)是侧壁部相互间的结合部位的长度,且各自相等。因此,底壁部的各角部附近对于环部的按压力平均化,即使气囊接住驾驶人员,也能够使对于环部的回弹负荷均衡化。因而,在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席用气囊中,能够谋求在接住驾驶人员时使对于环部的回弹负荷均衡化,从而能够防止环部的局部的变形。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席用气囊中,气囊的周壁部作为大致正多棱锥形状,使从底壁部的各角部朝向顶部的膜长大于从底壁部侧的各角部到底壁部的中央附近的长度(膜长),因此,在完成膨胀时,利用使各角部到顶部的、膜长较大的棱线部位要朝上鼓起的力,使各角部产生环部侧的朝下的按压力,而且,从底壁部的各角部朝向顶部的部位作为使侧壁部相互间结合而成的结合部位,能够确保一定程度的刚性,因此,各角部能够稳定地确保其朝下的按压力,其结果,完成膨胀时底壁部的各角部附近不易离开环部的上表面,也能够抑制回弹。而且,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席用气囊中,上述底壁部构成为正方形。底壁部也可以是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除正方形之外的正多边形,但若将底壁部设为正方形,则用于制造气囊的气囊用基布构成为将构成周壁部的4个侧壁部从底壁部的正方形的各边向四方延伸设置的对称形。而且,由于将4个侧壁部相互间结合,因此,需要在共计4处进行结合边部相互间的结合作业,但若在结合作业起初将气囊用基布仅进行对折、使相邻的结合边部相互间重叠地进行对折,则也能够使另一处结合边部相互间重叠,从而能够在共计两处利用平面的作业将结合边部相互间结合,之后在剩余的两处将结合边部相互间分别结合即可,从而气囊的制造变得容易。并且,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席用气囊中,上述各侧壁部构成为使上述各侧壁部的上述顶部侧的结合部位之间的交叉角的总和大致为360°。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将完成膨胀时的周壁部的顶部设为抑制了凸形状的、平坦状,从而能够柔和地接住驾驶人员。附图说明图1是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气囊的方向盘的俯视图。图2是包括实施方式的气囊在内的气囊装置的纵剖视图,与图1中的II-II部位相对应。图3是表示使实施方式的气囊以单体膨胀后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使实施方式的气囊以单体膨胀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使实施方式的气囊以单体膨胀后的状态的剖视图,与图4中的V-V部位相对应。图6是使实施方式的气囊以单体膨胀后的状态的剖视图,与图4中的VI-VI部位相对应。图7是制造实施方式的气囊的气囊用基布的展开图。图8表示实施方式的气囊的变形例的搭载状态。图9是制造另一实施方式的气囊的气囊用基布的展开图。图10是表示使图9所示的气囊以单体膨胀后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20、20A、20B、(驾驶席用)气囊;21、21B、外周壁;22、22B、底壁部;23、流入用开口;24、安装座;25、角部;26、边;30、30B、周壁部;31、顶部;32、接住面部;33、33B、侧壁部;37、结合部位、结合缘;LH、(前后方向的棱线的)长度尺寸;LV、(左右方向的棱线的)长度尺寸;W、方向盘;R、环部;PR、(环部的)上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驾驶席用气囊20应用于搭载在方向盘W上的气囊装置M。方向盘W包括方向盘主体1和气囊装置M,该气囊装置M配置在方向盘主体1中央的毂(ボス)部B的上部。方向盘主体1包括:圆环状的环部R,其供操纵时把持;毂部B,其配置在环部R的中央且紧固于转向轴SS;以及连结毂部B和环部R的4根辐条部S。在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M中,只要没有特别的事先说明,就是上下方向对应沿着转向轴SS的轴向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对应车辆直进操纵时与转向轴SS的轴向正交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对应车辆直进操纵时与转向轴SS的轴向正交的左右方向。如图2所示,方向盘主体1包括铝合金等金属制的芯骨2,其配置成连接环部R、毂部B以及辐条部S各部分。在芯骨2的处于环部R的部位和处于各辐条部S的环部R侧的部位覆盖有合成树脂制的覆盖层4。在芯骨2的处于毂部B的部位配设有钢制的毂3,其用于供转向轴SS插入而利用螺母N固定。此外,在方向盘主体1的下部配设有合成树脂制的下盖5,其覆盖毂部B的下方。如图2所示,气囊装置M包括:气囊20,其被折叠地收纳;充气机13,其用于向气囊20供给膨胀用气体G;气囊盖17,其覆盖折叠的气囊20的上方;壳体15,其收纳保持气囊20和充气机13并且保持气囊盖17;以及保持器(retainer)11,其用于将气囊20与充气机13一同安装在壳体15上。充气机13包括具有气体喷出口13b的圆柱状的主体部13a和自主体部13a突出的凸缘部13c。壳体15包括底壁部15a和自底壁部15a的外周缘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壁部15b。在壳体15中配设有未图示的安装托架,其用于将气囊装置M安装在芯骨2。保持器11按压气囊20的后述的流入用开口23周缘的安装座24,设为安装在壳体15的底壁部15a的大致四边环状。此外,气囊盖17包括合成树脂制的两扇门部17a,该门部17a构成为利用铆钉18固定在壳体15的侧壁部15b且覆盖收纳的气囊20的上方,其受到膨胀的气囊20的推压会向前后两侧打开。如图3~图6所示,将气囊20的单体的膨胀完成形状设为大致正四棱锥形状,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驾驶席用气囊,其搭载在车辆的方向盘上,在完成膨胀之后接住驾驶人员时,使底壁部支承在上述方向盘的环部,该驾驶席用气囊的特征在于,完成膨胀时的外周壁设为大致正多棱锥形状,其包括:上述底壁部,其为正多边形状,具有使膨胀用气体流入的流入用开口,该流入用开口的周缘作为安装座,使上述底壁部的外周缘的角部附近支承在上述环部;以及周壁部,其是通过将大致三角板状的侧壁部相互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该侧壁部是由构成上述底壁部外周缘的正多边形状的各边朝向驾驶人员侧的顶部延伸而形成的,上述各侧壁部均具有相同形状,且从上述底壁部的各角部延伸到上述顶部的上述侧壁部相互结合的部位的长度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03 JP 2013-1400481.一种驾驶席用气囊,其搭载在车辆的方向盘上,在完成膨胀之后接住驾驶人员时,使底壁部支承在上述方向盘的环部,该驾驶席用气囊的特征在于,完成膨胀时的外周壁设为大致正多棱锥形状,其包括:上述底壁部,其为正多边形状,具有使膨胀用气体流入的流入用开口,该流入用开口的周缘作为安装座,使上述底壁部的外周缘的角部附近支承在上述环部;以及周壁部,其是通过将大致三角板状的侧壁部相互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该侧壁部是由构成上述底壁部外周缘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黑直彦,樱井浩史,根本一树,林干根,山川智史,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