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结构,其包含:第一基板,具有下部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以及第一偏光板,设置于第一基板之上,且第一偏光板具有上部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触控结构,其包含:第一基板,具有下部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以及第一偏光板,设置于第一基板之上,且第一偏光板具有上部电极。【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触控面板,提供一种具有降低触控结构与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增进触控灵敏度、减少制造成本与提升模组制作良率的。
技术介绍
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个人数字助理(PDA)、行动电话(mobilePhone)、笔记型电脑(notebook)及平板电脑(tablet PC)等可携式电子产品皆已广泛的使用触控式面板(touch panel)作为其资料沟通的界面工具。此外,由于目前电子产品的设计皆以轻、薄、短、小为方向,因此在产品上无足够空间容纳如键盘、鼠标等传统输入装置,尤其在讲求人性化设计的平板电脑需求的带动下,触控式面板已经一跃成为关键的零组件之一。而且触控式面板除了符合可作多层次选单设计要求外,亦能同时拥有键盘、鼠标等的功能及手写输入等人性化的操作方式,尤其将输入与输出整合在同一接口(屏幕)的特质,更是其它传统输入装置所不及之处。现今更发展出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为显示装置上设置一触控面板,以让触控面板依据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提供可触控区域,供使用者依据画面显示的触控对象进行触控操作。 传统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面板通常采外挂式结构,将普通的液晶显示面板外加一片触控面板迭加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上,因而导致触控显示装置因迭构增加而造成整体厚度增加,并造成光学效果变差而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外观,目前此一课题尚未有良好的解决之道。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先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装置薄型化、优越的触控灵敏度、低制造成本与高模组制作良率等优点。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结构,其包含:第一基板,具有下部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以及第一偏光板,设置于第一基板之上,且第一偏光板具有上部电极。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结构,更包括:黑色矩阵位于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其中下部电极设置于黑色矩阵之下。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结构,更包括: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之下,第二基板具有复数电晶体阵列。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以及第二偏光板,设置于第二基板之下。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结构,更包括:背光模组,设置于第二偏光板之下。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结构,其中上部电极更具有复数上感测串列及上端子线路,下部电极更具有复数下感测串列及下端子线路。上感测串列分别连接上端子线路,下感测串列分别连接下端子线路,其中上感测串列和下感测串列相互交错,上端子线路和下端子线路供连接至控制晶片。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结构的制造方法,其包含:提供第一基板,形成下部电极于第一基板。提供第一偏光板,其中第一偏光板设置于第一基板之上,形成上部电极于第一偏光板。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结构的制造方法,其包含:提供第二基板,形成复数电晶体阵列于第二基板的上。提供第一基板,形成下部电极于第一基板。提供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 提供第二偏光板,黏贴于第二基板之下。提供第一偏光板,形成上部电极于第一偏光板,以及黏贴第一偏光板于第一基板之上。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更包括:形成黑色矩阵于第一基板的下表面,下部电极形成于黑色矩阵之下。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更包括:提供背光模组,贴合于第二偏光板之下。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该下部电极的方法,更包括:形成金属层于黑色矩阵之下,图案化金属层形成复数下感测串列及下端子线路相互连接。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结构的制造方法,更包括:形成彩色滤光层于下部电极之下,形成共通电极层于彩色滤光层之下。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上部电极的方法,更包括:形成透明导电层于第一偏光板,形成金属层于透明导电层之上。图案化透明导电层和金属层,形成具有金属层于透明导电层上的复数上感测串列及上端子线路,以及移除感测串列上的金属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触控结构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a?2i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触控结构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号说明:第一基板100,200 第二基板110,110 第一偏光板120,220 第二偏光板130,230 黑色矩阵140,240 彩色滤光层150,250 共通电极层115,215复数电晶体阵列116,260 上部电极180,280 下部电极170,270 背光模组190,290 液晶层191,291 复数上感测串列181,281 上端子线路182,282 复数下感测串列171,271 下端子线路172,272 硬质透明基板111 黏着层112,212 透明导电层113,213 金属层114,214。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示意图。首先,本专利技术的触控结构包括:第一基板100,具有黑色矩阵140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其中第一基板100的材质例如可为系由透明材料,例如玻璃、塑料或石英所构成,黑色矩阵140可以用来遮光,其材质例如可为树酯聚合物或以聚亚酰胺Polymide为主体、以压克力系Acrylate为主体、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为主体的树酯,然不以此为限。其中形成黑色矩阵140的方法可为涂布法或微影蚀刻法。下部电极170设置于黑色矩阵140之下,黑色矩阵可遮蔽下部电极170,其中下部电极170更具有复数下感测串列171及下端子线路172相互连接,复数下感测串列171位于黑色矩阵140之下,藉由下端子线路172供连接控制晶片。第一偏光板120设置于第一基板100之上,且第一偏光板120的下表面具有上部电极180,上部电极180更具有复数上感测串列181及上端子线路182,复数上感测串列181及上端子线路182相互连接,藉由上端子线路182供连接控制晶片。藉由上部电极180与下部电极170交错设置形成一触控结构,其中触控结构可以为电容式触控结构。继之,具有第二基板110设置于第一基板100之下,其中第二基板110系由透明材料,例如玻璃、塑料或石英所构成,且第二基板110的上表面具有复数电晶体阵列116。液晶层191设置于第一基板100及第二基板110之间,复数电晶体阵列116可控制液晶层191的转向。第二偏光板130设置于第二基板110之下,藉由第一偏光板120、第二偏光板130和液晶层191搭配可调整画素显示辉度。第一偏光板120和第二偏光板130的主要结构例如可为PET保护膜、PSA感压性黏着剂、TAC三醋酸纤维素、PVA聚乙烯醇与PET离型膜等,然并不以此为限。再来,更包括黏着层112设置于第一偏光板120与第一基板100之间,以黏着层112黏贴第一偏光板120于第一基板100之上。于一实施例中,亦可以将硬质透明基板111设置于第一偏光板120之上,黏着层112设置于第一偏光板120与硬质透明基板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基板,具有一下部电极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以及一第一偏光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之上,且该第一偏光板具有一上部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文,陈维钏,
申请(专利权)人:杰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